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尔顿 美洲直通北冰洋的公路

2018-03-26Lyra

旅游 2018年3期
关键词:班克斯北冰洋英里

Lyra

道尔顿公路(Dalton Highway)并不是个容易前往的目的地,全程414英里。它跨越北极圈,直指北冰洋,是美洲最北也最荒凉的公路之一。严寒、极夜、暴风、冰雪,一路与荒原为伴,再加上糟糕的路况,甚至来往的十八轮重卡,都是道尔顿公路上潜在的致命威胁。我们四年五上道尔顿公路,因为它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景观大道。

严格地讲,道尔顿公路的零公里起点,是位于小镇利文古德(Livengood)的岔口。不过,作为美洲最北的大城市,也是道尔顿之旅开始前最后的补给站,费尔班克斯成为了实质上的公路起点。

阿拉斯加 最后的邊疆

美国50个州中,阿拉斯加位置最北、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低。在本地居民的眼里,美国本土统统都是南方(Lower48),而他们自己,正如本州车牌上的标语,则是最后的边疆(The Last Frontier)。

这里确实是边疆之地。两座大城市,七条主要公路,大体就串起了全部的人类踪迹。平均每平方公里之内,只有不足0.5的人口,棕熊和驼鹿才是大地真正的主人。无人居住的广袤处女地上,有着雪山、冰川、苔原等无数风光。本土会围起来收门票的壮观景色,在阿拉斯加只是路边寻常。

苦寒之地却意料之外的富有。1968年,阿拉斯加州刚刚成立不足10年,北冰洋沿岸普拉德霍湾(Prudhoe Bay)油田便被发现,边疆的命运从此改写。黑色黄金被开采出来,经由阿拉斯加输油管(TransAlaska Pipeline System)运到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再登船送达本土,供给全美国的需求。输油管建成之后,光是石油公司缴纳的税款就足以负担全州的开销。阿拉斯加不仅没有个税和消费税,还会每年给居民分红,最高的2015年达到了每人2000多美元。

这里的居民个个有枪,对人却掏心窝子的友好善良;这里的公路穿越几百英里的无人区,尽头却有几千人驻扎的庞大油田。冷漠与热情,自然与文明,这一切看似矛盾却和谐相处的存在,都在道尔顿公路展露无遗。

道尔顿公路 一路向北

1974年,道尔顿公路因油田而生。普拉德霍湾与最近的大城市费尔班克斯(Fairbanks)直线距离300多英里。虽然工人们可以乘飞机进出,但供给上干人的吃穿用度,包括油井上的机械材料,都要靠一辆辆重型卡车经陆路运输。常年在这里奔波的司机们,直截了当地把道尔顿公路叫做“运输路”(Haul Road)。同时公路也是输油管的贴身护卫,414英里的路程中,两者始终不离不弃。普拉德霍湾每天产出几十万桶原油,油管沿线的任何小问题,都意味着天文数字的经济损失。全靠着道尔顿公路,工程师们上下奔波检修油管,确保油田生产不受影响。

2011年,BBC开播“世界最危险公路”(Worlds Most Dangerous Roads)系列纪录片,道尔顿公路在第一季第一集便成为主角。它跨越北极圈,直指北冰洋,是美洲最北,也最荒凉的公路。严寒、极夜、暴风、冰雪,再加上糟糕的路况,甚至来往的十八轮重卡,都是道尔顿公路上潜在的致命威胁。然而这一切可怕的标签,都挡不住我们这些探险者挑战它的热情。或者说,正是这些危险才激发了我们的热血。

费尔班克斯 实质上的公路起点

严格地讲,道尔顿公路的零公里起点,是位于小镇利文古德(Livengood)的岔口。不过,作为美洲最北的大城市,也是道尔顿之旅开始前最后的补给站,费尔班克斯成为了实质上的公路起点。

