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及区划研究*

2018-03-27李乔玲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2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云南省云南

李乔玲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昆明 651700)

0 引言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乡村自然风光为基本欣赏点,以乡野为旅游空间,以人文风俗和生态完好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中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时间比较短,但在社会经济水平和人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乡村生态旅游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我国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云南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强大带动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使云南地区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得以实现[1]。云南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对游客最具吸引力的主要是乡村自然环境、自然生态、民族风情等,还有集聚性强和地域特色突出的乡村景观,对这些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可以为促进云南地区乡村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乡村旅游进行了相关探索和研究,这其中也有部分是针对云南地区的。唐书转[2]指出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对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更大的机遇。毛昕[3]指出云南省是中国的旅游大省,其丰富的地质资源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都为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李萍[4]指出云南地区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重要对象,其沉淀的丰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董培海[5]认为云南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按照乡村旅游资源的基本形态可以将其分为民俗风情类、自然生态环境类、特色农业类、特色物产类以及村落景观类。刘伟[6]指出云南地区在旅游产品包装上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真正体现出了少数民族的元素内涵。杨勇军[7]指出在旅游产业百花齐放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王晓亮[8]指出若将农业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需要充分发挥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重要指导作用,分析影响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秦政[9]认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程度高低,决定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闫碧伟[10]指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中,政府积极参与到市场经济结构中,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就可以为实现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综上所述,以往的学者并没有对云南省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统计和对乡村旅游规划展开研究,基于此,文章针对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规划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云南省乡村旅游事业发展提供支持。

1 研究方法

该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地调查法和材料分析法。主要从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旅游局、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统计局和云南省气象局获取基本的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材料和数据,对西双版纳、香格里拉、苍山、洱海、元阳梯田等景点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全省范围内的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及空间规划布局,并加以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使研究目的及阐述的观点更具有针对性。

2 研究对象

云南省地处东经97°51′~106°18′,北纬21°13′~29°25′之间,东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北面是四川省,西北面是西藏自治区。面积39万km2,总人口4 684.6万(2013年),下辖8个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云南省兼有7个温度带气候类型(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年温差小,日变化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云南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尤其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乡村旅游产业。2016年,云南旅游业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直接增加值约1 020亿元,约占全省GDP比重的7%; 综合增加值总量约达到2 960亿元,约占整个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0%。旅游业带动的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约250亿元、550亿元和1 370亿元,约占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11%、9%、22%。截止2016年,全省共创建1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3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468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全省乡村旅游投资达180.8亿元,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实现总收入1 308.6亿元,累计直接从业人员45.34万人、间接就业80.61万人,带动超过20万贫困人口脱贫。云南乡村旅游经济为提升社会经济水平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类型

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可以将乡村旅游资源分为5种类型(表1),分别是:村落古镇景观型、民族民俗文化型、自然生态环境型、农事农耕生产型和特色物产经济型。不同类型的乡村资源各有特点,分布区域各异,都有自己代表性的古村落和景观,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观赏和游玩体验,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存在差异,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观赏要求。

表1 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类型

类型乡村旅游资源村落古镇景观型洱源梨园村、剑川石龙村、广南峰岩洞村、普洱通关古镇、禄丰黑井古镇、丽江束河古镇等民族民俗文化型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南涧彝族跳菜文化、耿马傣族造纸文化、大理白族的歌舞文化等自然生态环境型广南八宝镇、丽江拉市海、瑞丽大等喊村、西山团结乡等农事农耕生产型版纳农田水稻、元阳哈尼梯田、罗平的油菜花节、迪庆高原草甸牧场等特色物产经济型呈贡斗南花卉种植产业、弥勒高原葡萄种植产业、富民特色果蔬园艺生产、蒙自万亩石榴园等

3.2 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表2 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区域 范 围乡村旅游资源资源特色滇中昆明市、玉溪市、楚雄州湖泊盆地乡村旅游资源区生态农庄、垂钓鱼塘、租赁农庄、民俗村等滇西德宏州、保山市、低上山河谷乡村旅游资源区民族传统农耕方式和生活方式、边贸集市、梯田梯地等滇西北大理州、丽江市、迪庆州、怒江州高原山地乡村旅游资源区高寒观光牧园、多民族交错带生产生活方式、高寒立体农业、特色小吃等滇西南思茅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市低上山河谷乡村旅游资源区花卉观赏、热带立体农业、生态庭院、多民族生产生活方式、观光农贸等滇东南曲靖市、文山州、红河州喀斯特山水乡村旅游资源区热带亚热带果园、山区水稻梯田、民族村寨、岩溶山水景观等滇东北昭通市红土高原乡村旅游资源区温带型水果产业带、牧场景观等

