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本土新闻资源展现县级地方台独特魅力
2018-03-27丁秀平肇州县广播电视台
丁秀平 肇州县广播电视台
因为改革开放,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在不断向前发展,新闻事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目前的新闻事业却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受到压制,传统的新闻事业因为传播方式、消耗的人力、物力等等,都超过了新兴媒体,如何在这种新背景下发挥自身的独特魅力,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道路。
一、政务信息是本土新闻的优势
政务是一个地方自身拥有的有利资源,也是从外面了解该地的窗口。政务信息需要新闻人,能够及时捕捉到政务信息,能够了解到当地的民生信息,能够正确了解到领导人言论的含义,并能够根据以上信息写出正确的新闻报道。但传统的报道,渐渐被大家奚落,创新报道日益为人称道。例如:我国每年都会召开许许多多的会议,这些会议当中,有的针对的是民生,有的针对的则是国家的政策方针。如果新闻媒体都是简单的记录会议内容,将会议的内容复制粘贴出来,这样的新闻报道对于大众来讲,毫无意义;如果是从创新的角度,深入地挖掘到方针政策背后的内容,这样的新闻才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
二、加强言论--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
新闻除了内容这个本体以外,评论作为新闻的附属品,在新闻当中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评论可以说是媒介的眼睛,也可是说是媒介的旗帜和灵魂,更是媒介的生命。新闻可能不会在社会上激起多大的浪花,但舆论却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言论导向。如今的新闻报道再不像从前只是单纯的报道事件的内容,一些报纸媒体开始在报道事件之前加入编者语,并在阐述事实时,加入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在报道结尾处加入对此类事件最新的看法和观点。例如:在某市曾有一男子驾驶着宝马X6越野车,在倒车时因疏忽,撞到了在后面玩耍的3岁男孩。此事件一出,立刻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有的网友甚至调侃道“撞伤的不如撞死的”。如果此时任由网上的舆论引导,那么新闻将失去它自身的话语权,作为一个新闻人,此时应该多去寻找事件的完整真相,向大众宣传积极的言论,不要让消极的言论在社会中肆意生长。但我们最终要做的,就是透过这类事件找出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一点,远远超出舆论本身的价值。
三、加强策划--为本土新闻渲染
大凡新闻精品,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引导性。新闻就像一面镜子,不同的光照射在镜子中,折射出的问题各不相同。就像人生一样,每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各不相同,所以每个人人生的轨迹也各有精彩。新闻同样也是如此,新闻虽然都是记录日常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事情,只不过传播的方式不一样。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要想被大众熟知,就需要进行适当的渲染,在题材、语言、音乐、印刷上都渲染,在新闻上烙上属于自己本土的印记。
(一)对上情下达的政治题材的报道
通过舆论的力量进行领导,是这类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为了让节目更加有吸引力,编辑在策划新闻的过程当中,要挑选一些可视性强、新闻性强的报道。其次在报道的内容,要选取国家当前的政治热点,热点要能够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旨在为群众办实事,并能够引起民众兴趣的新闻。让新闻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能够在本土特色渲染的基础上,变得更具立体感,加强新闻的亲和力。
(二)对待非政治性的新闻报道
此类的新闻报道没有政治类型的新闻报道普及型那么强,这类新闻一般都由当地新闻组成。因此这类新闻在策划的过程中,要注意新闻策划的方式、策划的内容、策划的时机都要进行严格地把控。在报道当中,要注意对细节的把控,要具体记录在此事件当中,社会各方都代表了哪种观点,以及事件发生之后,社会各方都做出了哪些改变。这样做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不会让新闻失去本身的价值。
四、植根民众--了解最火的新闻
如果你问我什么样的新闻最火?那么我会告诉你----民生类的新闻最火。民生类的新闻讲述的都是群众身边发生的实事。政治类的新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政治新闻是身为公民,必须要了解的,从前的政治类新闻,都是向大众说明我国出台的一些方针政策,近几年也开始偏向民主化,例如:“菜篮子”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税款缴纳问题等等。可以说,一个新闻节目要想发展得好,就要去贴近民生。记者、编辑开始主动树立起贴近意识、服务意识,形成主动贴近、直接服务的自觉行动。一方面表现在对民生新闻追踪性报道,在了解新闻的过程之后,与居民的谈话了解到事件发展的起因、经过,引起社会的强烈共鸣。另一方面是在新闻策划上创新,之前的报纸上多是报道一些财经类新闻,地方民生类新闻很难排版上去,但现在的报纸上开始创设一些为当地百姓、企业服务的版块,使新闻更具民生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土的新闻资源已经成为县级媒体的生命支撑,而能否做到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理解群众,已经成为新闻资源是否具有民生化的“试金石。”总之,乡村报道是具有吸引力的,同时也是县级台努力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