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强化五种意识 推进社院学报健康发展
——以《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为例
2018-03-27吴红博
吴红博
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此后,中央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做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要不断提高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强化五种意识,积极推进学报健康发展。
一、着力强化特色意识
特色是刊物的立足之根和发展之本。著名的报刊学家邹韬奋先生曾说过,“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存在已成问题,发展就更没有希望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也有句名言,即“杂志必须首先有面貌,有性格”。众多名刊的成功办刊实践也充分证明,“特色”是期刊的生命。例如广西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国内高校学报中处于领先地位,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与好评,关键在于它特色定位准确,拥有丰富的民族性、文化性、地方性、区域性等特色。高校学报是这样,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更是如此。所以,社院学报办刊人树立和强化特色意识极为重要。
刊物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刊物的刊名、封面装帧、版面设计等形式方面,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刊物的内容和栏目上,如所刊发的文章是否突出了学科优势、地域经济优势、历史文化优势等,栏目的设置是否贴切、新颖、准确等。学报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长期的耕耘。《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近年来根据自身性质和学院自身特点,强化特色意识,积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一)统战性
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作为统战研究学术期刊,在对统战理论研究宣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始终坚持为统一战线服务的方向,着力突出统战特色,将“统战理论与实践”“政党与政党制度研究”等栏目作为长期精心打造的重点栏目,刊发的文章既有理论政策的深度研究,又有工作实践动态的反映,力求反映广西乃至全国统战领域的研究前沿,切实发挥学报在统一战线的理论研究和方针政策宣传方面的作用。
(二)社院“姓社”
社会主义学院是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社院“姓社”是社院发展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研究、宣传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的题中之义,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学术界掀起了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等相关栏目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重要意义。
(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性”
广西作为民族自治地区,长期以来,在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中,培养和聚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建立起了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学学科。立足这一地域优势、人才优势及学科优势,广西社院学报努力将“民族研究”栏目建设成精品栏目,通过这一平台,有力地宣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新成果,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四)时代性
社院学报在推动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与宣传的同时,还需注重对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以便学员和读者能够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央精神,如关于学习中共十八大精神、协商民主等的研究,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符号性
封面作为一份刊物的脸面和文化标志,是学报的视觉形象符号,起着宣传、体现学报学术内容和理论特色、文化蕴涵和品位,吸引读者等作用。为突出学院形象符号,《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专门聘请设计专家对封面、封底精心设计,封面色彩活泼却又不失庄重,每一期用色调来进行区分,视觉效果明显,画面简洁。封面字体则以手写体及大标宋体为主,均为传统字体,搭配和谐。而封底则空置一个小窗口,可根据不同主题放置图片,透过这个小窗口,读者可以了解广西的民族风情及自然风光等。
二、着力强化策划意识
策划是一项具有主动性、先导性的编辑出版的基础性工作。编辑人员必须强化策划意识,提高策划能力,提升办刊质量。
(一)总体策划
总体策划也叫理念策划,这种策划对办刊起着根本性的指导和制约作用,一般在筹备创刊或改刊之际进行,其后仅做部分调整。社院学报的总体策划关键是学报定位的策划。《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统一战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刊发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研究相关学术成果,兼顾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为促进统战理论研究及统战方针政策宣传发挥积极作用。