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典型的空间分布特征(表2),不同区域具有各自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具体可分为6个区:滇中湖泊盆地乡村旅游资源区、滇西和滇西南低上山河谷乡村旅游资源区、滇西北高原山地乡村旅游资源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乡村旅游资源区和滇东北红土高原乡村旅游资源区。6个区域的范围几乎涵盖云南全省,并且具有各自的资源特色。这都要得益于云南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样化的气候类型,使得全省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域特色,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基础。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伴随着云南乡村旅游产业如火如荼地开展,使得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伴随乡村旅游产生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行业也有力地回应了云南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大部分农户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带动数万农户脱贫致富。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云南的旅游热点。

3.3 乡村旅游分区发展方向

云南省乡村旅游实行分区规划,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区域保持一致,也分为滇中、滇西、滇西北、滇西南、滇东南和滇东北6个区域。根据区位优势、区域特色和资源条件确定每个区域的开发方向和发展模式。

(1)滇中实施乡村农庄化、环境花园化、农业精品化“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依托中心城区,发展近郊休闲市场,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大力发展城郊高端乡村旅游。

(2)滇西实施民俗村落展示、特色旅游小镇、特色农事体验为主要发展模式,发展边境乡村旅游,探索多元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满足城市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3)滇西北实施景区依托型发展模式,重点开发高山自然风光、宗教文化遗产等特色旅游资源。

(4)滇西南实施特色产业带动发展模式和名胜景区景点带动发展模式,以特有的热带雨林景观和边境区位为依托,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带动景区周边农村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5)滇东南实施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将自然风光和农村田野与旅游景区相配合,充分挖掘特色村寨的浓郁民族风情。

(6)滇东北实施产业整合—科技创新—环境改善—品牌打造发展模式,种植经济林木,开发牧场草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体验放牧生活等。

通过合理规划发展布局,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特色和优势,使各区域协同发展,在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共同促进全省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空间分布特点突出,全省乡村旅游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潜力巨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广阔的客源市场,都为促进区域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云南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提高区域经济收益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2 建议

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云南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南省要想加快其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为云南经济增长带来新的亮点,就需要变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为政府推动型发展模式,政府应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实现旅游资源的整体管理与开发,有利于合理配置旅游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各区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抵制恶性竞争,达到双赢的局面,另外,政府应进一步落实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监控方案的实施过程,并在执行过程中及时修正,使其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可实施性,符合各区域资源与环境特色。促使云南经济及旅游事业健康、稳定、协调地发展。

[1] 李霖茜. 关于乡村旅游对农村社会风险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云南省南华县“咪依噜”风情谷为案例.科学与财富, 2015,(7): 50~50

[2] 唐书转.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河南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3): 221~224

[3] 毛昕, 贺珉,曾尚芸,等.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及村寨旅游开展——以云南兰坪县玉狮场村为例.现代商贸工业, 2015, 36(10): 30~32

[4] 李萍. 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化保护的过程研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壮剧保护研究(之四).文山学院学报, 2016, 29(1): 35~39

[5] 董培海, 姜太芹,施江义,等.旅游资源富集区的旅游产业发展集贫现象研究——以保山市隆阳区为例.旅游研究, 2016, 8(1): 45~51

[6] 刘伟.“滇西旅游合作”背景下的旅游产品设计重构的思考——以民族玉石饰品设计图典创意实践为例.艺术科技, 2015,(8): 153~154

[7] 杨勇军. 知识转移视阈下的乡村旅游低碳转型研究——基于产业链的旅行社网络组织双向互动.云南科技管理, 2015, 28(2): 16~18

[8] 王晓亮, 杜志芳.基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农业景观规划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3): 212~216

[9] 秦政, 周虹光,焦健,等.经济转型升级进行中农村旅游业开发的调查与研究——以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梅花村为例.新农业, 2016,(1): 11~13, 14

[10]闫碧玮.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3): 225~228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云南省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