虽然普拉德霍湾油田已被开发了40年,但始建于上世纪初的费尔班克斯,如今仍是人类触角的尽头。一切文明社会的象征,麦当劳、沃尔玛、星巴克,最远只能开到这里。从费尔班克斯再向北,唯有公路与冰冷的油管相伴。

如果你和我们一样,对北方的极地荒原有着说不尽的热情,那么车刚刚驶出费尔班克斯市区,风光盛宴就已经开始。习惯了在开发完善的景区游览,来到道尔顿公路难免会不知所措。运输是公路的主要功能,虽然沿途美景连绵,但当地政府却没有规划太多观景点,美丽的画面都要靠自己的双眼发现。

沿着最后的柏油路段向北一小时,便是道尔顿公路的正式起点了。限速50英里/小时的警示牌,似乎是文明世界最后的一点权力。然而,在前方茫茫的414英里路途上,并不会有警察、雷达、摄像头……这里是边疆的边疆,而旅途才刚刚开始。

育空河 进入无人之境

穿过起伏的林地北行约50英里,一条水带在山坡后浮现。这便是发源于加拿大、向西横贯整个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Yukon River)。在淘金热的年代,它曾是阿拉斯加的生命线,人和货物都只能依靠水路交通。随着公路和汽车逐渐兴盛,育空河不再是交通要道,但它的两岸仍存留着零星的村庄和居民。他们的住所不通公路,与外界联系全靠小飞机和水路。

国家土地管理局(BLM)在大桥北面设了一所联络站。每年5月至9月,有志愿者值守在这里,为游客提供天气、路况等信息。木屋门外,巨大的银色输油管从头顶飞架而过。两侧的铁丝网上,醒目地贴着FBI“禁止攀爬”的告示,警卫24小时在附近巡逻,防止有人蓄意破坏。这么偏远的地方,有必要如此警戒吗?别说,还真有。

同样在大桥北岸,公路的另一侧,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育空河营地(Yukon River Camp)。如今这里全年营业,有房间、餐厅、加油站,还是个视野开阔光污染极少的理想极光点。冬季餐厅甚至有牛肉面供应,凭一己之力提高了整条道尔顿公路的伙食水平。过桥之后,地势的起伏更加明显,造就了数个被称为“过山车”(Rollercoaster)的连续陡坡。远远望去,尘土飞扬的公路直冲天际,又在另一端骤然下降。满载的重卡经过此地,都要在陡坡前猛踩油门,否则上到一半便会失去速度。这也是道尔顿公路上最危险的路段之一。渣土路经过重型卡车多年碾压,中间已被逐渐压实,两侧则有很多容易导致打滑的浮土。因此前后没车时,司机通常本能地在公路正中行驶。开阔路段尚好,但若是在快到坡顶时,忽然看见对面有卡车冒头,紧急打轮避让很容易造成失控。冬季雪后湿滑,危险更是加倍。正因此,道尔顿公路上的卡车司机,统一都配备了对讲系统(CB Radio)。所有人调到一个频道,就可以与方圆2-3英里内的司机对话。坡道或急弯前,他们都会在对讲中警示,如果刚好有对头车,则可以提前避让。

手指山 前半段的制高点

98英里处的手指山(Finger Mountain),是道尔顿公路前半段的制高点。这里四个方向视野开阔,但也因此常年狂风肆虐。天气晴好时,从停车场可以北眺布鲁克斯山脉(Brooks Range)的雪顶。开到这里,路边地貌的变化已经清晰可见,阔叶林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适应高纬度的针叶树,甚至苔原灌木。

继续前行20英里,便到了道尔顿公路全程最有意义的地标——北极圈。在整个北美大陆,只有两条公路穿越了北纬66°34′线,道尔顿公路就是其中之一。所有人到了这里都会停车歇脚,和北极圈标志拍几张或正經或搞怪的合影。旅游团经过时,导游还会带一条划了线的红地毯,给游客亲自“跨越北极圈”的感觉。

