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改革的大故事

2018-03-26杨倩

出版人 2018年10期
关键词:旁观改革开放逻辑

杨倩

要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关系到新时代舆论宣传的方法创新,也关系到中国题材的聚焦凝练。那么,什么样的中国故事最值得向读者讲述?又是什么样的故事最吸引人们去聆听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讲好中国人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努力奋斗中,通过自身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既传承优秀传统又吸纳外来精华,创造出伟大事业的故事。陈培永博士的新书《中国改革大逻辑》,就是以全景框架讲好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的一本好书。

当改革遇见哲学。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本书试图立足改革开放的实践回应观念层次的问题、溯源理论深处的逻辑,从哲学的高度来构建改革开放的大逻辑。全书十章分别以革命、思想解放、市场经济、政治体制、公平正义、文化价值、治理现代化、开放、方法论、改革者为关键词,提炼出了改革与革命、解放思想与教条僵化、政府与市场、民主与法治、共富与先富、道德理想与物质财富、治理与统治、“引进来”与“走出去”、“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利益固化与合理分配等改革开放中的关键抉择和重大讨论过的“十大关系”。细细读来,有心的读者会在各个章节相应地分别领悟到批判性逻辑与建设性逻辑、形式主义逻辑与实事求是逻辑、价值理性逻辑与工具理性、魅力型政治逻辑与法理型政治逻辑、普遍发展逻辑与孤立停滞逻辑、文化逻辑与资本逻辑、一元逻辑与多元逻辑、资本扩张的争霸逻辑与和平发展共赢的逻辑、实践检验逻辑与理论建构逻辑、领导力量逻辑与自我革新逻辑等辩证统一的哲学对应关系。

把改革开放的中国故事讲好,应具备强大的传播体系和沟通能力,要善于陈情说理,不仅要自己讲还要他人讲,形成对话,建构起有效的话语体系。陈培永博士的“政论对话体”,处处从读者的立身处地来写作。首先,他的语言通俗、比喻得当。说到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难时,他说“不仅要对付‘马,还要着力于对‘群进行根本变革,改变整个政治生态”;谈到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受资本合法操纵时,他说“资本成为公权力背后的‘垂帘听政者”;讲到从严治党时,他说“自我革命,虚实结合,理想信念教育、初心使命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虚招,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实招”。这些形象的描述会让读者觉得他“很会聊”。其次,聚焦误区、排除疑点。讲到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时,他提出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地持否定态度,似乎所有的拥有大量财富的人都是值得批判的,都是不诚实、不合法获得财富的,这种思想观念会成为社会仇官、仇富不良风气的‘保护伞,增强社会的对立情绪”。这些要点都很解读者的渴,让人觉得他“很贴心”。再者,既见天地、又见众生。本书讲的是中国人共同经历的改革开放的大故事,又不乏你我他的小故事。在讲到改革旁观派时,他一口气列举了“不关己旁观、不甘心旁观、选择性旁观、懒官型旁观”四种心态,让人觉得作者“很懂你”。

最好的雄辯还是事实,特别是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生动故事。在此,我期待陈培永博士在不久的将来,能将小人物、小故事再次汇聚为大道理、大逻辑,出版一本针对国外读者讲好中国改革开放故事的新书,让全世界的读者平心静气地读一读中国人的筑梦逐梦的心路历程。

(本文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旁观改革开放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旁观者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旁观者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