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AR技术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应用
——价值、现状与困境

2018-03-27张静雯

传播与版权 2018年12期
关键词:出版物图书内容

张静雯

增强现实终端以其3D立体的视觉呈现、虚实结合的感官空间和独特的交互体验,被誉为继纸媒、唱片、电影、电台、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之后的第八类媒体。当前,我国的AR出版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正在经历AR图书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过程。而根据易观智库的增强现实行业AMC模型,2019年中国的增强现实设备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产品将被消费级市场接受,行业盈利模式也会渐趋成熟。因此,对于出版机构而言,如何在产业爆发前夕把握先机,将AR出版纳入自身版图,打响品牌,获得市场认可,已成为现阶段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何为AR

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信息“无缝”集成的技术,能够创造出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增强用户与环境之间的联系。[1]通俗地讲,用户可以使用AR设备或移动设备中的AR应用程序扫描现实中的特定图像,与之相关的虚拟信息便会叠加在现实场景之中,并被人类感官所感知,实现虚拟情境与真实环境的融合。

AR并不是一项新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AR技术便开始被运用在军用飞机导航、医学解剖等科学研究中。但直到近些年,随着智能技术与各领域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强,AR技术才走出实验室,进入工业生产、游戏、商业等领域,很多出版机构也敏锐地捕捉到AR技术在实现图书立体化和阅读互动化方面的优势,开始将此技术应用到图书出版领域中。

二、AR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应用价值

(一)形式上:三维立体、虚实结合的场景扩展

一直以来,传统纸质图书都难以突破平面化、静态化的单一形式,而AR技术的应用为传统图书的转型升级寻找到了一个新出口。AR技术在保留纸质图书实体的情况下,将图书从二维环境带入三维环境,从单一的现实环境带入虚实结合的双重信息环境,实现了从传统图书向3D互动型图书的转变。借助AR技术,科普书籍中的星云、恐龙、火箭都真实地出现在眼前,变得触手可及;理科教材中抽象难懂的物理模型和化学分子结构也能够变得具体可感,轻松地被学生理解消化:过去在传统图书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正因为AR的存在变为现实。

(二)内容上:多媒体聚合、优势互补的内容扩展

纸质出版物信息承载量有限,图文形式较为单一,且内容固定,扩展能力差,一旦发行难以增补或修改。AR的应用则使纸质图书变为一半的信息空间,另一半虚拟空间既可展现平面图文内容,又可搭乘音视频、超链接、3D图像等聚合媒体资源,且能够随时进行内容更新。双重信息空间中的内容互相补充,大大扩展了图书承载的信息量。

另外,AR的应用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内容被盗版的可能。AR图书无法像传统图书那样被简单复制,被盗版难度极大,加上AR出版物通过云平台全面实现了“一书一码”激活功能,几乎能够避免数字内容被盗版行为的发生。[2]

(三)阅读体验上:参与式、沉浸式阅读

相较于在阅读传统纸质图书时单方向的信息接收,读者在阅读AR图书时,能够以AR设备为交互工具,与3D模型产生交流与反馈,并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沉浸到阅读行为中,使阅读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内容获取,并摆脱了枯燥与疲劳感,成为读者与书籍之间双向、主动的参与式、沉浸式的活动。

三、AR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应用现状

如果将AR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划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那么当前AR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正在努力向发展阶段迈进。从已有情况来看,目前AR图书的市场反馈良好,如《企鹅萌萌涂色乐园》在京东已卖出3.9万册,《超级飞侠3D互动图画故事书》在当当网上的销量达到6000余套,消费者在商品评论中也普遍对AR图书持乐观态度。

在积极的市场反馈下,AR技术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目前,图书市场上的AR出版物以“纸质出版物+移动终端APP”为主要形式,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领域都有涉及,其中AR大众出版物,尤其是AR少儿出版物的种类最多,市场份额占比也较大。

(一)大众出版

国外的AR出版起步较早,在大众出版领域已有一些较为成熟的AR出版物。如2012年,索尼公司与JK·罗琳合作,用AR技术打造的《奇幻之书:魔咒之册》,读者可以通过咒语唤醒书中的龙在房间里飞蹿,或使用手势熄灭书中燃烧的火焰;美国奥林公司还在《小美人鱼》一书中增加了按压感应功能,小读者在装有AR软件的终端屏幕上滑动手指,便可在操作鱼群游动的同时倾听到海洋的声音,将真实的海底世界尽收眼底。[3]

国内的AR大众出版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AR少儿读物不断涌现,目前占据国内AR图书市场90%以上的份额。[4]由于我国增强现实技术发展不够成熟,在已出版的AR大众读物中,有相当一部分出版物是引进版权或合作开发,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西班牙派拉蒙纸书版权并进行AR开发的少儿科普类图书《孩子的科学》,中信出版社直接引进的英国Carlton Books出版社的“科学跑出来”系列AR图书,以及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德国儿童百科AR特别版——《什么是什么》。但随着研发的跟进,我国大众出版市场上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原创图书。吉林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太空第一课”系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梦舟少年志》、海豚出版社的《AR涂涂乐》、科学出版社的《科普院士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生活类AR图书《智能菜谱》等,都是具有原创力和好口碑的AR读物。

