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科普图书出版的几个关键点
——以《气象知识100问》为例

2018-03-27黄海燕

传播与版权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科普知识科学性气象

黄海燕

从古到今,气象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话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重发,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广大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广大农民、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等群体缺少基本的气象科学知识是气象灾难中造成严重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气象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公众对于了解气象科普知识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这对加强和改进气象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远的目标。在当前气候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出版气象类优秀专业科普图书,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将气象科学基础知识传递给公众,激发公众了解气象、走进气象科学,增强公众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与能力,助力服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

笔者以《气象知识100问》一书为例,从三个方面探讨专业科普图书出版的关键点。

一、积极策划组稿

气象科普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具有独特的优势,让公众获取气象科普知识,是开启科学认知天气气候、提升自身科学素养与防灾减灾能力的一扇大门。作为气象出版社的一名学术编辑,出版气象类的专业科普图书、普及气象科普知识是一种责任。

众所周知,天气“脾气”很坏,喜怒无常,变幻莫测。上一刻还是阳光明媚,转瞬间就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有时风一刮就是好几天,有时突然停止。天气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让人捉摸不透。在大众眼中,天气是神秘的,因神秘而引起好奇,因好奇而想去探究,因而与气象相关的问题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话题。例如,“什么样的天气是多云”“降水量如何测定”“雾和霾有什么区别”“天气预报如何制作”,等等。类似这样的气象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应接不暇,为此,策划基础的、气象知识类的专业科普图书显得至关重要,以期从科学的角度,为大众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带着这个目的,编辑先后调研了西单图书大厦、中关村图书大厦,经过多番查阅,发现气象类的专业科普图书主要是由我社出版的图书,大部分原因归咎于该类图书专业性较强,需要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编辑。因此,编辑主要对本社的科普图书进行了分类总结。气象出版社作为一个专业出版社,在气象科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主要的侧重点是关于气象防灾减灾方面的策划组稿,如《气象灾害应急避险简明手册》《气象灾害应急避险系列挂图》《暴雨防御系列宣传挂图》《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科普手册》等图书。关于基础的气象知识类科普图书在当前仍然是个空白,《气象知识100问》因此应运而生。

二、创新内容形式

我们知道,科普图书所呈现的理论知识基本上都是很多理论专著中所涉及的科学技术知识,因而对科普图书内容上的创新性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但是,为了适应新时代人们对日常关心的气象科普知识的需求,我们需要在内容的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必须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于一体,为大众呈现一种喜闻乐见的科普形式[2]。

《气象知识100问》的作者是来自湖北省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的专家团队,他们在气象科普工作上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日常工作主要面对大众进行科普宣传服务,这为图书的编写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编写定位的时候,作者从科学普及角度出发,从最常见的气象科普知识入手,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提取了公众日常关心的100个最常见的气象问题,从气象科学的角度给予回答。除此之外,《气象知识100问》一书的创新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100问”的设置

作者在“100问”的设置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公众的意见,采取问卷调查、居民问询、气象科普下基层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精心筛选题目,同时与电视、电台、手机、报纸、网络等媒体中被广泛讨论的话题有效结合,最后提炼出了六大类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100个问题。例如,风、霜、雨、雪、雾、霾等天气现象问题,降水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下雪等天气现象形成原理问题,降雨量、降雪量、风的等级如何划分问题,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信号及防御问题,“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下雪不冷,化雪冷”等常见气象谚语蕴含的科学知识以及如何制作天气预报等基本常识问题。保证了“100问”的普及性和实用性。

(二)配图的设置

科普图书讲究插图的选择与设计,以增强图书的趣味性,然而为科普图书配图并非易事,尤其是专业科普图书[3]。由于气象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专有名词多、生僻名词多,社会公众几乎没有听说过甚至接触过[2],虽然作者团队具有科普宣传工作的经验,能力求将这些生涩难懂的气象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但在相关问题的配图上对图书的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科普工作在近几年才开始发展壮大,无论是作者团队还是编辑团队对图片的积累都甚少,尤其科普图书对图片的要求很高,为了更直观地为公众呈现气象知识、理解气象科学,需要搜集众多的图片并从中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图片。其二,类似天气现象的形成原理这类问题由于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传统的图片无法形象地表达,如何以简易的方式将内容完整地表现,这是科普图书出版工作的重点之一。所以,在图片的搜集过程中,作者团队和编辑团队力所能及地调动身边所有资源,通过层层的严格筛选,最终全书的配图涵盖了照片、原创手绘图和原创示意图,最大限度地做到为公众呈献通俗易通、图文并茂的专业科普图书,深入浅出地把气象科普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公众。

三、严抓编校质量

编辑工作是保障图书质量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保证图书质量是编辑的责任,更是对编辑这个职业的要求。没有编校质量保障的图书其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是不能充分体现的[4]。一本图书的出版,通常需要编辑认真、仔细地通读全书,在完全理解作者的学术观点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对全书的层次、体例、专有名词、标点进行细致核对和修改[5]。同时,在审稿、编辑、校对、印刷等各个出版环节上必须严格把关,各个环节请专人负责,优选图书排版设计,严格控制印刷质量等,为打造精品著作奠定强大的基础。《气象知识100问》一书的编辑出版工作除了严格做到上述要求外,还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图书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优化。

(一)判别科学性和准确性

科学性和准确性是科普图书的基本要求,如果出现常识性或知识性错误,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4]。因此,编辑首先需要重点对《气象知识100问》一书的文字内容进行全面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把关。前文也提到,由于气象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专有名词多、生僻名词多,在专业科普图书中,为了让公众看得懂、用得上,需要将这些生涩难懂的名词既要解释清楚又不能出现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疏漏,所以,编辑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查阅大量的权威资料。例如,在这期间需要随时翻阅《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名词》《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国气象百科全书》等权威出版物,逐一对《气象知识100问》中设置的100个气象问题在内容的表达上进行初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判断。

(二)判别读者对象需求

从读者对象上考虑,专业图书的读者对象更多的是专业读者,而科普图书的读者对象会更加多元化,需要考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层面读者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等,这就对图书编辑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图书编辑需要将作者提供的学术成果,通过加工处理使之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准确地被大众接受[5]。结合《气象知识100》一书的特点,需要将变幻莫测的天气所对应的气象知识准确地传递给公众,就必须始终以公众为核心,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于一体,做到让公众听得懂、感兴趣、记得住、用得上,切切实实为大众呈献一本优秀的专业科普图书。

(三)邀请行业专家审读

《气象知识100问》一书从不同的维度,邀请气象行业的三位权威专家对全书进行严格的审读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到大众,先后邀请一线预报业务专家、公众媒体专家和《气象知识》杂志主编从知识准、内容精、语言浅、形式新、插图美几个角度,兼顾科学性、通俗性、时代性和实用性,对本书做精准的审读工作,更深层次地对全书进行全方位地审核把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专业科普图书,《气象知识100问》做到了将科学道理生活化、科学原理形象化,为公众呈献了一本优秀的专业科普图书。期望通过此书的出版,能让大众清晰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科普知识,满足大众对气象科普知识探知的深层次需求,从而对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科学素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科普知识科学性气象
气象树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