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主见的小琴童

2018-03-26大爱无痕

琴童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央音乐学院钢琴家文化课

大爱无痕

我要学钢琴

1940年,鲍蕙荞出生于四川省犍为县五通镇,后来随父母来到北京生活。她如今是我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可小时候,她和钢琴的缘分却开始得很偶然。

1953年,鲍蕙荞13岁时,有一天中午放学回到家,突然把爸爸妈妈拉到桌子旁坐下,很正式地和他们说:“我想学弹钢琴。”

妈妈一笑:“你不是已经在学吗?”

确实,从9岁起,妈妈就曾让她学习过钢琴,并且还请过一位外籍家庭教师。由于起步比较晚,父母也没有抱着培养钢琴家的想法,让鲍蕙荞学琴也只是希望她将弹琴当作一个爱好。

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很多人觉得演奏钢琴曲是很高雅奢侈的事情,就都没有太在意。

她一听妈妈这样说,当即反驳说:“不是你说的那样学,我要认认真真地学。”

爸爸饶有兴趣地问:“为什么要认真学,是要当钢琴家吗?”

鲍蕙荞极其认真地点着头说:“我就是想当钢琴家。”

实地考察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贴身小棉袄,当工程师的爸爸虽然不懂音乐,可又不愿意打击女儿的积极性,于是就和她妈妈两个人一起坐火车去中央音乐学院“实地考察”。当时中央音乐学院在天津,父母二人只是听说有个附属中学,便想问问看,女儿能不能到这个学校学习。

抱着很大的希望而来,却遭遇了当头一棒。

父母找到音乐学院的钢琴系主任时,主任非常诚恳地告诉他们:“学校刚成立不久,中学阶段的文化课教学还不太完善,怕耽误孩子学习。”

爸爸是工程师,当然知道耽误学业的严重性,于是当即就摇着头,离开了学校。

回到家中,爸爸便对鲍蕙荞说:“你还小,当前最主要的是要学好文化知识,不要光想着弹琴。”

鲍蕙荞赌气地说:“不,我就要学钢琴!”

虽然没机会进入真正的音乐学府上学,但鮑蕙荞不服输,每天一有闲工夫就勤奋地练习曲子,愉快地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偷偷去考试

爸爸妈妈对她学钢琴,虽然不太支持,但也不是坚决反对。

每次见她待在钢琴旁太久,父母就劝她多花些时间学好文化课。

眼看着一天天长大,鲍蕙荞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如果不能到专门的学校去上音乐课,那多没意思啊!

鲍蕙荞天天心急地四处打听。

有一天,一个同学来鲍蕙荞家里玩,带来了一个“绝密消息”。同学骄傲地朝她炫耀:“告诉你吧,我已经考上音乐学院少年班了,明年就要到那里上学了。”

“快跟我说说,你是怎么考上的?”

“凭咱的本事呗!到那儿,弹了几首曲子,老师一听就通过了。”

“你可真能吹,你还没我弹得好。你要是能考上,我也能!”

同学见她怀疑,当即拍着胸脯说:“不信拉倒。我还告诉你,今天我考过的是音乐课,明天还要考文化课。”

鲍蕙荞一听,这才相信是真的,当即缠着同学告诉她考场在哪里。

好胜心很强的鲍蕙荞,第二天早早吃过饭,没有告诉父母,就偷偷从家里溜出来,心急如焚地坐电车朝考场奔去。

当时中央音乐学院虽然在天津,但在北京设了个考点,在棉花胡同里的中央戏剧学院。

鲍蕙荞急急忙忙地跑到考点,找到老师一打听,才知道音乐课的考试昨天已经结束,今天不能再考了。鲍蕙荞失魂落魄地走到学校门口,忽然心有不甘:我这么大老远跑过来,凭什么不让我考试!

于是,她扭头朝学校跑去,找到负责招生的老师,不顾满头大汗,大声地恳求:“老师,我很想学钢琴,能不能再让我考一次?”

究竟老师是否答应了鲍蕙荞的请求呢?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家文化课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中央音乐学院2020年新年音乐会
老钢琴家的记忆消退之际(改编)
中央音乐学院·延安“10·15”艺术节
我是小小钢琴家
《走近音乐的世界》系列之三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告诉你 艺术让人学会感受幸福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激励理论在中职文化课学习中的应用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文化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