(二)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是学报对办刊宗旨、方针的具体落实,它既反映出学报的总体构思,又充分显示了学报的特色、风格,选题策划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及学报特色等实际情况来进行[1]。《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在选题策划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注重系列选题,注意选题与选题之间的关联和连续,在民族问题的选题上,继刊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发展与创新研究”系列文章12篇后,2013年策划推出了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政策教学团队撰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体系教学设计系列论文“‘民族大义十二和’情趣建导”及精品视频公开课实录系列论文“‘民族和谐发展情趣建导课堂’分形速记”共16篇,引起了学界的关注;2014—2016年策划推出了西北民族大学教授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实践与创新研究系列文章”共5篇;2018年又策划推出“广西开发史”系列文章等;同时,大力开展创新选题,特别关注前沿的理论问题,如近年策划的“协商民主”选题,刊发的文章涉及协商民主基础理论、各地协商民主实践、协商民主与统一战线等主题,为统一战线发挥独特优势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服务于本地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研究力量的成长。
(三)栏目策划
栏目是对一个专栏文章的综合概括,是对其意义区间的一种思维抽象,是编辑策划意识的集中反映。一本学报,首先让读者看到的是它的栏目所框定的意义板块,读者就是从栏目的视觉信息中选择自己所需的内容,从而产生阅读的冲动。为了扩大研究范围和栏目容量,《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将“参政党建设”栏目调整为“政党与政党制度研究”,该栏目容纳的稿件主题涉及了参政议政、参政党文化建设、中国特色和谐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多党合作等,文章质量和内容都达到了预期目的。又如,“干部培训研究”栏目是在原来“社院建设”“社院培训与教学研究”栏目基础上做出的调整,这是基于适应新时期干部培训的需要,改变原来过于单一的社院建设的栏目定位,旨在全面反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的培训经验和研究成果,为社会主义学院的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训提供借鉴。该栏目调整后,得到了干部教育培训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2018年又新设“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专栏”“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专栏”等,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和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做出理论宣传,引导社会正能量,凝聚更广泛的人心。
三、着力强化规范化意识
学术期刊规范化是指使期刊转化为合乎标准的性质和状态。规范化办刊是全方位提高学报质量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刊物质量和编辑工作的科学性、严密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刊物的学术交流作用,有利于刊物在网络数字化环境下交流与传播的效率。按照《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稿)》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等有关要求,学术期刊规范化的内容包括刊物的开本及封面尺寸,国内、国际标准刊号的标识,封面设计,书脊,条形码,目次页和目次表,文题、作者署名,文摘,主题词及其标行,正文的编排,表格、插图的处理,量和单位的编辑加工,外文字母批注规则,数字、标点符号的使用,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等。近年来,《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着力在以下三方面强化规范化意识。
(一)学术期刊规范化
学术期刊是指按照一定的选题宗旨、编辑方针组织学术论文,对特定领域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是连续、定期出版的,每期形式基本相同,有固定的名称,用卷、期或年、月等顺序编号;是以专门学者为作者和读者对象、报道学术研究成果的杂志。这也是学术期刊与通俗杂志的区别。《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严格按照《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以及《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等与期刊出版相关的国家标准,保证刊物式样上的规范性;严格按照学术期刊的认定标准,保持刊物名称、宗旨与刊物内容的一致性,刊发文章全部是学术论文、文献(原创论文、述评、综述文章等),其中,70%以上为统战性质的文章。
(二)学术论文技术规范
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如《期刊编排格式》《期刊目次表》以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文摘编写规则》《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等,力求使学报刊发的论文从题名、作者署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的编排,尽可能符合规范要求,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统一、简明和优化,从而为提升办刊质量提供保证。
(三)编辑出版规范
严格按照“三审三校”的要求,在审稿中严格把关,责任编辑初审、专家二审、主编终审,责任编辑负责一校、编辑部负责二校、三校,要求认真严格,不流于形式;坚持“通读清样”制度,编辑部工作人员认真通读清样,直到没有发现错误时才签字“付印”;排版设计上充分利用版面,尽可能减少转接面,书眉清晰、完整,标题字体多样避免刻板,力求大方、整齐的效果;使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软件,杜绝录用抄袭、重复稿件和其他不端论文;采用人机结合校对的方式,先通过黑马校对软件将文章的明显错误改正,再由编辑人员逐字逐句校对,尽力避免差错。此外,在编辑流程中增加了与作者签订论文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和独家代理授权书环节,增强了对作者著作权的保护。
(四)编辑队伍建设规范
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增补编委,发挥编委会对学报的指导作用;在强化自我学习提高的同时,积极派送编辑人员外出参加学习培训,提高编辑人员的政治敏锐性和新闻工作素养;按照新闻出版部门的有关规定,鼓励编辑人员参加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及时为学报编辑人员办理职业资格登记及责任编辑续展注册,使编辑人员持证上岗。通过规范化建设,逐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优势互补、年龄结构布局合理,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编辑队伍[2]。
