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服务化背景下日本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
2018-03-26张扬解柠羽
张扬 解柠羽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经济服务化背景下现代服务业生命周期演进规律
与产业政策研究”(15YJC790038);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常态下提升辽宁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对策研究”(L15AJY005)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日本服务业持续性发展的流动性需求、工业化程度、居民消费水平、政策与资金支持四大因素,探析了未来日本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借鉴日本经验,我国服务业发展应以提升工业化程度为依托,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为基础,以加大政策及资金支持为导向,以应对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为目标,引导和促进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经济服务化 日本服务业 影响因素
日本服务业的发展进程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日本服务业发展走向正轨,日本的个人生活服务业比重增长,娱乐服务业比重降低,生产性服务业开始起步。此时日本经济进入短期高增长,就业人数增加,收入大幅提高,尤其随着城市人口日益增多,经营自由化政策的实施等,日本的个人服务业发展逐渐具备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空间。到1960年,日本每万人口中个人服务业机构达52.4个,从业人员有2019人。初期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媒介生产流通和消费类信息广告业开始发展,1960年该类企业数量达到4340个,从业人员达到41274人。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十年,个人生活服务业衰退,娱乐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大幅度增长。在家庭消费中黑白电视机、电冰箱以及洗衣机的普及率已达到90%以上,个人洗染业随着洗衣机的普及而收缩,缝补业伴随穿着时装化而过剩,彩色电视机和小汽车的普及率也达到25%左右,电视机的普及使电影业收缩了近2/3的市场。此阶段旅馆业和洗理美容业继续增长,停车场业、大厦管理业大幅增长,为顺应市场发展,企业取消原有的市场调查、广告宣传、法律以及维修部门,向社会购买相关服务,由此日本形成了与上述内容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广告业机构大幅增多,转向事业服务机构数量激增。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个人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日本服务业在社会投资增加的情况下,服务业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落后于整体经济水平,工业发展速度缓慢,工业资本在服务业领域投资的主要方向是生产服务业和停车场业,大商业资本的投资方向主要是旅馆业和娱乐业,个人消费观念趋于高级化并加强了选择性,服务业总量虽缩小但品质却提高。这一时期个人生活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个人授课业、殡葬业、照相业、汽车租赁业、美容业、体育及娱乐品租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范围则主要是信息服务业、大厦管理服务业、广告业、商品检查业、设计业、生产用机械租赁业等等。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日本服务业出现了流通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运输通信业)超过生产性服务业的情况,个人服务业的发展开始小幅下降,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稳中有升。日本传统的批发零售业和餐饮旅馆业比重下降,以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以及其他服务业为主的社会服务业比重开始不断加大。
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之一,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中进入服务型经济时代较晚的国家。进入21世纪,日本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高,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这一时期作为日本服务业发展主体的运输通讯业、金融保险等行业开始加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提升,逐步带动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以巨大产业规模为背景,在这一阶段,日本服务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是东京,作为日本的大都市,其产业结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重化学工业—重工业—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这一完整脉络。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属于东京的传统区域,而千代田区则是东京乃至日本金融中心的主体,其金融服务业发展较快。发展至今,日本服务业已形成以东京为主体,辐射发展的格局,其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网络化、集群化优势。
日本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需求对日本的流通性服务业影响较大,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流通性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物流业的发展程度,是评判该国服务业整体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日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民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服务业领域的流动性需求由规模化向层次性转化。由于制造业本身发展要求物流高效化,流通性服务业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会日益重视流动性需求,建设物流基地,以满足新的产业发展要求。流动性需求的旺盛不仅使日本物流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也是其经济资源的配置日趋合理与高效。流通性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形成效率高、结构合理的产业链条,为日本服务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效益,促使服务业集聚的范围不断扩大。
(二)工业化程度
工业化程度主要受生产要素条件的影响,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其中基本要素从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初级工人等角度衡量,被称为自然“遗传”要素或先天存在条件;高等要素从高技术人才及其创造力、现代化通讯网络、科教机构和领先学科等视角辨别,其发展需要长期投资(包括智力投资或体能投资),是“人造”的、后天开发的(梁能,1995)。受生产要素发展条件的制约,工业化程度对日本服务业,尤其是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影响较大,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和租赁业、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其发展以模仿创新为主,即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带动国内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实现经济增长。伴随日本实施的赶超战略,日本的产品生产在规模化和标准化方面均走到了世界前列,滋生了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信息技术产业取代了传统的重化工业成为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信息化具有时效性、更新加速、模仿周期短的特點。基于日本制造业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日本工业化程度越来越深,其生产性服务业开始逐步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世界经济的新一轮洗牌,不论从产品的组装化与个性化角度,还是产品的分散化与非标准化角度来看,工业化程度(以劳动和技术为主要代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的水平型与垂直型分工都与生产性服务业密切相关。从21世纪起,日本工业化程度不断升级促使其生产性服务需求,尤其是对知识密集型服务的需求比重日益提高。
(三)居民消费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对个人服务业发展影响较大,个人服务业主要包括住宿和餐饮业、娱乐与休闲服务业、家庭服务业等。日本个人服务业的发展落后于美、德等其他发达国家,但其发展高于世界个人服务业发展的平均水平。一般来说,人均GDP越高,居民的消费水平越高。伴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上涨,日本社会的消费结构呈现出发展型、享受型势头,个人服务业不断发展。日本由于自然条件限制,人口较为集中、城镇化水平较高,这为服务企业实现盈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日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消费水平居高不下,促使服务业产品市场不断扩张,个人服务业升级的内生动力日趋增大。
