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2018-03-27朱晓薇王春燕
宋 琼,朱晓薇,王春燕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食品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种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在教学中,例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蓝墨云班课等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必然带来教学方式的新变革,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1]。
1 “互联网+”时代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各种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术,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将信息化应用于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产生新的教学方法,均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从主导变为引导,也可以说,从原来的领导者变为服务者,这种角色和地位的转变,使一些老师还不适应新的身份[2]。因此,老师要及时转变思想,积极应用,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给学生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2 “互联网+”时代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和方法
2.1 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学校提供资金和技术双重支持。首先,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中,需要各种教学软件和教学平台提供保障,而且,互联网发展迅速,各种软件和技术液需要升级改造,及时更新信息化教学设备,加强各类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软件、资源库建设的开发利用,学校可以组建信息化服务团队,为教师录制视频、视频动画及处理、课程网站的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持,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便利条件[3]。这将消耗一定量资金。再次,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一直是我国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互联网+应用于教育,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手段和方法,更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也要多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2 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
定期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可以邀请信息化教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解读相关政策,介绍相关经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整体提升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人事。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及心得体会,与专家及同行交流,现场实践,在对比中碰撞,在反思中前行,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水平。
2.3 更新教学理念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中还处于探索阶段。面对每一个新兴的事务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需要老师不断实践,不断完善教。以学生为主体,将“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心理上接纳互联网思维与教学理念的结合[4]。强化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自身特点和个性需求,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精神。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确保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效果。
3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
3.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的方法逐渐在教学课堂流行起来[5]。翻转课堂的构建过程主要有三个,一个是信息传递,这个过程是在课前进行的,老师发布学习任务和视频,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在课前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主动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老师提供视频和在线指导。传统教学模式中,信息的传递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填鸭式的教育,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学习起来没有兴趣,也就没有主动性去学习。第二个是吸收内化,这个阶段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在课堂上,学生对任务进行讲解,老师对其进行点评和讲解,对学生的疑点和难点,在课前已经有所了解,课堂上有的放矢,学生对于不会的知识点也会记忆深刻。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使知识内化升级,提高了学习效率。第三个阶段巩固阶段,此阶段可以在课堂上和课后双重进行。课堂上,老师可以在讲解完后,进行随机小测试,课后,可以在网上留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外,评价系统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3.2 微课模式
微课主要采用教学视频进行授课,老师对教学内容提前录制,微课的视频时间不适合录得很长,应该短小精悍,一般10min左右即可,要有针对性,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讲解。微课有别于传统得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微课对传统得教学模式进行了继承和发扬。不只有简单的教学视频,还会有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和学生反馈以及教师点评等板块。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微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微课视频的内容相对较少,因此,主题更加突出。主要是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难点使用微课堂教学,复杂的教学内容完成起来很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枯燥,而知识吸收较传统课堂却好很多。微课的使用很重要的是微视频的设计和组成。微视频的主题一定要突出,目标要明确,结构要完整。微视频是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要有视频、互动、答疑、反馈等环节,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形成一个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因此,微课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提高了老师的专业成长。
3.3 慕课模式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慕课不是个人发的课程,它一定是由很多参与者参与开发的大型的(大规模)的课程,才能称之为慕课。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学习者不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程也没有人数的限制,与传统的课堂不同,慕课的上课人数甚至可以达到上万人。只要想学习,只需注册一下就可以进来学习。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性,打破了地域的限制,随时可以享受一流大学的课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和学科进行学习。慕课的整个课程体系是完整的,随时都可以学,可以更合理地安排自己地学习时间,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3.4 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产生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那是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要摈弃了呢?当然不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也有很多优点,例如,对于一些公式的推导,采用板书的讲解会更详尽,学生理解得更好。如果采用视频或课件,学生会不知道怎么得出来的。所以,信息化的教育技术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
一方面,新的教育方式之间也需要相互结合,而不是单一的一种形式,可以慕课和翻转课堂结合,翻转课堂和微课结合等等,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堂与信息化教育技术一定要结合,才能使原来的被动的填鸭式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同要采取不同的结合方式,可以把传统课堂和慕课结合,与微课结合,与翻转课堂结合,也可以传统课堂与微课、翻转课堂同时结合,这样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实时互动,实时参与,又体现出传统课堂的老师讲解的优点,借助板书和多媒体技术,使一些很难理解的问题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如果完全依赖互联网教育技术,就会使很多老师只会照着读,让学生自己看视频学,导致老师的业务水平下降,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只有取长补短,各取所长,相互结合,才能把以学生为主体落到实处,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老师来讲,由主导变为引导,也可以说,从原来的领导者变为服务者,这种角色和地位的转变,使一些老师还不适应新的身份,因此,老师要及时转变思想,带给学生的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4 结论
信息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教育更关注学习者个体感受,更关注学习者能力提升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相结合,老师在其中起到的是一种助教、助导的作用而不是像一般的课堂上所处的一个以老师为中心的地位,在学习上给学生更多地时间和空间。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