四、着力强化融合发展意识
近年来新兴媒体实现了裂变式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习惯于网络阅读、网络表达,这给传统的学术期刊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学术期刊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逐步加快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步伐,才能进一步增强学术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一些学术期刊已开始尝试借鉴新媒体传播手段,如开设网站,建立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赢得了一部分互联网受众。但融合发展是一场重大而深刻的时代变革,整体来讲,学术期刊目前的还处于探索阶段。
近年来,《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注重在以下三方面强化融合发展意识。
(一)学报编辑与学术研究融合发展意识
融合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或是只满足于把网上的东西求证一下,内容相互转一转,而是要借鉴新的传播渠道和信息生产方式,融合新的技术优势和传播特点,以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为手段,认真研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的规律。编辑在新兴媒体领域的研究水平和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报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程度,而编辑人员通过学术研究如撰写文章或参与课题等方式掌握媒体融合发展中需要的新本领、新技能是学报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前提。
(二)学术期刊与电子期刊融合发展
社院学报大多人手少、任务重,因此要增强借力发展意识,通过合作、引进、嫁接、转换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平台、渠道为我所用,实现自身更好更快地发展。《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利用与中国知网的合作平台,2013年推出了电子版全文阅读,适应了数字化新媒体时代网络阅读的需要,目前学报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保持原有合作的基础上,还积极发展与多个数据库的合作以扩大学报学术影响辐射范围。
(三)编辑手段与先进技术等融合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网络的发展使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共享实现了电子化,也给编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通过电子邮件,作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向编辑部投送稿件并及时联系,编辑可以在网上广泛查阅所需资料,了解相关研究的进展与动态;通过开通采编系统,以实现采、编、审、发全部流程的信息化;等等。融合的关键是“融”,这要求观、手段、技术、平台等多方位、全面的融合。
五、着力强化开放意识
当今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国际竞争日趋加剧,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开放办刊是学术期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社院学报专业性强、读者范围有限,必须树立开放办刊意识,以更好地扩大影响,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稿源开放
社院学报的性质决定了稿源必须依靠各级统战部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民族宗教部门和社会主义学院等。由于统战系统稿源面相对较窄,甚至有时会出现“等米下锅”的尴尬境地。为保持学报的整体质量,现实选择之一就是实行开放性组稿,吸引并利用高质量的系统外论文,拓宽稿源。《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坚持适度开放的原则,择优选用高校、科研院所等专家学者的高质量稿件;同时,通过栏目的调整实现稿源的开放,在坚持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研究为重点的基础上,兼顾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领域的理论研究。近两年《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刊发的统战系统外学者的论文篇数占学报刊发论文总篇数的60%。稿源的开放带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稿源结构,有利于培育相对稳定的作者群体,有利于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
(二)读者群开放
读者是刊物的消费者,只有逐步扩大自己的读者群,才能更好地扩大刊物的影响。《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除了固定向中央及自治区、市级统战部,全国省市级社院、区内市级社院,民主党派区委会,区工商联等赠阅外,还采取多种方式扩大读者群。一是发挥知网、万方、华艺等网络平台作用;二是多方宣传,积极扩大征订范围;三是向区内外高等院校有关领导、学者赠阅;四是充分利用学院的资源,如及时将每期的目录上传学院网站的“社院学报”栏目、作为学习资料发给来学院学习培训的学员、将最新出版的学报放置在学员楼大厅的阅读架上供有关人员浏览等。
(三)业务交流开放
地方社院学报要注重加强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各省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的联系,积极参加社院学报系统内的有关学习交流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信息。注重加强与统战系统有关人员的沟通,了解掌握他们对学报的需求及建议。密切与新闻出版部门、高校期刊协会、期刊协会等的联系,参加业务培训,加入工作QQ群,主动接受业务指导与交流。密切与有关高校编辑部的联系,互相交换刊物,并邀请有关学报主编进行业务指导讲座,学习名校的办刊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学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