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阅十周年再出发
2018-03-26邢明旭
邢明旭
过去十年,掌阅凭借在数字阅读硬件领域的持续发力和数字内容领域的深耕细作,成为数字阅读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玩家之一。
上月,刚刚高调宣布进军K12课外阅读领域不久的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一款集阅读器和手写平板功能于一身的智能设备——iReader Smart再度惊艳亮相。据2018上半年财报显示,这家数字阅读领军企业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9.37亿元,同比增长18.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45.71万元,同比增长15.33%,十周岁的节点上,掌阅继续在推动国人阅读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过去十年,掌阅凭借在数字阅读硬件领域的持续发力和数字内容领域的深耕细作,成为数字阅读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玩家之一。而此番重磅推出的超级智能本iReader Smart,为无数读者送上惊喜与“福利”的同时,掌阅也为自己献上了最好的生日礼物。
在着力为用户打造更优秀的阅读设备的同时,掌阅还在优质阅读内容的生产端不断发力。在不久前落幕的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的“多措并举,培养网络文学新生力量”平行论坛上,承办方掌阅与现场130余位政府部门、学术机构、行业知名企业代表以及作家作者一道,从网络文学作家培养的新机制、新形态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了关爱网络文学青年群体以及新老作家之间的互相学习等多个话题,切实为网络文学内容生产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解决方案。
让用户喜欢上书写的感觉
十年前的2008年,掌阅创立并开始了其数字阅读的征程,一系列的数字见证了掌阅的成长。截至目前,掌阅已累计发行电子图书93.92亿册,节约的纸张大致相当于1.3亿棵树木;每个月,遍布全球大概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1亿用户在使用掌阅看书;每一年,掌阅的用户阅读总时长加起来达到58.4亿小时,在中国数字阅读领域处于领先位置。掌阅CEO成湘均坦言,做阅读这十年,是自己人生中最丰富的时光。
2015年,iReader开始在硬件领域布局,研发的电子书阅读器首度亮相。经过三年多的改进,如今的iReader Smart有了哪些进步?
“相较三年前,掌阅现在已经实现从系统内核到中间层核心部分的自主研发,并创新提供了物理翻页键、轻薄设计、学生定制版等多种功能,产品体验愈发优秀。”成湘均说。记者在iReader Smart发布会现场看到,该产品既具有现在电子书阅读器的全部阅读功能,又具备了手写平板设备的丰富手写功能,同时还针对类纸的书写体验,开发了练字、绘画等模板,给用户带来更多惊喜。
“很多人离开学校后,要么坐在电脑前使用键盘,要么在触摸屏上打字,对笔有些生疏。我们在研制iReader Smart时,把核心突破点放在了手写体验上,做到让用户通过iReader Smart,重新喜欢上书写的感觉。”成湘均说。
据了解,iReader Smart采用Wacom首款三角电磁笔,具备4096级压感;采用约1.1μm表面粗糙度的防滑面板,进行防滑处理,模拟真实纸笔书写的摩擦质感,并通过无玻璃层将视觉偏移降至几乎为零;大幅降低显示延迟,实现毫秒级响应,用户更可以感到书写的乐趣。而在软件方面,iReader Smart内置钢笔、铅笔、圆珠笔、毛笔、马克笔五种笔型,模拟真实笔锋,书写颇有温度;笔迹则可选黑、白、灰三种颜色,充分满足个人书写的个性化。
“我认为掌阅最宝贵的财富,是在十年前播下的种子,是我们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经过十年的成长和打磨,这样的文化已经在掌阅人的心里发芽,并深入至骨髓。未来十年,我们希望能更好地让喜欢看书的人好好看书,让爱好写作的人安心写作,这就是我们的初衷,我们最想去做的、最正确的事。”成湘均在发布会现场充满激情地说,“十年前,没有人想到数字阅读可以演变成一个影响几亿人、改变国人阅读习惯的产业。而随着掌阅站上新十年的起点,相信以数字阅读和数字书写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将给更多人插上思想的翅膀,让其便捷地了解全球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在养成个人思考习惯同时也提升整个社会的学习热情。”
着力培养网络文学新生力量
在着力为用户打造更优秀的阅读设备的同时,掌阅还在优质阅读内容的生产端不断发力。网络文学作为数字阅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掌阅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从痞子蔡在网络上敲下《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至今,整整20年来,中国网络文学以多元类型、瑰丽想象以及巨大体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现象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上月落幕的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的“多措并举,培养网络文学新生力量”平行论坛上,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苏便对网络文学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网络文学要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能讲好故事的网络文学创作者,尤其需要更多优秀的新生网络文学创作力量。对于新生力量,我们要培育、引导、鼓励并加强管理,这需要政府和企业精诚合作。”
此言不虚。近年来,掌阅投入了不少精力,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作品创新,选拔新人,先后举办了两届“掌阅文学创作大赛”、“原创梦想征文大赛”等征文大赛,奖金达百万甚至千万级,诞生了多部优秀作品和大量新人。此外,掌阅还联合北京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分别建立了 “北大原创人才基地”和掌阅-中传“IP研究基地”,为青年创作者提供国内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在掌阅科技联合创始人王良看来,未来网络文学创作有两个趋势。“一方面,未来会有更多现有网络文学创作者之外的、写作范围偏传统领域的优秀创作者加入到这个团队里来。另一方面,原来网络文学中更头部的精品作家的创作方式也将发生变化,更加注重精品化,细致化。”他表示,掌阅也在不断地挖掘更多具备良好创作能力,但并不太适应传统商业模式的内容创作者,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帮助他们适应现在的转折期,拓展其对未来的想象力。
中国网络文学领域资深研究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也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中国网络文学的原创机制具有先进的媒介属性,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有着充足实践经验的。或许网络文学真的有可能撬动如今占主导的西方印刷机制下的畅销书体制,有可能会加速人类的畅销书文学生产从印刷文明时代向网络文学时代进步的进程。”在邵燕君看来,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大、作家读者数量多是好事,证明当下的创作氛围是活跃的,同时,数量大并不意味着质量就会低,而是酝酿着更多高质量的作品。
的确,目前,中国网络文学步入了新的历史拐点期,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文学的重视、赋能与规制,文学创作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至上转型,以及网络作家地位的提升,各方因素都见证着网络文学日益走向主流文坛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此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学市场,离不开创作者。《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17)》显示,目前中国网络文学创作队伍非签约作者达1300万人,签约作者约68万人,总计约1400万人,但并非每一名作者都有必要的保障。”邵燕君指出。
“目前中国九成以上的网络文学作者生活困顿,青年作者普遍面临创作艰辛、保障低下、社会认同差这三大痛点。”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沈荣提出,这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能给这些青年作家提供一些培训培育的机会,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少走弯路。
针对上述问题,掌阅近期联合中国网络作家村与轻松筹正式启动了网络文学领域首个对平台内全部签约作家的健康保障公益计划——文学心源计划,为有文学梦想且有困难的作者群体提供支持。首批参与公益项目的作者有天蚕土豆、网络历史小说第一人月关、仙侠作家任怨、都市作家不信天上掉馅饼、玄幻作家極品妖孽等。相信随着各方的关注和努力,中国的网络文学或将真如邵燕君所预判的那样,成为未来中国主导的畅销书体制下优质内容生产的一座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