APP下载

【石鼓江山锦绣华】“衡阳市举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石鼓区专场召开

2018-03-27李凌

人民交通 2018年16期

李凌

10月15日上午,“衡阳正青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石鼓区专场举行。石鼓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浪,石鼓区副区长谢宏、聂文化、吴颖、王砺等介绍石鼓区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据介绍,40年来,石鼓区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盘子不断扩大,人均增量大幅提高,综合实力稳居全市前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1亿元,是2001年的6.2倍,年均增长15.1%。完成财政总收入23.84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一,是2001年的19.4倍,年均增长20.3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87亿元,是2001年的247倍,年均增长44.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11亿元,是2001年的8.9倍,年均增长14.6%。经济质量大幅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4.0:27.3:68.7调整为2017年的3.0:17.9:79.1,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90%。财政收入质量位居全省前列,税占比高达97%。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51元、19143元,群众收入连续翻番,群众生活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92.2%,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广大干群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

40年来,石鼓区把培育现代产业作为重头戏来抓,积极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产业升级取得新突破。实现了由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电商经济、酒店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获评全省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2015-2017年新增规模企业300余家。华耀城、中亿汽贸城、中建衡阳中心、崇盛国际中心等城市综合体效益扩大。中山北路、人民路、蒸阳北路等传统商贸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蒸水以北商贸业从无到有,形成了五一糖酒副食、华源建材、中湘机电、万居家居等专业市场,商业氛围更加浓厚。重修石鼓书院,获批国家4A级景区。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2017年,农业总产值达到8.37亿元,是2002年的6.4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农业企业24家。特别是近几年农业产业化飞速发展,云飞农业、奕辉莲藕、富农科技、山水莲花等项目来势较好。香樟苑、乐富蔬菜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特色产业园。三星蔬菜基地获评全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农业+”模式蓬勃发展,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全市近郊旅游休闲新高地。实现了由高能耗工业向新型化工业转型。坚持绿色发展,坚决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8家,总产值达44.43亿元。天雁机械成功上市,并在全国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龙都建材、鸿业特变、振洋汽配发展稳健,松木经开区在石鼓区方方面面的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

40年来,石鼓区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后劲。项目投资持续发力。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连创新高,2014-2017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33个,完成投资约400亿元,年开复工率均在95%以上。其中,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民生、服务业及农业板块齐头并进,项目推进机制逐步健全,项目施工环境明显优化。重点工程进展顺利。衡阳市最大的城建项目来雁新城,A片路网基本完工,草桥文化公园抓紧实施,尤其是华侨城强势入驻,建设全面提速。衡阳市最大的商贸物流项目华耀城,完成东耀物流园基础施工,欧亚达家居正式入驻,维也纳国际酒店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启动雁栖湖片区综合开发,正抓紧实施黑臭水体治理,今年年底可完成治理任务。中亿汽贸城、华程医院、怀邵衡铁路、中油金鸿华南总部基地、西湖中央广场等110個项目建成投产。十里江湾、华瑞园、雅士林欣城、耀江花园、帝景山庄、鸿豪城等房地产开发项目火爆销售。乡村旅游环线等102个重点项目抓紧按计划实施。招商引资成效可观。2006-2017年,引进重大招商项目78个,其中,投资1亿以上的项目70个,合同引进资金4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约366亿元。成功引进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项目62个,项目库得到不断充实。

