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英语课堂“故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8-03-26尹春月

魅力中国 2018年29期
关键词:故事教学实践探索小学英语

尹春月

摘要:故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活动范围相对狭小,他们有比成人更强烈的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愿望。故事提供的虚拟世界突破了平淡而狭隘的现实世界,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为儿童的想象提供了空间和机会。再加上绘声绘色的表演,能牢牢的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唤起儿童强烈的情绪反应,近年来我尝试着把故事表演引入小学英语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英语教学的学科特点。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实践探索;课堂教学

一、“故事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 能有效地贯彻新课标的基本理论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故事教学”正是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等形式来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首先,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故事百听不厌,即使同一个故事讲上多遍,他们也不会厌烦;同样地,在课堂上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了,要学的也就自然而然听进去了。第二,故事能帮助孩子们建立起一种外语的语感,使他们熟悉各项语言内容和句子结构。讲故事和表演故事能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好恶,交流思想,并成为其他活动的一部分。在表演故事的活动中,学生有时当观众,有时又拥有观众,这无疑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乐趣。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熟悉词汇或对话,达到交际的目的,同时又能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因此,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故事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积极方法。

二、应用故事表演需要注意的问题

成功的故事表演不仅可以拉近英语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

(一)故事的选择:改编与创作。故事表演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导演技能,更重要的教师还应善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教材特点选择故事,进行适当的改编。如果剧本太难,学生会因为困难太大而失去信心。

(二)表演活动的设计

表演活动的设计是把故事表演引入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虽然每个故事的内容都不一样,表演的形式也会千变万化,可是表演活动的设计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以童话故事Threelittle pigs(三只小猪)的活动设计为。

(三)分组分角,呈现故事

表演应根据故事所需要的角色全班分组操练。首先是按角色分类操练:如:表演的wolf为一组,pigl的为一组,pig2的……等等。同学们选出自己喜欢表演的角色,演相同角色的同学先在一块儿操练对白,动作,表情,互相纠正,熟练自己的任务。然后再由教师统一分派各种角色搭配成几个“Three little pigs”故事小剧组,一起编排练习。在“检验成果”之前教师可以设立最佳剧组奖,最佳表演奖以及其他的各项单项奖,对同学们的表演加以肯定和鼓励。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要马上纠正,找个适当的时候告诉他或是让同学们自己找错误,不能打击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只是帮手、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

故事表演把课堂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场所,学生在这儿分担角色并进行活动。在对这一教学形式的不断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这些英语节目不仅在学校的文化艺术节上频频亮相.其中“The little mntch girl还在省、市一级的比赛中获得大奖。故事表演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丰富多彩、切实可行的活动形式。笔者认为这一形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三、故事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 设计故事

故事可以用于词汇或句型教学,也可以用于对话教学。以下是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积累的一些做法作一下简单的介绍。

1.利用故事教学词汇。开展故事教学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在兴趣高涨的同时,能够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这时候采用故事教学是要让学生掌握单词,不一定要把整个故事讲述出来,但是可以在掌握单词的基础上,表演这个故事。

2.利用故事教学句型。教学会话时,采用故事教学是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对话,并进行表演。其实在教材中,会话部分大多本身就可以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可以让学生按照对话内容进行故事改编。而且在这个故事表演的同时,也渗透了一种关爱意识。当然除了根据对话内容进行故事教学之外,还可以自编故事,能将句子恰当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就可以了。

(二)呈现故事

教师在呈现故事时可以采用录音、录像或口述等方式,通过语言、音乐、图画等视觉与听觉的多方位输入,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大致的、生动的了解。在感知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去想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先前的准备工作,边听边猜测,从而主动建构语言知识。接着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教师可利用先前准备的各种实物、圖片,借助手势、眼神、表情等帮助学生再次感知整个故事,同时也要调动学生动用各种感官来体验故事;可让学生表演故事中角色的动作或模仿声音;可在故事情节关键地方,让学生预测故事下一步的发展;可在关键词句出现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猜测词义或句意。教师也可采用集中识字法,让学生反复,重点地听准生词或词组的读音,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并理解生词或词组的含义。教授语法也可以采取利用单词、词组学习的形式。在扫除了语言障碍后,学生才能对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

猜你喜欢

故事教学实践探索小学英语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模仿故事角色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