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有效性策略刍议

2018-03-26王玮洁

魅力中国 2018年29期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农村小学教学活动

王玮洁

摘要: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当前倡导“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更应讲究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立足于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实际,就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谈几点心得。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有效性;策略刍议

随着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我们站在农村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实实在在地感觉这门课程呈现出来的新活力,也感悟到这门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更深刻的认识到创建《品德与生活》高效课堂迫在眉睫。下面,笔者结合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高效教学策略的探究。

一、讨论活动维度要合理

为了强调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认知,小组讨论活动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体现在有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平等互动的多维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和解决重点疑难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扫除认识上的盲点,做出价值上的判断,走出行为上的误区。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考虑小组讨论活动的实效,只在次数上做文章。比如让低年级学生课上进行分小组讨论活动,甚至一节课安排好几次讨论活动就缺乏合理性了。要知道低年级学生还不懂的什么是小组讨论活动,一定要他们小组讨论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就勉为其难了,一般表现为要么不知所措,要么抢着发言、互不相让,谁也不愿意当“听众”,结果还是无法交流;还有的组讨论的秩序良好,但是没听懂或者是忘了老师的要求,使讨论完全偏离了主题,岂有效果而言。而且还会使学生对课堂讨论活动产生轻视、应付等消极心理,一旦积弊成习,不但直接影响他们对品德与生活的学习,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影响他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影响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今后的社会生活。

二、自主活动精度要科学

在品德与生活这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中,有很多知识一般都蕴含在日常看似毫不起眼的故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去挖掘,尤其是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考虑到活动内容的精度设计,把活动设在与本课学习关键有关、对本课理解有困难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以及需要探求处。同时还应该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跟教学内容有关和符合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实际,能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的内容设计活动。例如《春天来了》一课的设计,可以在引导孩子们田间地头去找春天、赞春天,还可以启发学生在语文、自然、音乐、美术、劳动等多种学科中去寻找,让学生从多种学科已有的资源中,通过颂、唱、跳、画、剪、贴等形式获取有关春天的知识,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笔者也观摩过一些老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很多教师都安排了过多的“画春天”活动环节,还在绘画技巧上进行指导,这就不是品德与生活课,而是美术课了。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注意克服那种为了片面追求活动形式丰富新颖,而忽视了活动的精度,使活动内容既缺乏逻辑联系,又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实践活动梯度应趋缓

不难发现,亲身体验实践是品德与生活最主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使教育变成“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习做人是很有效的。但是,当一节课的活动设计不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盲目设置,会适得其反。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生理发育、心理发育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完成。例如《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的教学,就可以这样设计:每个人在家里帮助父母或长辈做一件有益的事情,比如洗菜、盛饭、打洗脸水、洗脚等,使他们初步体验到父母等长辈们的艰辛,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等长辈们对自己的养育和关爱之恩,在为家庭增添乐趣的同时增进他们与家人的血肉情感,提高他们适应生活、参与生活、建设生活和创造生活的能力。像这类活动的梯度缓些、难度不大而又非常实在有效的实践活动,学生乐于去做,也能够做到。但如果我们设计不当,提高了活动梯度让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家里开展诸如烧菜、做饭、熨衣服等难度比较大、比较累且有危险的实践活动,效果则適得其反,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以说谎来应付老师的检查,教学得不到家长应有的理解、支持与合作,教师也无法掌握学生活动的真实情况而失去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的意义。

四、师生活动角度须把握

教学活动中如果师生互换角色,则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师生互换角色的活动设计应该认真琢磨推敲,注意每个活动间的联系与变化,使每个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师生共同提高、共同建构的过程,绝对不能在认识上不能存在偏差,过分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甚至完全把“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对立起来,因而导致了教学活动陷入了新的“误区”,即过于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敢进行大胆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对违反纪律的学生不敢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教育,使教学由“自主式”变成“自流式”,由“开放式”变成“放羊式”,致使教学在混乱无序的状态下进行,使活动失去了实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有独立尊严、有独立人格和丰富情感的社会人,充分尊重他们的活动热情和兴趣,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夏天,我们注意什么》一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了解防中暑的知识,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什么是中暑,或中暑的症状是怎样的,对于农村孩子来讲则不能较为准确的描述,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或引导。如果这里我们利用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学生问老师“你怎么了?身体哪里不舒服啊?”;老师显露出难受的样子回答“我中暑了,头晕恶心、多汗,口渴,四肢无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四肢发麻。”这样小学生通过老师的描述,自然对中暑症状有了深刻的了解。

综上所述,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科学性和艺术性,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我们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善于分析学生心理,结合农村实际,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的活动,从中获得感悟、接受教育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品德与生活农村小学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