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红色题材绽放艺术品格
——歌剧《方志敏》艺术性解析

2018-03-27李文彩

传播与版权 2018年7期
关键词:方志敏艺术性歌剧

李文彩

在中国民族歌剧历史上,对英雄主义的解读早已深入人心,《江姐》《刘胡兰》《洪湖赤卫队》《党的女儿》等都是中国歌剧的经典之作,很多唱段经久不衰、传唱至今。2015年是革命英雄方志敏英勇就义80周年,作为一位心怀祖国的无产阶级战士,方志敏为了把伤痕累累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崭新昌盛的新中国,他以笔代戎与帝国主义侵略者顽强斗争;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依然心怀憧憬,书写祖国的锦绣前程。方志敏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情怀、清廉自持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磨难毫不畏惧的坚韧精神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淡忘,相反,今天回望革命英雄的典故,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原创民族歌剧《方志敏》由国家大剧院携手著名作曲家孟卫东,编剧冯柏铭、冯必烈,导演廖向红,舞美设计高广健,服装及造型设计陈同勋等一流主创团队,历时三年倾心打造。自2015年12月以来好评如潮,在巡演的三年内主创团队不断对歌剧内容与表现形式进行推敲打磨,并于2017年7月在国家大剧院进行第四次演出。这部红色题材歌剧之所以在人民群众中获得较高的关注度,在发展中走向经典,这不仅体现在方志敏个人“爱国、清贫、无私”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创作过程中其主创团队对音乐内容、人物的戏剧形象、题材等进行深入刻画,使这部歌剧在展现人物形象上更具有艺术性。

一、音乐内容之艺术性

歌剧《方志敏》在音乐本体的创作上继承了歌剧的传统模式,与此同时在音乐的唱词、音乐创作、演唱形式、演唱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不同以往的创新。

(一)音乐唱词的文学性

与传统的歌剧文学相比,此部歌剧则是文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方志敏本人所具有的诗人气质、文人情怀与其他革命烈士不同,他文采斐然的文章非常具有文学性。从他的文学作品《可爱的中国》中挖掘出适合歌剧表现的语汇和形态,为此部歌剧的唱词写作、音乐编配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创作源泉。如第一幕下方志敏在狱中和军官胡翼进行思想较量时演唱《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地貌多样,纵横万数千里;崇山大岭,长江巨河,地底蕴藏无限宝藏”,平缓的旋律走向自然地赞美中国地大物博。副歌部分的歌词“中国,海岸线漫长而蜿蜒;中国,护坡宛如点点珠翠;我们天姿玉质的母亲,端庄高贵更有曲线之美”,高亢的旋律走向热情歌颂祖国的优美之态,这些歌词皆片段式选自方志敏的文学作品《可爱的中国》。歌剧《方志敏》作曲家孟卫东认为,歌剧创作“接地气”才能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在音乐创作上他精准抓住了方志敏文学作品的外在诗形与精神内涵,巧妙地把其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与戏剧性表演、歌剧性演唱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部歌剧颇具文学格调与现代审美情趣。

(二)音乐创作的民族性

民族性是中国歌剧发展的根基,在歌剧进入中国的那一刻便决定了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因此作曲家努力寻求中西结合的共振点,在创作上一脉相承了中国歌剧的精髓“民族性”,添加了许多地方性特色的音乐。如在第一幕中根据革命歌曲,融入江西民歌素材改编的女声混声合唱《十送红军》,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调式风格。方志敏与妻子缪敏分别时的二重唱也借鉴了民族化的表现手法,运用西方写作方式,用民族化的音乐语言表现更增添柔情似水的效果。作曲家运用功能和声,兼顾唱词流畅的同时与悠扬、哀婉的曲调融合,好似流水般娓娓道来,展现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夫妻情深。其音乐融会贯通中西方创作手法的同时注重观众的接受度,努力达到符合中国大众的审美标准。

(三)音乐演唱形式的丰富性

孟卫东的这部作品应是近年国产歌剧音乐的佼佼者,拥有二重唱、女声独唱、男声合唱、男高音咏叹调、混声合唱等丰富的聆听元素。剧中最具有代表性以及最具有艺术价值之处便是方志敏的演唱,其中赞美祖国、颂歌祖国,以其散文诗《可爱的中国》改编的《中国,我美丽的母亲》;以及在英勇就义后表达期盼与光明的《假如我还能生存》等,无不体现高超的演唱水准与音乐素养。除此之外,方志敏与妻子缪敏在狱中隔空对唱《你在哪里》、村民合唱《十送红军》、对唱歌曲《为工农做主》、象征美好生活的男女混声合唱《列宁公园》等丰富的演唱形式所造就的不同艺术效果,为音乐的艺术化呈现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二、戏剧形象之艺术性

编剧在创作上十分注重方志敏的戏剧性,为他设计了非常贴切的人物形象:与方志敏母亲、妻子缪敏、军法处长胡翼、四狱卒的关系,以不同时空、不同事件的人物冲突展现方志敏的戏剧形象。

