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技术下的“开发型”精准扶贫

2018-03-27周杨康

求知导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黔西南虚拟技术人力资本

周杨康

关键词:精准扶贫;人力资本;虚拟技术;黔西南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的贫困区域环境和贫困用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是更好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精准识别是它的首要环节。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近几年,虽然该州的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受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扶贫工作中缺乏对贫困户素质与能力的开发,没有将物质投资转化成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本文基于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者相镇的实证调查,通过访谈,了解到贞丰县者相镇的一些相关情况。贞丰县者相镇位于贵州西南部,隶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依托政府的大力支持,者相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尤其在道路交通建设和农业生产基地等方面大大改进。依托双乳峰喀斯特地貌风景、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村寨等旅游资源,者相镇乡村旅游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但是仍有一些因素限制着黔西南州的发展:①黔西南州地处中国西南边远地带,自然条件差、地理环境相对恶劣;②在历史文化原因和地域原因的影响下,面临着教育观念意识淡薄、教育资源不足,培训基础薄弱等问题;③受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劳动力向外迁徙造成本地区劳动力不足的状况。所以在加快经济发展中,绝对优势较少,自我发展能力弱,仅依靠当前扶贫方式,难以加快发展。

二、虚拟技术下的“开发型”精准扶贫

著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认为,能力缺乏或被剥夺是导致穷人贫困最重要的原因,穷人最主要的表现为人力资本低下(Amartya Sen,1981)。所以,我们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人力资本的投入,由此带来的人力资本积累可以不断地为贫困地区创收,从根本上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致富。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可以分为教育投资、在职培训投资、保健投资和劳动力迁徙等几个方面。虚拟技术下的“开发型”精准扶贫,通过健全贫困地区的培训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实用技能培训力度,帮助他们学会促进经济生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整合优化当地资源。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镜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可借助传感头盔、数据手套等专业设备,让用户进入虚拟空间,实时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等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培训,相较于传统的培训,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可以构建逼真的高精度培训场景并配备合适的场景驱动,实现实景仿真及漫游,增强人机的交互性,将枯燥难懂的培训知识以更为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同时,它会精准记录培训时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使学员可以实时反馈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进行完美重复的培训环境模拟,学员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对于易犯错的生产环节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基于互联网的基础之上,技能库可以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实时传递最先进的知识技能,针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的培训方案,满足各个地方贫困人口对技能的不同需要。

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培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时地向边穷地区传递先进的技术,提高了贫困地区人民的生产技能,增大了培训的灵活性。这种培训方式是对贫困地区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也是一种“开发型”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三、“开发型”精准扶贫的实施与意义

虚拟技术下的“开发型”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种新模式,要想进一步落实的话,需要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这个过程可以采取“BOO”( Build-Own-Operate,建设-拥有-经营)公私合作的运营模式。“BOO”模式是由民营部门的开发商依据政府特权兴建基础设施,投资并承担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培训等工作,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产权归属企业。

在国家层面上,需要做好关于该种新型模式政策的贯彻宣传,鼓励人民参加培训,积极改变贫困地区人们的观念。其实,早在1986年国家就在农村扶贫治理上进行了系列制度创新,扶贫战略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同时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期间,国家各部门在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多个方面开展各种类型的行业扶贫工作,出台了以工代赈、贴息贷款、财政发展资金、科技扶贫、社会扶贫等多项开发式扶贫政策。所以,虚拟技术下的“开发型”精准扶贫是对传统的开发式扶贫的创新,是科技扶贫的进一步飞跃。同时,当地政府通过招商,或者联系相关技术行业,购买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设备,在各个贫困地区设立虚拟空间站,将先进的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生产技能以及操作技能教给贫困地区的人民,从而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产力,从根本上致富。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在该运营模式中应当积极承担着宏观协调、创建环境、提出需求等职能,向企业支付系统设备的使用费,获得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使用权,为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培训买单。政府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可以将扶贫资金充分地应用于这个领域,相当于是对贫困地区人力资本的良性的投资,为贫困地区的人们学习提供了充足先进的条件,有利于资源整合,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精准扶贫”的战略要求。

依托政府实现“开发型”精准扶贫工作,既是落实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从根本上治贫;又发动社会各界来关注帮扶贫困地区的人们,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解决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这样的西部边远地区的扶贫的难处。虚拟空间站建成之后,我们通过分析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近几年,者相镇的各行业的发展都由零散转向规模化,产业结构也不断多样化。以农业为例,县城肉牛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不少的周边村寨也纷纷养牛。我们可以通过虚拟空间站对这些肉牛养殖工厂或者农户进行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到关于肉牛养殖的先进技术与方法,优化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培训时,要实时记录培训的过程并进行考核,保证培训的效果。所以虚拟空间站是实现“开发型”精准扶贫的核心,它结合各贫困地区的地域性、主体性差异,使贫困地区的人们學习先进的生产生活技术。它不仅是知识传达的载体,而且是技能培训的载体。

参考文献:

[1]王思铁. 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4):14-15.

[2]黄承伟,覃志敏.论精准扶贫与国家扶贫治理体系建构[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1): 131-135.

[3]王小林. 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研究——黔西南州案例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16(3):5-8.

猜你喜欢

黔西南虚拟技术人力资本
诗书画苑
黔西南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黔西南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
云数据存储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有关虚拟现实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