40年来,石鼓区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坚持建管并举、适度超前,力争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城区骨架越拉越开。蒸水以北城市规划日趋完善,合江套片区改造,雁栖湖片区、虎形山片区综合开发稳步推进,区治大院完成搬迁,带动力辐射力逐步显现。建成区面积从2001年的13.7平方公里扩大至2017年的112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增加到161.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58%。建成“三高速两出口”交通体系,提升了区位优势。长丰大道、107国道、蔡伦大道、北二环等10余条城市环线道路建成通车,中山北路、常胜路、环城北路等20余条老城区道路完成提质改造,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50余公里,“东西联动、南北互通、内外畅通”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越建越好。蒸水南堤风光带、湘江西岸风光带投入使用,雅士林大桥、雁栖桥、蒸水桥建成通车,草桥完成提质加固。莲湖广场、石鼓广场、西湖公园、虎形山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天然氧吧。完成28个社区“两化两体系”、29个社区“三清三建”。城市立体停车场、公厕改造、垃圾中转站改造等工程顺利实施,“家门口”服务得到全方位提升。抓好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启动农村道路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管理越来越优。全面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在全市实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城管执法力量全部下沉到一线,环卫、园林、微工程等工作也同步下放到社区,做到基层权责统一。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中心城区“雪亮工程”全面完成,新增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1200余个。文明创建深入推进,背街小巷改造、殡葬改革、“规电”行动、“牛皮癣”清理、烟花爆竹管控等工作扎实有效。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同治、美丽乡村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在全市推行农村公共区域环卫市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城乡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40年来,石鼓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重点抓好“三去一降一补”,清理“僵尸企业”222家,新增市场主体1.4万余户。特别是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改革红利日益彰显,新增市场主体8949户,比改革前增长169.58%。创新驱动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4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6.84%,专利累计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1937件、1128件。农业体制改革持续开展。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免交农业税、农业补贴等各项改革稳妥推进,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积极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累计流转农村土地1.36万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有效。政府机构改革、乡街区划调整、社区(村)整合工作有序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区政府系统实现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两集中、两整合、两公开”改革持续深化,取消审批事项39项、下放事项34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驻区政务中心,审批时限大幅缩短,“最多跑一次”改革见到成效。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推进,在律师事务所建立政府法律人才培训基地,在全省县市区首创建立政府法律专家库。此外,公车改革、全面二孩、“营改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试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改革事项全部落地,财政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投融资平台等改革深入推进。

40年来,石鼓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加大民生投入,民生福祉持续增进。2010-2017年,民生投入累计达39.4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85%,年均增长14.24%。民生实事扎实有效。2004年以来,累计完成重点民生实事150余项,新增城镇就业6.1万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万余人,解决3.4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重点民生实事考核连续四年获评全市先进。脱贫攻坚取得突破。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以超常措施、超常毅力,扎实推进“五个一批”精准脱贫。2014年以来,2个省级贫困村顺利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888户、2364人。社会保障不断健全。截至目前,我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安置房近76万平方米,在建2万余平方米,安置房建设顺利推进。完成棚户区改造2892户、农村危房改造198户,分配公租房3745套。新建城乡养老设施37个,“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被央视报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四连调”。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全民参保登记持续推进。社区(村)运转经费保障到位,率先在全市规范社区(村)工作人员待遇。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新建学校8所、改扩建学校11所。完成五一路小学、华耀小学和前进小学、松木明德学校一期等化解“大班额”项目,新增学位4950个,形成了人民路、都司街两大教育集团,成为全市一大亮点。完成校园维修改造项目186个。率先在全市完成中小学校安全饮水工程。城乡义务教育朝着均衡化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三馆一站”免费开放。5处文物遗址入选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群众体育广泛开展,成功承办省十三运会跆拳道赛事。卫计工作深入推进。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面落实,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6.57%,家庭医生签约率达30.12%,“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有效解决。区疾控中心投入使用。启动中医正骨医院提质改造。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突出。

40年来,石鼓区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社会治安管控,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生态底线更牢固。认真做好配合中央、省环保督察工作,辖区内砖厂基本拆除,河流沿岸养殖场按要求关停搬离,雁栖湖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河长制”稳步实施,河湖管理保护取得新成效。湘江保护“一号工程”强力推进。空气质量得到提升,2017年,我区优良天数284天,优良率79.3%,增幅排城区第一,优良天数排城区第二。安全形势更稳定。率先在全市出台监管责任清单、组建乡街安环站。2017年,全区事故发生起数、经济损失比2001年分别下降93.8%、92.6%。安全生产考核连续五年获评全市先进。全区政府性债务处在可控范围,金融打非持续开展,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社会大局更可控。区综治中心投入使用。妥善处理企业改制、房地产开发、征地拆迁等信访问题,化解了一大批信访积案。圆满完成各个重大时段的安保维稳任务,禁毒工作、掃黑除恶等工作强力推进,未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