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六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衔接

2018-03-26张月霞

魅力中国 2018年29期
关键词:所学应用题心理

张月霞

常听家长说孩子在小学时数学经常能考八九十分,可上了初中孩子的数学成绩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孩子没能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是没有真正做好小學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作为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迁移规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作一些有利于知识衔接上的铺垫和渗透,使六七年级能顺利有效地衔接。如何在中小学教学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使六年级的学生平稳过渡到七年级的学习环境中,仅此淡谈自己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将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领域的内容分六快,即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和简单的统计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师要引领学生将小学阶段分散在各年级中所学到的知识,按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表格式、括线图、集合图等形式,进行必要的梳理、分类、整理,弄清它们之间的来龙去脉,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这样不但有利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实为升入七年级打好数学基础。

二、做好知识衔接桥梁

学生升入七年级,课程增多,内容加深,学生一时很难适应。有的学生因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而松懈掉队。这就要求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等多方面的情况,使学生很快适应于七年级的学习生活。作为教师应在中小学数学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让学生顺利的过渡。

(一)课堂教学的衔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慢,讲的细,练的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的快,讲的精,练的少,抽象性也比较强。学生乍一来到新的环境,对一切均不适应,课程的增多,教法的改变,常使他们无所适从,有的甚至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失重,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愿望.俗话说“听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导他们尽快熟悉初中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1.新旧知识的衔接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更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必须牢牢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找出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的本质。

2.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应用题的列式计算,致使学生进入初中后常不能尽快用列方程解应用题,往往在教学中费力不小而收效不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量关系,二是启发学生找等量关系。

3.师生之间的衔接

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生理与心理都趋于成熟,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而又象一只小刺猬,具有反叛的心理,对教师具有一种似信非信的心理.在学习上是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和谐相处,以满腔的热情去感化学生,而不是以教师的权力去命令他们,以此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教与学始终处于民主、和谐的气氛之中,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

(二)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小学阶段中科目少、内容浅,而中学的学习科目一下子成倍的增长,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并且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以发展学生为本。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学生学习方法。那么,怎样重视学习方法上的衔接呢?

1.注重预习指导。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预习、自学的良好习惯。预习是自学的开始,教师要注重预习指导,加强学生预习训练。

2.强化数学训练。利用多样和可选择性的习题,设计分层次和多样化的训练,还要规范作业要求。

3.及时做好复习。学习的过程一般可分为“预习”、“学习”、“巩固”三个阶段,而“巩固”又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阶段。如何去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呢?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及时再现当天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平时可采取默记、尝试练习,弄清所学公式、法则意义的来龙去脉及内在联系等,培养他们运用联想、再现、追忆等方法同遗忘作斗争

三、做好暑假作业的布置。

小学毕业后往往没有暑假作业。部分小学毕业班的老师存有解脱的心理倾向,对学生暑假的学习生活也不作过多的要求,加上小学生的自觉性低,自学能力差,部分学生暑假虚度了光阴,再加上同学们对文化知识的遗忘,暑假开学升入七年级时文化水平就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每到六年级毕业之前教师要提前做到了解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内容来给学生布置合理的数学作业(包括复习与预习、课内与课外),来充实学生的暑假学习生活,以引起学生对暑假学习的重视,为升入七年级做好准备。

四、做好有效学习的指导

六年级要求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听课做笔记,如何搞知识小结,习题归类,以及作业的书写格式,做题规范等等。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读数学书,大家都知道,课前读书能使学生找出疑点,抓注重点;课后读书能弥补课堂上探索知识时的不足,还能深化所学知识。再次要教会学生如何订正错题,怎样写单元小结,逐步在较高的层次上会知识概括等等。使六年级学生即将升入七年级随之课程增多,来打好良好的学习基础。

总之,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在接受知识、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心理等方面也不一样。因此要重视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衔接,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静下心来认真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性格特点等方面的情况,在中、小学数学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猜你喜欢

所学应用题心理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心理小测试
非所学
心理感受
非所学
心理小测试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