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如何适当补充乡土历史
2018-03-26蓝玲
蓝玲
[摘要]乡土历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当补充乡土历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乡土历史教学 ,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历史教学;适当补充;乡土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40081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而乡土历史校本课程是历史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家乡更多的历史知识。为此,我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当补充乡土历史十分必要。
一、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涉及广西的重大历史事件
从古到今,发生在广西境内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很多,如秦代灵渠的开凿、太平天国运动、军阀割据、镇南关大捷、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等等。那么在我们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将这些历史事件补充进来呢?例如学习中国古代史中《秦统一中国》一课,课文只简单地讲述了秦皇派人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运河,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其他没有多作介绍。于是上课时,我讲述了秦皇派谁来修建这项工程及修建工程所耗费的时间,途经哪些地方,工程的规模、结构、作用及影响等内容。再如学习中国近代史中《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和军阀割据纷争》和《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时,我们可以对涉及我们广西的一些历史风云人物作具体的介绍。如占据广西、广东的桂系军阀的陆荣廷(广西武鸣人)、李宗仁(广西桂林人);讲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可介绍我们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等著名历史人物的有关活动。补充以上内容可让历史课堂更生动、更贴近本地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发掘课文中隐性涉及地方历史的内容并适当补充
所谓隐性涉及内容是指与课文所介绍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关联,但课本没作介绍,在当地又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时,可以介绍道光三十年八月(1850年10月),发生在浔州府贵县(现贵港市)的大规模械斗。争斗的起因是客家富豪温阿玉强娶土著美女农氏,引起仇杀,后由于官府审判不直,导致仇杀进一步加剧,最终演变成数万人的械斗。在这场争斗中,客家
人集结了贵港、宾阳、武鸣、桂平等地的力量参战,但最终斗败。上万战败后无家可归的客家人渡江南下,投奔了金田的洪秀全,壮大了起义队伍。又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中,只介绍红军从广西经过,但其他情况没有作详细介绍。因此,讲述课文的时候,我补充了一些广西的地方资料:1931年1月2日,红七军攻占全县县城(今全州县县城)。邓小平在全县县城主持召开红七军前委会议,会议总结了红七军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以来,执行中央关于攻打大城市指令,一路攻城夺寨,强攻硬打,造成兵员损失严重的深刻教训。在会议上,经过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等同志的努力说服,会议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改变硬打攻坚战略,拟将部队开往湘粤边,到江西汇合中央红军。会议还决定把已不足员的两个师缩编成三个团,以充实部队战斗力。1月5日,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率领红七军离开全县县城,渡过湘江进入灌阳县境内。6月由灌阳县出广西进入湖南道县。这样可以让学生发现广西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有那么多英勇的革命英雄和历史大事在此发生,从而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更爱学习历史。
三、结合主要历史事件或历史阶段适当补充乡土历史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乡土历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述远古居民时,我补充介绍了柳城巨猿洞(柳州市柳城县)、布兵盆地洞穴遗址群(百色市田东县)、大浪古城遗址(北海市合浦县)等广西的遗址及南宁市郊豹子头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讲到元朝,可介绍公元1276年广西等地州县次第为元所有,并设立广西道宣抚司管辖。讲到明朝覆灭时,可联系南明时期的史实,从1644年明王朝覆灭,到1602年永历在昆明被杀,使历史上的桂林一度成为这个时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永历皇帝也两次驻跸这里。讲到新式学堂的建立时,可联系康有为两次到桂林讲学和广西大学堂建立的史实。抗战时期的桂林,一度成为抗战文化的大后方。广西当局在抗战开始后,招揽了大批进步文化人到桂林,创办了许多进步刊物,一时桂林成为一个民主空气比较浓厚、文化生活比较活跃的城市。当时郭沫若、李四光、柳亚子等著名的文化人相继来到桂林,革命的文化活动特别频繁。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同时还认识到我们广西人杰地灵,能招揽各方的才子集结,共谋国事,作为广西人应感到自豪。
四、联系历史介绍广西原籍或在广西生活过的历史文化名人
广西原籍或在广西生活过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很多。大家熟悉的诗歌——《江雪》的作者柳宗元就在广西生活过。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在柳州为官时,关心民生,释放奴婢,开凿水井,兴办学堂,开荒建设等,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为了纪念他,柳州人民为他建衣冠墓。《柳州县志》记载:“宗元原籍于古州治,其榇虽扶归,而封土而存。”这封土就是现在柳宗元衣冠墓。再如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被称为“千古奇人”,他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崇祯十年(1637年)闰四月初七,徐霞客越过楚粤之界进入桂北,继而游历了全州及今资源县金宝顶、兴安,经灵川境赴桂林及上林县境内。又如石涛(1642一约1707),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法名原济(又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其为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还有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编管横州时,面对满溪海棠,吟下“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的名句而扬名海内,横县人民为了纪念他修建了怀古亭、海棠亭、秦观像等。教学中,如能联系补充这些历史人物和相关事件,学生自然会感到无比兴趣,因这些事件是他们所熟悉的。
五、联系课文内容,介绍当地名胜古迹和出土文物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联系当地名胜谈它们的来历,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例如兴安的灵渠、桂林的“王城”、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原址、桂平的金田村、红七军政治部原址——清风楼、马山县的灵阳寺、容县的真武阁、宁明的花山壁画、东兰的列宁岩(韦拔群的农民讲习所)、南宁兴宁区的“昆仑关战场”等。文物方面有广西的“铜鼓王”(广西博物馆展出),铜鼓尤以马山县的铜鼓最为著名,马山县铜鼓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过风采,还有岑溪县的“五铢钱纹铜鼓”(现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以及恭县的“蛇戏蛙蚊鼓尊”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家乡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能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当地补充乡土历史,能使历史课堂更生动有趣,促使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乡土历史就像是深埋在地底下的宝藏,正等待着人们去发掘,我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发现,使乡土历史成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重要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佘国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重视乡土历史的宣传教育[J].娄底师专学报,1986(2).
[2]詹海,金春兰.加强乡土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人民教育,1986(12).
[3]徐方治.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概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責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