(一)妻母相会的铁血柔情

在歌剧《方志敏》中,方志敏展现的是即使粉身碎骨也甘之如饴的铁血硬汉的形象,可在方母以及妻子缪敏面前,他却难忍心中的柔情。歌剧中第一幕第一次意识“闪回”到苏区相亲十送红军的场景中,方母因担心方志敏身体不适,专程提着药叮嘱儿子要注意身体,方母深情演唱:“你咳血的老毛病要加紧治,莫让娘日夜把心操。”方志敏为了让母亲放心,毫不畏惧未来路途的艰辛,语重心长地拉着母亲的手唱到“无论山高水遥路迢迢,娘的话儿都会记得牢”,展现一副母子情深的画面。而面对同样作为革命战士的妻子缪敏,在得知妻子锒铛入狱的消息后,方志敏的内心却充满了焦急与痛苦。妻子缪敏在他坚持战斗的道路上一直默默支持,是苏维埃及红军忠实的拥护者,但此情此景却让他心急如焚。他在唱段《猛听妻子锒铛入狱》中痛苦演唱:“哪怕自己受再多的苦,不及她被捕令我痛楚。”同时还担心自己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他痛心疾首自己没有做到丈夫、父亲的责任。最令人动容的是他与妻子隔空对唱《你在哪里》,不能相见却饱含关心和期待,展现了夫妻之间水乳交融的情感。作为儿子、丈夫、父亲他都承担着铁血男儿之外的责任,正是他的柔情使方志敏的戏剧形象更加立体而饱满。

(二)军官较量的铮铮铁骨

歌剧《方志敏》第一幕,方志敏被捕入狱后沉郁无望,与黑色囚房相对应的反动势力:四狱卒的严刑拷打以及审讯处处长胡翼的“诱导”式劝说。面对方志敏视死如归的气焰,四狱卒无可奈何不得不采取严刑拷打的方式。他们手提各种酷刑气势汹汹冲上前去,甚至凶神恶煞地唱出“弄死他万事大吉,也出出这口恶气”。然而面临黑暗势力的打压,方志敏依然伫立高傲的身躯,展现铮铮铁骨的铁血男儿形象。他们与方志敏本无交集,可面对处于劣势且意志坚定的革命气势却利用酷刑,充分暴露了他们心狠手辣的心理特点。与四狱卒的无能而狠心不同,审讯处处长胡翼则选择了更为缓和聪明的方式——他循循善诱采取诛心之法,希望攻破方志敏坚强的心理防线。在承认方志敏硬汉一条同时责备苏维埃抛弃方志敏,采取心理战术展现了他精明的头脑和高超的审讯能力。但方志敏却不为所动,他着眼大局,铿锵演唱“是我选择了决不居安苟活”“哪怕以卵击石也绝无迟疑”来回应胡翼,展现他的大义凛然之气。第二幕胡翼遭人出卖,在狱中与方志敏展开第二轮思想博弈,方志敏痛心诉说中国大地已沦陷的事实,他所具有的崇高理想与爱国激情最终打动胡翼,在思想上与方志敏达成了救国共识。方志敏的人格魅力促使胡翼迷途返航,从侧面升华了胡翼与方志敏的戏剧形象。

三、题材选择之艺术性

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由于深受戏曲观演方式的影响,更倾向对于“剧”的需求,这就使故事的选材与表述方式成为影响剧目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方志敏的革命英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他文采斐然的文学作品人们也谨记于心,可如何为观众展现一个全方位的方志敏形象,如何利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讲述他革命的一生,需要主创团队殚精竭虑地对题材选择以及展演方式进行创新。编剧及导演前期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最终选择方志敏被捕入狱后的狱中生活为故事主线,通过他的意识流动将“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交叉,跳跃式展示了他在“过去”人生中的几次重大选择,以及“现在”狱中与军官气宇轩昂的战斗状态。

以红色题材的为内容的歌剧很容易被戴上“老套”的帽子,如何赋予红色题材艺术品质成为主创团队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创作宗旨上,主创团队出发点是匡扶中华的赤子之心,并一直追求一个有血有肉的铮铮铁骨的形象,尽量避免以往对革命英雄脸谱化的塑造特点,从人性角度为观众呈现更加立体的方志敏。剧中与妻子缪敏、方母之间细腻的情感,一系列价值观的斗争通过审讯与回忆体现,串联讲述了他勇赴战场、大义灭亲、面临困难坚贞不屈的艰难抉择,折射出他崇高的革命信念和人文情怀,极富人情味。而方志敏所留下的厚厚的《方志敏文集》成为我们探寻真实方志敏的基础,在狱中写文稿、胡翼帮忙转送文稿极富传奇色彩的经历,以及他留下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都为歌剧的剧本创作带来艺术灵感。重新翻开历史的长卷,主创团队希望这部歌剧能够以不同以往的面貌登上舞台,让观众充分体验到主旋律题材的歌剧也可以具有艺术性,带来视觉的冲击、听觉的享受、精神的共鸣。

从歌剧《方志敏》亮相舞台以来,已完成了四轮演出,这样的结果对于一部严肃的红色题材歌剧来说实属不易。艺术创作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主创团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歌剧本体,在音乐内容上深入挖掘角色内心,吸收民族养料为缪敏新创作了一首哀婉的《映山红上杜鹃鸣》,人物上增加一名心狠手辣的典狱长角色,从音乐性与戏剧性两个角度丰富舞台效果。这部歌剧从文案准备到题材选择、从戏剧建构到音乐创作,以及在无休息的表演模式、舞美声光电的多重运用、跳跃式闪回的剧情展示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不论是客观舞台展示还是主观情感共鸣,都深刻地验证了主旋律题材所具有艺术性的特点。尽管革命题材歌剧的音乐风格与剧情内容已在观众心中打下“老旧”的印记,但《方志敏》为主旋律题材歌剧带来了新的活力,更为重要的是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方志敏艺术性歌剧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走进歌剧厅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