道尔顿公路沿线,供人扎帐篷的营地不多,这里恰好是一处。但若是夏天造访,可一定要小心阿拉斯加非官方州乌的侵袭。每年4月至9月,冻土融化降水丰沛,苔原林地间滋养出无数凶猛的大蚊子。在夏季自驾道尔顿公路,只要下车都会招来黑压压的一团,野营就更恐怖了。

对于很多游客,北极圈其实就是折返点了。确实,如果对极地风光没有太大兴趣,北极圈标志是道尔顿公路上唯一有旅游价值的目的地。从这里再向北,路况和天气更加恶劣,也更考验司机的技术和耐心。当然了,对于专程来挑战道尔顿公路的探险者来说,414英里的全程刚刚完成了四分之一,还远没有进入高潮。

冷脚和怀斯曼 途中小镇

公路175英里处是多数人第一天的落脚点——冷脚(Coldfoot)小镇。说是小镇,这里其实更像个公路休息区。旅店、餐厅、修车铺、加油站,大抵就是冷脚的全部。因为它是公路的中点,往来车辆都必须停留加油。入夜之后,停车场里一排排的重卡亮着大灯,虎视眈眈好似擎天柱监视着整个小镇。

虽然游客数量不断增多,但这里终究是卡车司机的地盘。餐馆的食物清楚地宣示着这一点,不管味道如何,分量肯定够足,保证喂饱200斤以上的北方大汉们。为了节约时间,很多卡车司机连夜赶路,经过冷脚时吃顿饱饭,装满一大杯咖啡带走,便再次上车出发。

几年前,冷脚的旅馆还是随到随住永不客满,但现在随着游客增多,也变得紧俏起来。镇上有个不大的机场,每天有飞机往返费尔班克斯。当地的一些道尔顿公路旅游团,会安排一程飞机一程大巴,最高效地跨越北极圈。

接下来的100英里,道尔顿公路将从北极之门国家公园(Gates of the Arctic National Park)的东面擦过。美国的59个国家公园中,北极之门是最难到达,访客量最少的一个。它不通公路,只能包机进入,费用自然不菲,一周的开销就要4000美元/人以上。不过,公园在冷脚镇设立了一处游客中心(Arctic Interagency VisitorCenter),里面有北极之门的官方地图和纪念戳,给了人们一个假称自己刷过这个公园的机会。

距离冷脚15英里,是道尔顿公路抵达北冰洋前的最后一个小镇怀斯曼(Wiseman)。百年前的淘金热期间,这里曾是繁华的聚居点。由刊、镇距离公路有3英里路程,这里的光害比冷脚更少,又恰好处在北纬67度的极光核心带。可以说,在天气晴朗的前提下,如果怀斯曼都看不到极光,那么整个阿拉斯加就没人能看到啦。

阿提贡山口 气候最恶劣的一段

经历了近200英里的土路颠簸,冷脚南北几十英里平整的柏油路,简直是个让人不敢相信的梦境。压抑了许久的油门终于能放纵一下,后座的小伙伴也终于可以打个安稳的瞌睡。柏油路沿着河谷,笔直地冲向前方高耸的苏卡帕克山(Sukakpak Mountain)。远古的石灰石沉积后,在地底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变质成大理岩,又在造山运动中回到地面,形成了今日眼前的醒目地标。

在公路两侧,树木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到235英里处,路边的一块标牌宣布,这里是道尔顿沿线最北的一棵云杉。再向前,大地将完全被苔原占领,树木已经无法生存。遗憾的是,这棵云杉界的哥伦布长到273岁,却在2004年被人用斧子砍倒。因为人迹罕至,这名恶劣的肇事者至今没能抓到,甚至一点线索都没有。