(二)教育出版

教育出版在我国整个出版产业产值中所占的比例超过60%。传统教材受形式所限,往往只能单向传达信息。AR技术的应用则极大地增强了教与学的趣味性、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及教学有效性。目前图书市场上的AR教育出版产品涵盖了学前教育、K12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阶段。

1.学前教育。在教育出版领域中,学前教育出版是结合AR最早也是最成熟的部分,其中最常见的是各种识字、识物类卡片或卡片书。如广受家长和孩子欢迎的《小熊尼奥口袋动物园》认知卡片,小读者只要用安装了配套APP的手机去扫描卡片,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这张卡片图案的3D图形,并与它们游戏、互动,跟读真人双语发音。可以说,这类AR早教产品正在改变传统的学前教育出版市场。

2.K12教育。K12教育在中国特指小学、初中、高中阶段12年的教育。在小学阶段,有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与苏州梦想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出版的“小学科学活起来”系列AR图书,将丰富的视频、音频内容融入小学科学教科书的课程内容,并通过互动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在中学阶段,有新华文轩、寰视乾坤科技和成都L2地理学科工作室联合开发的“地理学科教室”,以教育部课程教学标准为内容制作大纲,并在配套的“AR妙懂课堂”APP中预设课后题和知识点强化游戏,使初中地理的学习“活起来”。除此之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暑假生活指导》、龙门书局出版的《黄冈小状元》等教材教辅也都有AR技术应用于其中。

3.高等教育。当前AR技术在高等教育出版物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医学领域,其中使用最广泛的当属科学出版社与苏州梦想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医学教材及“爱医课”APP。该APP上线的互动课程达20门,适合于大学、高职、中职等多种层次的医学类教育。学生只需扫描课本上的插图,屏幕上便会出现与该图相关的立体解剖模型,模型的肌肉结构、血管脉络、脏器位置都清晰可见,并能够在学生手中360°旋转,便于观察。

(三)专业出版

在专业出版领域,AR技术尤其适合应用于医学、机械、天文、化学等学习理解较为困难的理工学科。早在2013年的江苏书展上,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便展出了融合AR技术的《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一书。若将摄像头对准该书中普通的黑白挖掘机图像,便可在屏幕中观察到3D立体的红色挖掘机,以及挖掘机不停转动的齿轮。[5]

AR技术带来的3D立体图像和交互体验,以及专业出版物的专业、晦涩决定了AR技术非常适合应用于专业出版。但当前国内图书市场,借助AR技术的专业出版物寥寥无几。因此,在AR出版的快速发展期,AR专业出版这一领域将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四、现阶段AR图书出版面临的困境

(一)技术成本和定价较高

目前,市场上的AR图书定价普遍在200元以上,网店折后售价约100元。而相较于近百元的AR卡片书,类似的传统卡片书大概只需20元左右。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对AR童书读者家庭的调查,有53.37%的家长认为此类图书定价高于预期。[6]然而,在高定价的情况下,大部分图书应用了AR技术的页数也较少,平均每册32页的图书中只有4~5个跨页才可以启动AR。[7]由此可见,就当前中国家庭当前的消费能力而言,定价过高是制约AR图书销售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AR图书制作的技术要求高、周期长,成本比出版普通图书高出很多,定价自然也高。其一,AR图书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针对书中某些图像构建3D模型,链接数字内容,并将这些高精模型和数字内容压缩进较小的存储空间内。一本书中AR技术运用的场景越多、越复杂,成本就越高,而一本AR图书的制作成本通常为5万~20万元之间。[8]其二,大多数出版AR图书的出版社并没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只能采用外包的形式与技术公司合作,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因此,AR图书的创作工具与平台的研发,以及AR素材库的建设是降低成本和规模化生产的关键点。[3]

(二)接受度和认知度比较低,市场风险大

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主流图书电商平台上搜索AR图书可以发现,读者大多对此类图书持谨慎态度,大多数AR图书的销量并不高。出版机构以远高出传统图书的成本开发的AR图书,很有可能在图书市场遇冷。而且,从爆款图书的评论中看,AR并非是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时的吸引点,读者也大多就书籍内容做出评价,较少提及此书的AR效果及使用感受。由此可见,读者对AR技术缺乏认知,对AR图书接受度一般,缺少购买动力。在读者依旧将内容视作主要购买因素的情况下,出版机构在出版AR图书时应坚持内容为王,多在内容上下功夫。

(三)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行业标准规范缺失

除了成本较高和受众接受度较低外,AR技术在应用于出版过程中的技术水平不足也是限制AR图书普及的一大因素。在AR图书中,3D模型的精细度、与图文的配合程度、操作的人性化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AR出版的链条很长,在技术层面需要经过底层计算机识别、渲染、内容APP、AR图书制作等步骤,因此AR出版涉及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行业标准规范问题。此外,标准化瓶颈还会限制AR图书的产量,造成AR图书出版成本难以摊薄,[8]应尽快出台相关行业标准,突破AR图书出版瓶颈。

五、结语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现已有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选择尝试AR出版。作为出版方,一方面应深刻认识到技术手段改变的只是出版物形态,一本书的核心始终是内容。将优质内容借助AR技术完美呈现,这才是技术的价值。另一方面,出版机构应在开发AR图书时加入更多商业考量,形成产业链思维,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AR图书的同时,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为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寻找新思路,注入新活力。

猜你喜欢

出版物图书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2017年出版物
主要内容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2015 年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