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龙江水土保持发展机遇与展望

2018-03-27高士军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8年6期
关键词:黑土地水土保持黑龙江省

高士军,周 宁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

1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水土保持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1],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彰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意志和决心。2012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对福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批示中指出:“要总结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制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2],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的指标之一。2017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指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2 水土保持现状

2.1 水土流失情况

黑龙江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是全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治理较为迫切的省份之一。黑土地特别是其中耕地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蓄水保土功能减退、土地生产力下降,动摇黑龙江省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的生产根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8.19万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8.11%。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和风力侵蚀为主,其中水力侵蚀面积7.32万km2、风力侵蚀面积0.87万km2,分别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89.40%、10.60%,水力侵蚀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东部、北部和中部地区,风力侵蚀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侵蚀强度以轻、中度为主,强烈、极强烈和剧烈次之,其中轻度侵蚀面积4.04万km2,中度侵蚀面积2.15万km2,强烈侵蚀面积1.29万km2,极强烈侵蚀面积0.55万km2,剧烈侵蚀面积0.16万km2,分别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49.37%、26.26%、15.71%、6.67%和1.99%。规模以上侵蚀沟11.55万条,沟道总面积928.99 km2,总长度4.52万km,沟壑密度为0.10 km/km2,按类型分为发展沟和稳定沟,数量分别为9.95万条和1.60万条,95%以上分布于坡耕地上。

2.2 水土保持成效

近年来,黑龙江省全面贯彻、深入落实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明显加快,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1)水土保持基础不断完善。《黑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修订并施行,《黑龙江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出台实施,《黑龙江省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获省政府批复。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步伐加快。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等两类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涉及26个项目县市的42个项目区,完成投资6.20亿元。分区防治战略已经形成,治理模式和技术路线基本成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治理步伐显著加快,生态修复广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红利持续释放。截至2017年末,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3万km2。

(3)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增强。省、市、县水土保持权力和责任明晰,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活动深入开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同步推进,行业监管覆盖面进一步拓宽,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实施率、验收率逐年提高。

(4)水土保持工作能力大幅提升。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现重要突破,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水土保持监测骨干网络,初步实现水土流失动态预报;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扎实开展,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地方标准体系逐步建立;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不断深化,水土保持教育进中小学、进党校,建立宾县二龙山、牡丹江石头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挥中小学教育基地作用,水土保持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拜泉县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称号。

3 新时代龙江水土保持发展机遇

3.1 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1)完善政策机制,抓住土地再承包、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等契机,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顶层设计,将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落实到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园区建设、农业生产等各领域相关环节。将水土保持意识、理念落实到农业绿色生产方式上,采取“以奖代补”等投资机制,推进水土流失治理。

(2)坚持保护优先,遵循自然规律,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山地灾害易发区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预防保护。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实现以县域为单元的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评价,抓住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产责任制等契机,实现大面积植被恢复与改善。

(3)依法监管,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坚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发生,确保水土流失面积不扩大、强度不加剧和水土保持功能不降低。

3.2 加快新时代水土保持改革步伐

(1)抓住现代农业发展、精准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机遇,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生态产业、生态清洁、生态观光等多元化治理形式。破解龙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群众积极性不高、征占地难等难题,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生态目标任务。

(2)抓住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互联网+、大数据及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等机遇,建立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掌握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全面开展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价,为水土保持管理,政府决策、监管,公众服务提供支撑。

(3)抓住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推行“放管服”机遇,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高行政监管能力、效能和服务水平。

3.3 践行新时代合作共享理念

(1)完善体制机制。以河长制为平台,着力推进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合力推进水土流失防治的工作格局,推动各级建立水土保持部门协作机制,明确政府和各部门职责并融入河长制工作中,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2)加强监测与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现生产建设项目和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信息化监管的全覆盖,提升生产建设项目和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监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真正做到监管“到位、不缺位”。

(3)加强水土保持科技研发。充分调动相关部门作用,整合各方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力量,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信息共亨机制,着力加强水土保持防治新技术研究和使用,健全技术标准体系,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水平。

3.4 助力龙江黑土地保护

(1)提高站位,深刻认知。2016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对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时指示,“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黑土资源因其不可再生而弥足珍贵,黑土地是龙江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石,黑龙江省水土保持工作要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做好黑土地水土流失防治,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战略底线的重要保障,确保黑龙江省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的根基牢固。

(2)落实相关规划。按照《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黑龙江省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等相关规划落实各项黑土地保护措施,实施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加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搞好缓坡耕地治理、侵蚀沟治理,推广等高修筑地埂,种植生物篱带、粮油作物隔带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建立合理的农田林网结构,保持良好的田间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黑土沙化风蚀。

(3)严格依法保护。按照《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黑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等有关法规,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责,加强水土保持林建设,切实做好非农业建设项目所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的剥离保护和利用,明确集体所有土地发包时的水土流失治理责任,从严对破坏土地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

4 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展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环境是黑龙江省的宝贵资源、核心优势,新时代龙江水土保持工作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统筹“山水田林湖草”综合系统治理为指引,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找准新定位,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着力提高水土保持基础保障能力,努力实现水土保持工作新作为。

到2020年,紧密结合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推进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基础体系基本完善,水土保持工作重点由治理向预防转变,信息化水平、监督管理和科技支撑能力大为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

到2035年,建成与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工作实现依托大数据智能管理。全省范围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江河湖库泥沙有效拦蓄和减少,水土流失面积不增长、强度不加剧,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根本好转。

到2050年,水土保持理念融入到各领域生产、生活方式中,公众水土保持意识高度自觉。与江河湖库洁净清澈、山川大地林草葱郁的“绿水青山”生态格局相适应的水土保持自然生态功能全面恢复。

猜你喜欢

黑土地水土保持黑龙江省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水土保持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土地上稻花香
水土保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