抬眼北望,面前矗立的便是布鲁克斯山脉,它也是阿拉斯加极地和内陆的地理分界。山脉以南的河流,都会进入白令海峡以南的太平洋,以北的水系则会流向北冰洋。翻越布鲁克斯山脉的阿提贡山口(Atigun Pass),无疑是道尔顿公路上气候最恶劣的一段。来自北方海岸的水汽常年聚集在此,即使山下晴空万里,山上也可能风雪交加。虽然海拔只有1422米,但随时袭来的浓雾,和湿滑路面上龟速前行的卡车,额外增添了驾驶难度。刚刚过去的11月,我们第五次踏上道尔顿公路,就是因为暴风雪而只得在怀斯曼折返。后来听说,阿提贡山口不仅发生了雪崩,而且一天内下了厚达3米的雪,连卡车都无法通过。

北坡 行百里者半九十

翻过布鲁克斯山脉,道尔顿公路正式进入了北坡(North Slope)。从这里直到北冰洋边,再没有山峦的遮挡,惟有望不到边的茫茫苔原。在这片无人区,人和车完全暴露在广阔的天地间,但并肩延伸的公路和油管,又宣示着人类为了生存所做的努力。

广袤的苔原上,星罗棋布地点缀着无数个湖泊。它们是生态的重要一环,驯鹿、棕熊、狐狸等顽强的极地动物,都依赖着湖泊生存。275英里处的加尔布雷思湖(Galbraith Lake),是其中最容易到达的一个。上古时代,整个山谷都被淹没,后来冰川消退,这里便是遗存的湖泊之一。公路修到这里,两侧增设了约3米高的标志杆。冬天的暴风雪后,铲雪车只能靠着它们,来判断公路的位置。沿途有几个输油管的泵站,以及路政部门的驻所,在漫长的冬季里,都是暴风雪中司机的避难所。如果积雪太深,铲雪车出动之前公路完全无法通行,一旦被困便是生死攸关的险情。

不少人说,道尔顿公路的风景都在山口之前。这话确实没错。与之前的路程相比,终点前的最后一程显得乏善可陈——四顾皆是一马平川,除了地平线上偶尔跑过的驯鹿,整个时空仿佛停止,只剩引擎的轰鸣和身体早已感觉不出的颠簸。不过话说回来,距离终点只剩100多英里,又有谁忍心放弃开完道尔顿公路全程的成就呢?

死马镇 公路尽头

414英里的漫长旅途,终于抵达了终点。初到公路尽头的死马镇(Deadhorse),尚不熟悉阿拉斯加极地生活的我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惊异。所谓的房屋,几乎全是集装箱—样的金属外壳,搭成标准的长方体。地平线上,几座烟囱不断喷着火苗,泥泞的公路上只有叉车和皮卡奔忙。

事实上,死马镇距离北冰洋仍有8英里的路程。但再往前,便是“闲人免进”的油井地区,检查站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幸好,为了满足游客一窥北冰洋的愿望,当地开设了油田半日游。司机兼任导游,开中巴带游客进入油田内部参观,并在北冰洋岸边停留。实话说,油田并没什么好看,北冰洋才是旅游团真正的价值。

死马镇已经越过了北纬70度线,北冰洋多数时间都在冰封状态,只有7月到9月会短暂融化,但水温仍是接近冰点。

普拉德霍湾油田和死马镇,其实是两个分开的存在。前者指检查站里禁止游客进入的部分,是核心石油公司的地盘,因此管理严格。后者则是油田之外的服务型小镇,旅馆、加油站、机场等民用设施,包括石油产业的下游公司等,都分布在这里。

如今,油田差不多有三千名工人同时上岗。因为位置太过偏远,没人愿意在北冰洋边安家,所有工人都执行“干两周,歇两周”的时间表。工作的两周里,他们没有休息日,每天上班12小时。辛苦工作,换来的是两周完整假期,进出机票也是公司报销。为了节约地盘,工人的宿舍都是两人共用——A的两周工作结束后,同一张床给来上班的B睡,如此轮转。

听起来似乎辛苦,但油田工人的生活其实并不差。首先,鉴于这个常人不愿忍受的时间表,普拉德霍湾的时薪显著高于同等工作。其次,油田内有健身房、电影院、篮球场等设施,工作的两周里也并非没有半点娱乐。最关键的是,每个月两周假期,能用来做太多事情。只可惜近两年油价走低,石油业不太景气。等行业回暖,去北冰洋挖油可以说是我的理想职业了。

