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藏着重构世界的机遇

2018-03-27王湘穗

军事文摘 2018年3期
关键词:顺势重构共同体

王湘穗

2008年的经济危机时,格林斯潘说世界遇到了非常大的危机,是旷世危机;美国左翼社会学家沃勒斯坦表示,这不是百年未遇的危机,而是事关五百年资本体系能否延续的重大问题。我们今天讲的裂变,既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包括体系周期的百年之变,也包括几十年的世界格局之变。这一切变化是危机带来的结果,是一种现实存在的现象。

由于发生了这种多重裂变,世界便需要重构。但是,“重构”确实比较困难,它比一般变革更具多向性,也更复杂,而且更具建设性意义。

这里可以简单回顾一下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怎么重构的。那时候,美国建立了一套体系,至少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被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货币体系: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美元和黄金挂钩,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第二,重构贸易体系,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第三,银行投资体系,建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四,建立联合国和盟国体系的安全框架,实行“大国一致”原则,避免打大仗,同时,通过建立盟国体系制约苏联。此后虽发生了冷战和对抗,事实上还是构成了美苏共治世界的局面。

现在的问题是,这四大体系都遇到了危机,美国建构的全球化体系正在瓦解、走向崩塌。世界正在出现多极化,正在走向“命运与共”的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上任后首访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时,就提出要建设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要推行“一带一路”战略。

现在,中国推出的一切政策就是为了建立命运共同体来应对全球的失序、无序。此次危机带来的机遇是有限的,不是无条件的;它是区域性的,不是全球性的。中国不可能模仿美国建构一个全球体系,目前我们只能努力建一个区域体系,而且相对来说是一个偏重经济的区域体系,而不是一套综合了方方面面的体系。

从方法论上讲,这种机遇应该是提供了一种合作的形式,而不是一种排他性的机遇。抓住才有机遇,这是战略博弈高手才能把握好的机遇,而对于鲁莽者来说是不存在的。中国在抓住机遇、参与世界“重构”时必须要顺势而为,而不能逆势而上,顺势而为最重要的就是推进区域共同体化。

重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顺势”。目前,美国一统天下的世界体系正在瓦解,我们不能不作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但也不能急于去统、去合。

我们要对美国保持足够的战略耐心,要顺势而为,不能逼人太甚,要待它以礼,不要过急。

这个“礼”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有礼貌,就像对待告老还乡之老人,不要急迫地赶它走。这也是新型大国关系中“相互尊敬”的一部分;第二层,交换,特朗普作为商人总统,他有意识要跟中国搞谈判和交换,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准备。

在权力转移过程中少不了殘酷竞争,战争扮演着历史清道夫,“兵”成为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在历史上也常常出现过老霸主成为“食利者”的现象。荷兰人接收了西班牙帝国权力,实际却是在帮他们理财;英国人接了荷兰,但英国股票最高时候68%是控制在荷兰人手里,英国人打完普拉西战役后得了一笔钱才把股票赎回来;美国兴起时候,近60%的股票由英国投资进行。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顾及美国权力的影响、顾及它的利益。这样在亚太地区整合时,我们就会做得游刃有余,尽可能避免硬性冲突,我们的“重构”会更加主动、更有成效。中国要把握好度,循循善诱,让孤傲的山巅之国落入凡间,成为一个能够保持优雅风度的“食利者”,这比面临一个穷凶极恶的对手要强。

猜你喜欢

顺势重构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致命”的前滚翻
长城叙事的重构
顺势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重构
顺势逆击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顺势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