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农业院校大学生使命教育的思考
2018-03-27赵伟烨刘敏山东农业大学
赵伟烨 刘敏 山东农业大学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农业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业农村的优先、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显得越来越迫切。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环[1]。因此,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要解决制约其发展的“三农”问题,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强国就要依靠人才,而农业院校大学生是构成农业发展人才队伍的主要来源,理应成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主力军。
农业院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作为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应审时度势,正确把握当下发展趋势,关照学生、理解学生,对农科类大学生有的放矢的管理和教育,也要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新途径,培养农科院校大学生的使命感,引导农科院校大学生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优势力量,深入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农业现代化强国。
一、新时代农业院校大学生肩负的使命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农业是基础,农业是保障,农业在国家长久稳定发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实现现代化强国过程中依旧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一项,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关键在人。要培养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现代农业人才,就要不断培养农科院校大学生的使命感。使命即应负的责任与任务。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后备军,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主力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肩负着实现“两个百年”和中国梦的历史使命[2],农业院校大学生亦是如此。农业院校大学生应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勇于到农村实现自身价值。
二、新时代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院校大学生好高骛远,缺乏朴实品质
作为农业院校的大学生主要学习与农业相关的知识,经常做一些比较苦、比较累的实验,而今年第一批“00后”大学生群体正式涌入校园,相比于“90后”,他们生活环境更加优越,受到的挫折委屈更少;他们自我意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处于互联网时代,接触网络形形色色的讯息,易受不良舆论信息影响,这导致有的大学生不愿意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学习活动,不愿意扑下身子、踏踏实实的学习与农业相关的知识。
(二)农业院校大学生对专业不认可,学习动机功利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专业化人才的划分越来越细致,舆论环境的影响也使得热门和冷门专业的界限越来越明显。当前大部分农业大学虽然是一所多科性大学,但还是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相比于其他热门专业,农业学科是一个冷门专业,大部分学生乃至家长对于农业学科认可度不高,迫于分数、调剂等原因不得已而选择了农科专业,这使得他们内心不甘心,产生了失落感。因此,农科院校的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农科专业抱有偏见,大学期间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有的学生通过转专业学习社会认可度高、就业率高的专业。多种因素导致了农业院校大部分大学生由于专业学习热情度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将专业技能很好的应用到实践中。
(三)农业院校大学生目标不明确,缺乏正确的择业观
农业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可度较低。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对大学怀有新鲜感,但是进入大学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逐渐放松对学习的警惕性,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接连出现挂科的现象。大三的学生即将面临就业和考研的选择,但是他们对自己未来规划不明确,好高骛远,这使得他们在考研道路上不坚定,在就业选择上盲目不科学,不愿意从事与农业科学相关的工作,进一步导致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单位缺乏专业人才,导致农业农村的发展缺乏内生力。
三、新时代农业院校大学生使命教育的培养
使命感是每一个社会人在当下对时代、社会、国家赋予使命的一种认同。使命感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作为一名农科院校辅导员,应主动思考,以身作则,充分调动农业院校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引导他们投身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建设中去。
(一)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将使命感内化于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农业院校辅导员注重加强农科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从思想层面上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实现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农业院校辅导员应发挥引领作用,组织广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依托学校开展的形势政策课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积极开展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活动,通过谈话、观影等形式润物无声的影响大学生们的思想。农业院校辅导员在日程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营造向优秀典型学习的良好氛围,不断用使命教育滋润他们心灵,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使他们的使命感内化于心。
(二)强化大学生专业学习,培养优秀品质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具有尊重知识、敬畏知识的姿态。农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的摇篮,其主要优势是农业科学研究,因此应针对农业院校办学优势,结合当下大学生性格特质,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学科知识,以专业教师为指导,成立互助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探讨专业问题,发掘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逐渐加强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学习农业学科知识。农业院校辅导员积极配合专业教师在强化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不怕吃苦、勇于进取、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紧跟时代步伐,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真正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三)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现自我价值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新时代大学生应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定位,将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国家振兴和民族希望中去。农业院校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农业院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扑下身子,结合自身等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方向。通过制定目标规划书、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邀请优秀毕业学子回校讲座等形式激发农业院校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短期、长期目标,激发他们从事农业学科研究的主动性。职业生涯规划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了解职业、认识职业、自我制定职业发展的重要一课,要依托职业生涯规划课将农业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大学始终。农科院校的大学生作为农业科学知识、文化和信息的传承者,应加强对他们的引导、提供更多奖励机制,鼓励他们将大学所学的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带到农村,带给农民,鼓励他们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服务“三农”、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结合起来,这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四、结语
使命感对于大学生来说就如船的风帆、车的引擎、鸟的翅膀,缺乏使命感,纵使拼尽全力,也无法抵达成功的彼岸。农业院校的大学生肩负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使命,要不断加强对农业院校大学生的使命教育,不断培养农业院校大学生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的责任和担当,助力新时代农业院校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