TIPS

·季节:道尔顿公路全年通车,但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观。秋季是道尔顿公路最美的季节。阿拉斯加的秋天很短,从植物变色到落叶满地,前后只有大概一周的时间。道尔顿公路上,北部苔原的秋色大约在8月末降临,南部阔叶林则是9月上旬。秋分之前,白天仍有多于12小时的日照用来赶路,晚上也有足够的黑夜留给极光。艳红苔原赶上一场新雪,一定是全年最上镜的一天。油田半日游一般运营到9月中,如果想跳北冰洋,最好算准日期赶到死马镇。

夏季的游客最多,路况也最稳定。油田半日游从5月底Memorial Day假期才开始营业,可以算作夏天的起点。由于高纬度进入极昼,夏天看不到极光,但有漫长的日照用来开车。只要有司机轮换,24小时开完全程并不是梦。假如在夏至前后出发,极圈以北能看到午夜不落的太阳,漫天红霞会持续好几个小时。

冬春季的道尔顿公路则是壮观的冰雪世界。假如车配了雪胎而且天气睛好,路况并不太困难。一般来说,抵达怀斯曼不成问题,但再向北则可能有暴风雪袭来,尤其是阿提贡山口上。我们在3月和11月两次挑战道尔顿公路,都没能开到死马镇。第一次翻过了阿提贡山口,却被北坡堪比溜冰场的路况吓退。第二次则是困在了暴风雪中,连怀斯曼都没过。12月开始,育空河营地和冷脚小镇会有狗拉雪橇项目。此外,初冬降雪较多,雪景美丽,冬末春初则相对晴朗,适合极光。

不推荐前往的时段有两个。其一是9月中北冰洋半日游结束后,到11月底感恩节之前。期间尚没有足够的积雪跑狗拉雪橇,而树叶已经掉光,天气也不太稳定。除非刚好赶上一场雪后,否则大地一片灰秃秃。其二是4月中到5月底半日游营业前。这时日照太长,夜晚已经看不到极光,冰雪融化道路泥泞难行,叉没有旅游活动可以参与。

·租车:所有连锁租车行,都禁止自家的车辆驶上道尔顿公路,并要求游客在提车时签字认可。这意味着一旦出現事故,一切保险都会失效,租车人需要自行承担全额损失(即使不从租车公司购买保险,而是用自己平时或信用卡附带的车险,公司也可以因租车人主动违约而拒绝赔付)。

费尔班克斯有两家租车公司,专门提供可驶上道尔顿公路的车辆,分别是Arctic Outfitters(http://www.arctic-outfitters.com/)和Go North(http://gonorth-alaska.com/),费用当然高于机场的连锁租车行。两家各有不同的限制,具体请去官网查询。

他们的车辆有两个优势。一是冬天会换雪胎,而普通租车行只有四季胎。在冰雪路面上,雪胎能提供不少额外抓地力,跑起来的平均速度也会快一些。二是配有可以和卡车司机对话的CB Radio。在冬季不能急给油急刹车,超车和会车时可以用对讲联系前面的卡车,确认是否安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稳妥地慢慢加速。当然,总有游客开“不合法”的车辆上道尔顿公路。一般来说,如果全程平安无事,租车公司并不会追究。但也有人出了事故,那就要自付拖车、修车等一系列高额费用。请小伙伴们自行衡量风险。

·行车:只要驶上道尔顿公路,无论什么季节什么时间,都必须全程打开大灯。路上最常遇到的就是十八轮重卡。因为路面上沙石多,卡车扬起的石子很容易打到挡风玻璃。错车时,务必要尽可能靠边减速,降低破相的风险。我们五次自驾道尔顿公路,只有一次幸运地没有中招。公路沿途停车点不多。如果想停车拍照,应选择前后开阔的路段靠边,并打开双闪示意来往车辆。

