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2018-03-27娜丽莎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
娜丽莎 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
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图书馆建设的基础工作。随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向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而建成数字化图书馆的前提之一就是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这也成为了当前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高校图书馆应用信息化技术带来的影响
(一)文献资源类型更为多样化
信息化时代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带来最大的影响就是信息储存方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料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的情况已经逐渐改变,视频、音频、电子文献等电子资料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占比逐年攀升,最终导致传统高校图书馆形成了以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并存的复合型馆藏结构模式[1]。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使得高校图书馆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信息传播比起纸质文献时代,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使用效率更高。
(二)文献资源建设更具合作性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建设模式中,各高校分散发展,一校一馆,彼此之间少有信息沟通。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各校图书馆纷纷开始合作构建网络资源平台。目前,高校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办学特点建设特色图书馆,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形式与其他高校实现文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模式,已经在很多地区的高校图书馆之间开始试点,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文献资源获取日趋便捷
纸质文献时代,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购买、校内或校外赠送以及交换等方式增加文献资源,不仅获取流程和时间较长,不利于成本控制,且很难准确地定向获取所需文献。而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购买、免费获取、入网以及租用等多种途径的文献资源获取,资源成本和后续维护、管理费用都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与此同时,网络书店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开始逐渐取代了传统实体书店的机能,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网上书店查找所需书目信息,从而预订、购买纸质文献,不仅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支付货款也更安全快捷[2]。
二、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对策
(一)全面推进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
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主要由馆藏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以及互联网资源组成。图书馆管理者应该意识到,信息大爆炸时代脱离网络,只靠图书馆馆藏来提供信息服务是不可行的,兼具实用性与开放性的高校图书馆才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快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转型,逐步实现从封闭型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模式到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模式的转变。
在文献资源共享理念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必须对自身文献资源使用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的文献资源使用趋向,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率。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服务对象所需的文献资源类型中哪一部分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获取,哪一部分必须要通过购买获取,哪一部分需要向其他图书馆借用等等,依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开展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二)建设具有特色的高校图书馆
建设特色馆藏是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时代下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之一。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需要依据高校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专业领域、高校所在地区背景、图书馆现有的文献资源情况以及购置经费等进行综合考量文献资源建设方向[3]。
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还需要重视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对馆藏文献、校内研究成果、论文进行二次整理和加工,以文献的专题、数据、段落摘要等信息加工为主。例如建立具有学校特色、地区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建立教学参考书目数据库等,借助互联网渠道为广大使用者提供服务,帮助最大程度地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作用,提高信息利用率。
(三)提高文献资源采购质量
高校图书馆主要使用者为本校的全体师生,相比一般的公共图书馆,这部分使用者查阅文献的专业性和目的性更强,并且具有明显的群体趋向性[4]。因此,为提升读者满意度,高校图书馆在文献采购过程中需要主动了解使用者的需要,与使用者建立广泛的联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读者满意度。
在图书采购环节,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多采用现场购书的形式,如前往出版社、新华书店、图书公司、图书批发公司以及图书订货会等购书形式。采购人员在现场购书可以直接看到书籍本体,对书籍内容、质量能建立起基本了解,初步判断该书籍是否符合图书馆需要,避免了某些书籍广告欺诈的情况出现。
三、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也将日趋广泛,数字查阅服务也将逐渐超过图书馆传统的纸质文献查阅服务成为图书馆业务的主流。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和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者需要把握图书馆转型机遇,大力推动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文献建设工作,实现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