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质量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的思考

2018-03-27庞湘萍韦欢文

山东化工 2018年17期
关键词:广西学院人才

庞湘萍,韦欢文

(南宁学院 机电与质量技术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中国新一届政府首次提出了“质量观”。《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 (2011-2020 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指出,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质量工作“三个转变”的重要论断,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南宁学院瞄准广西经济发展转型需求,着力打造质量人才培养专业群,并于2015秋季迎来了第一届145名质量管理工程本科人才。如何谋划和建设好质量人才培养专业群,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 立足区域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过去的十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质量人才的培养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取得质量行业相关职业资格的人数不足11万,而美国3亿多人口就有近10万名质量工程师;我国平均每10亿元产值拥有质量资格证书数为2.14张,每万名就业人员拥有质量资格证书数为1.23人,而广西平均每10亿元产值拥有质量资格证书数仅为0.96张,每万名就业人员拥有质量资格证书数仅为0.36人,全国倒数第一。目前,广西上规模的工业企业为6000多家 ,全区拥有质量专业资格数量仅为250名,按每个工业企业配备至少1名计算,缺口近6000人,远远不能满足广西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随着广西“14+10”产业体系的逐步发展,区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精细化工、纸制品深加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电气设备制造和新材料制造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发展迅猛,急需大批量的质量技术人才。

开展质量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首要的问题。为此,我们设立了有两个基本的目标指向:一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二是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三个优先的就业面向:一是区域大型企业;二是政府质量管理部门;三是质量技术监督行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管理学科基本理论和质量管理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及相关应用技术,在测试、计量、检验等方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机械、电气、食品领域从事质量策划、设计、检测、分析与改进、审核及监督的技管合一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 把握专业内涵,找准应用型人才定位

质量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管理科学,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独立科学。2004年,中国计量学院首次开设产品质量工程本科专业,开启了我国本科层次的质量人才培养的先河,质量相关专业的内涵与定位也越来越明晰。其内涵由产品质量延伸到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对于质量专业的定位,则有着不同的观点。依据我们设定的人才培养的三个就业面向,将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专业背景定位为:技术管理型。既要有很强的从事质量管理和质量工程技术的能力,还需具备较为宽泛的专业技术知识,对质量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跨学科教学的需求。在充分考察区域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1+4” 能力结构模式(1个领域的专业核心能力,4个领域支撑的技术应用能力),即:质量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机械产品检测能力、机电产品测试能力、食品检验能力。

3 强化资源整合,打造专业群特色

南宁学院作为质量管理工程本科专业广西第1个、全国第6个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拥有质量专业建设得天独厚的优势。2014年2月,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南宁学院与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办学,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属的广西质量技术工程学校与机电学院正式合并为机电与质量技术工程学院,获得了质量专业建设的人才和仪器设备资源。机电与质量技术工程学院被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自治区第一批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东盟质量人才培养基地,被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确定为全区质监系统教育培训基地、全区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机构。另一方面,学院现有成熟的机械工程、电气工程、食品工程和管理等专业资源,为技术管理型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在充分拥有质量、管理、技术三方面专业建设资源优势基础上,将从以下三方面打造专业群特色:

一是形成政府引导下的专业群结构模式。在广西质检局的指导下,打通质量专业从中职-高职-本科的立交桥;建设好东盟质量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多模块定单培养;培育新专业,增设标准化等质量相关专业。

二是建设一支教学科研互动型的双师型团队。依托学院质量科学协同创新平台和校企合作平台,大力开展质量科学研究,为政府、企业解决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遇到的质量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三是实施校企联动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以往的学生要从大三才进入专业培训的培养模式,从一进校门就开始质量专业的教育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采用讲座、参观、调研等各种方式接触了解质量行业。

4 注重系统设计,彰显专业建设水平

专业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载体,不仅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核心,而且是加强学校整体把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专业建设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涵丰富而具体,专业建设的整体设计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的水平和效益。质量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将以新开设的质量管理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为牵引,打造“3主2辅”的质量人才专业群结构新模式;深化“能力为主,应用为先”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建设“质量名师引领,技术专家指导”的教学团队;构建“能力递进,理实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虚实结合,校企两用”的综合实训基地;完善“1主2翼”社会服务机制建设。完善食品创业园功能,建立“互联网+质量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今后3~5年,质量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成南宁学院品牌、广西区内领先、在国内同类专业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明显的专业群,为广西区经济发展转型提供质量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5 明确建设目标,提升专业建设效益

质量人才培养专业群的建设将以“东盟质量人才培养基地”和“东盟质量科学协同创新平台”为依托,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为宗旨,实现以下目标:

5.1 建成区级特色专业群,学生、学校、企业、行业、社会五方受益

本专业群建设项目完成后,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将成为省级特色专业,提升学院质量特色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为广西区域产业体系的升级发展提供坚实的质量人才保障。初步估计,学院本专业群每年受益学生约800人,区域内各行业、企业等,在订单培养、员工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方面普遍受益。

5.2 建立政、校、企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结构,推进学院六大专业群建设

本专业群建设将以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区内企业和南宁学院专业建设发展需求为导向,并辐射带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教学团队培养与协作、实训基地共建与共享、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各方面的改革创新,拓展学生的社会就业面,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学院其它专业群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5.3 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区域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

本专业群建设省级示范型实训基地,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能力为主,应用为先”的培养模式和“能力递进,理实一体”层次分明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做一体”方法改革。项目完成后,在校企合作模式、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服务社会、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将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区内积极开展与同类专业的对口支援与交流,为同类院校提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引领区域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

猜你喜欢

广西学院人才
初等教育学院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学院掠影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