卡车在道尔顿公路拥有最高路权。很多时候,熟悉路况的卡车会比游客的小车开得更快。如果后面有大车跟近,应该尽早在安全路段减速让车。414英里全程中,目前有约105英里是铺装路面,余下则是渣土。北坡的土路路况比起3年前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但北极囤以南反而是更难走的一段。这里路面虽然宽敞,但坑洼很多,高速通过很容易损伤底盘和轮胎。相比夏天,冬季路况有利有弊。利在于坑洼都被冰雪填满,路面相对平整。弊在于两侧会有积雪,公路实际的宽度变窄。尤其在错车时,右轮经常被迫要开到较深的雪中,导致两侧摩擦力不均,务必要提前充分减速再调整方向。

除了终点死马镇,道尔顿公路沿途没有手机信号。如果出现意外状况,可以向过路卡车求助。

道尔顿公路的危险中,多变的天气是重要因素,一年四季都可能有风雪袭来。尤其在阿提贡山口和北坡路段,应谨慎问询天气后再前行,避免被困在中途。预报有暴风雪时,铲雪车可能不会及时出动,很多卡车司机也会原地停留观望,这时车辆极少,一旦被困很难求救。

·行程:从费尔班克斯到死马镇,可以在冷脚镇或育空河营地过夜休整,算上北冰洋油田半日游,往返建议四天三夜。夏天如果昼夜兼程,最少可以用两天打个来回,但是会错过很多路上的风景。

·食宿:终点死马镇有多家旅馆,主要服务来油田出差的工程师,但也对外营业。一般来说,这里从不缺房间,如果不确定能否抵达,大可以不预订直接去前台开房。途中的育空河营地和冷脚镇各有一家旅店。极北苦寒之地的条件比较简陋,很多房间内没有独立卫浴,要使用公共洗手间。如果想省些预算,也可以在沿路的营地扎帐篷,或者像我们直接睡车里。怀斯曼小镇有当地人经营的小木屋,也可住宿。

餐饮方面,育空河营地和冷脚镇都有餐厅,而且价格(相对它们的位置)相当公道。但有鉴于自驾行程不定,经常不能在饭点赶到目的地,建议出发前在费尔班克斯储备瓶装水、零食、干粮等补给。

·预算:自驾道尔顿公路,沿途开销只有以下四类:租车。如果从费尔班克斯的两家“合法”公司租车,每天费用在200-250美元。汽油。虽然靠近油田,但这里没有炼油厂,原油先运到美国本土,精炼后再送回阿拉斯加,价格自然责一些。一般来说,公路沿途汽油是费尔班克斯的1.5倍上下。(目前4-6美元/加侖。)住宿。沿途酒店价格大多在200-250美元/晚,睡帐篷/车不要钱。餐饮。价格大约比费尔班克斯贵20%,汉堡+配菜10-15美元/份。

·安全:道尔顿公路人迹罕至,除了喝高了拿油管当靶子的,极少有犯罪事件发生。交通事故之外,最可能导致危险状况的,其实是无处不在的野生动物。如果遇到棕熊,最忌讳的就是转身逃跑。它们和狗一样(所以才叫狗熊嘛),看谁跑就追谁。其实,人对熊来说是很不美味的食物,远比不上蓝莓和小兔子。但它即使只想跟人玩玩,用爪子摸摸你的脸,脑壳基本就碎了……在野外和棕熊迎面相对时,应该制造尽量大的声音,同时慢慢倒着后退,择机上车溜之大吉。晚上停车,则要关紧门窗,免得车内的食物、牙膏等发出气味,引得熊破窗而入。

猜你喜欢

班克斯北冰洋英里
班克斯 挡住球王的男人
没人见过班克斯
一条鱼的心事
脱欧大金主,也陷“通俄门”
最热闹一届伦敦马拉松
基于SIFT-SVM的北冰洋海冰识别研究
耐跑车款使用超过20万英里的非家轿车
斑克斯大展登陆伦敦
独角鲸的“牙”
幽默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