(四)政策与资金支持
近年来日本服务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日本政府的政策支持。日本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引导全社会关注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居民参与和发展服务业。例如在支持信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信息服务业相关政策能够得以顺利实施,日本政府通过设立特殊的法人,把计算机程序以及数据库一并纳入到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内。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支持,日本较大规模的银行信贷和日本政府的财政拨款构成了日本服务业的主要支持资金来源。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推动了日本相关行业(主要指生产性服务业)的研发、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服务设施的建设等。
日本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在经济服务化格局下,日本虽然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产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也是“少子老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对日本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伴随日本本土基础产业日趋成熟以及对外FDI不断增长的情况,以满足内需为主的情报通信业、环境关联产业、生活关联产业、物流关联产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未来20年,在经济服务化和都市化背景下,日本的制造业发展比重将会进一步下降,而服务业比重将加速提高。随着人口高龄化对医疗、福祉需求的增加,预计未来日本的医疗保险、福祉关联产业都会得到扩大。制造业及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将减少,医疗保健、商业保险和消费者服务业就业人群将扩大。日本传统服务业发展主要以满足居民个人需求和产业需求为目标,受消费市场牵引。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将导致日本社会面临极大的养老负担,日本服务业也将在养老服务业的带动下进入新纪元。
据测算,到2055年,日本每2.5人中就有1个超过65岁的老人,日本将在未来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以现有养老服务产业为基础,在养老福利服务制度和养老模式不断升级发展的情况下,将更加注重长期护理保险作用,外引内培高级护理人员。尽管日本在养老服务产业方面已经出台了《高龄老人保健福利推进10年战略计划》、《社会福祉士及介护士福祉法》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政策以及立法保障体系,但是伴随老龄化的加重以及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日本政府不得不高度重视长期护理保险经费的支出。长期护理保险与传统医疗保险不同,主要报销老年人出院后在养老机构或者居家康复时所发生的照护费用等,并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服务。在这种特殊需求下,未来服务业尤其是介护护理人员的需求将不断提升,因此介护服务人员将是目前及未来日本需求最大的职业之一,同时日本养老服务机构也将向小规模、连锁化转变。
伴随老龄化的不断深化,日本养老服务业将不断突破,发展养老产品市场多元化,从制造到推介、辅助使用等,都将催生相关服务产业的纵深发展。
对我国服务业的启示
(一)以提升工业化程度为依托,通过制造业发展带动服务业升级
在国际市场劳动分工格局影响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但是由于我国制造业处于微笑曲线的外侧,产品的有效延伸价值较低,导致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发达国家。日本经历了漫长的工业经济时代,以制造业充分发展为前提,分工和专业化发展为条件,以及工业化水平较高的保障下,日本顺利过渡到服务经济时代,日本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工业发展历程短,工业化程度决定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无法实现自然过渡。因此,我国应不断探索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提升工业化程度,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实现工业的三产化发展,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提高我国服务业的质量与分量。
(二)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为基础,以点带面促进服务业发展
我国居民消费动力不足,主要表现是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这不符合当前全球经济服务化发展的需要。当前如何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信心,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同时也是提升社会总消费量的重要手段。第一,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从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收入分配入手。借鉴日本加大低收入人群工资增长的力度,重点解决中小企业以及中、低端劳动力的工资增长问题,努力使低收入人群向中等收入阶层迈进,使作为消费主体的中等收入人群规模不断扩大,降低居民生活的不确定性风险,提高居民消费信心,进而提高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充分性也会导致居民通过高储蓄来实现保障性需求。第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应优化金融市场投资环境。由于普通居民的投资渠道有限,往往通过银行存款和收益较低的理财产品来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而银行资金却以虚拟市场为主要投资场所,来寻求高额收益,因此会陷入与消费无关的循环怪圈。需要正确引导资金使用方向,努力扩大消费市场,才能真正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增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以加大政策及资金支持为导向,逐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的内外环境
经济服务化格局下我国服务业能否获得持续性发展,能否在世界服务业发展中获得一席之地,政策与资金支持至关重要。从日本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政策与资金支持是日本服务业长足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政策制定要兼顾内外环境的同步发展。一方面在软环境建设上,应该制定有利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法规,出台吸引服务业高级人才安家落户的政策,优化产学研的实施手段,不断深化我国服务业体制改革,逐步打破限制产业发展的旧体制,实行新的竞争机制等,进而促进和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实力。另一方面,在外在发展环境建设方面,加强服务业相关产品及服务专业化市场的建立,不断放宽服务业市场的准入条件,削弱服务业的相关政策性进入壁垒,引入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本进入我国服务产业,进而形成良性竞争,使服务业实现高层次、高标准发展。只有内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才能使我国服务业逐步提高自身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在经济服务化格局下朝更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
(四)以应对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为目标,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我国目前已迈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当前养老服务发展中存在法律保障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资金不足等诸多问题。首先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除了建立医保外,可以学习日本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多样需求。因此,构建合理的服务体系,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提供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或者在居家康复时所发生的护理费用,尽可能的为失能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以及临终关怀等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2.姚力鸣.战后日本服务业发展的特点[J].现代日本经济,1986(2)
3.白雪洁.日本大阪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征、经验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0(3)
4.解柠羽,张扬,郭景福.生命周期视角下日本服务业发展的演化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4(4)
5.庞德良,苏宏伟.日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内生与联动效应分析[J].亚太经济,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