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对流通绩效的影响分析
2018-03-26魏婷
魏婷
内容摘要: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作为流通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可通过实现联盟成员间的资源共享与协调管理等方式提升流通供应链整体效益。本文在分析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及其对流通绩效影响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二者影响的假设模型。进而通过调查问卷与实证检验,深入探究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能力对流通绩效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的成员选择、信息共享和协调管理三个能力,均对流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协调管理能力对流通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信息共享能力次之。并且,流通企业间的信任程度与学习效果作为中间变量的中介效应也较为显著。据此,进一步提出提高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能力、促进流通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流通企业 供应链联盟 联盟能力 流通绩效 影响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的深入发展,流通业市场竞争日渐加剧。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流通企业开始纷纷舍弃传统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与业务相关企业组成供应链联盟,寻求共同发展。通过联盟资源整合、价值链重组,联盟成员之间的互补性资源得以共享,资金、信息、知识和人力等要素可以得到合理配置,流通成本与经营风险也大幅降低,有利于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与效益最大化。现阶段,越来越多流通企业加入供应链联盟中,流通企业间的联盟合作范围与领域也日渐扩大,新型联盟合作模式层出不穷。然而当前,我国流通供应链战略联盟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网络组织管理困难,各类资源无法完全共享,致使企业联盟的失败率较高,流通绩效也不稳定。因此,深入探讨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对流通绩效的影响,对提高流通企业联盟成功率,促进流通供应链联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关理论分析
(一)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
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流通企业,基于对自身战略目标、市场风险等因素的考虑,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等方式,形成相互间利益共享的组织模式。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性合作伙伴关系,流通企业通过提供相互匹配的资源、技能以及产品交易等内容,加强联盟内各企业的资源优势,提高联盟内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地位。当前,达成联盟的主要方式包括非产权式联合与合作的市场长期合约,以及通过产权式联结合作的合资企业。并且,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形成的主要动因,是获得本企业没有的外部资源,所以流通企业通过组建供应链联盟,获取外部资源,形成知识互补和优势资源共享的格局,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此外,流通企业在供应链联盟内部形成的信任程度,是评价供应链联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建立、发展和维持供应链联盟成员之间的关系,联盟中企业以互相信任、互利共赢为原则,通过对合作关系的投资增强信任程度,为联盟成员创造独特价值,提升联盟竞争优势。
(二)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对流通绩效的影响
流通企业形成供应链联盟后,流通绩效会随之上升,这种影响关系主要表现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从供应链联盟的外部环境而言,流通企业技术、工业结构等外部环境对流通绩效具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较为间接且不显著。从供应链联盟的内部结构而言,流通企业间的沟通交流、管理控制与成员选择等联盟能力,以及联盟成员间的信任承诺、友好关系与尊重程度等均会影响流通绩效。其中,流通企业联盟成员间的信息共享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联盟合作伙伴辨别与挑选能力、联盟管控能力等,均对流通企业联盟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张敏,2017)。同时,流通企业的上述联盟能力极大影响供应链联盟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与学习效果,也影响联盟成员的依赖度与对称性,进一步对总体流通绩效产生影响。具体而言,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伙伴选择能力、资源共享能力以及联盟内部管理能力均对联盟成员的学习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并且,这些能力可以加强联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进一步推动流通整体绩效的提升(邓渝等,2016;董雅丽,2009)。基于此,下文主要从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的内部结构出发,研究联盟能力对流通绩效的具体影响。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将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能力分为成员选择能力、信息共享能力、协调管理能力三个维度,提出联盟能力对流通绩效影响的假设条件。同时,引入信任程度、学习效果两个中间变量,进一步提出联盟能力通过影响中间变量对流通绩效产生作用的假设条件。由此,得出假设(见表1)。
根据假设,构建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能力、信任程度、学习效果与流通绩效之间影响的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测量量表设计与数据收集
针对上述假设模型中所涵盖的变量,即成员选择能力、信息共享能力、协调管理能力、信任程度、学习效果和流通绩效,设计此次测量量表。测量问项的设置主要参考Ritter、Gilsing & Nooteboom、江偉民等学者的量表设计,并做出相应调整,最终设置了23个题项。对于各变量的问项测量,采用李克特7级测量法,将问题评价分为7个等级,由“1”到“7”赋予不同分值。
本文利用电子问卷调查方式,在2016年7月至10月,对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的流通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合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0份,其中有效问卷238份,有效回收率85%。在调查对象中,男性比例52.1%,女性比例47.9%;30岁以下占67.1%,30岁以上占32.9%。从企业规模的调查统计而言,100人以下的样本共计82份,占调查样本总数的34.5%;100-300人规模的样本共104份,占总数的43.7%;300-500人的样本共计52份,占总数的21.8%。从受调查的管理层级而言,在所有有效问卷中,中层管理员样本共收到112份问卷,占总数的47.1%;企业管理员样本共78份,占调查样本总量的32.8%;高层管理员样本共48份,占调查总数的20.1%。总体来看,有效问卷的被调查者对流通企业有较高参与程度,可见对流通企业联盟比较了解,符合研究要求。
数据分析与实证检验
(一)信效度分析
在信度分析方面,本文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对变量信度进行检验。如表2所示,所有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均大于0.8,表示该测量变量的信度非常好,且删掉该选项后的Cronbachs α系数小于变量整体的Cronbachs α系数,表明变量内部问项一致性较高。
在效度分析方面,首先对各变量的测量量表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表明联盟能力、信任程度、学习效果和联盟绩效的KMO值分别为0.823、0.846、0.759、0.833,均大于0.7,且各变量的巴特莱特球体检验的显著水平均为0.000,可以进行因子分析。进而利用AMOS21.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各变量题项的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8,平均提取方差AVE值均大于0.5,组合信度CR值均大于0.8,表明各变量聚合效度较好;各变量间相关系数均小于平均提取方差AVE值的平方根,说明变量间区别效度较好。可见,所选变量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研究假设与模型均较为合理,可进行下一步检验。
(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为了检验上述假设条件,进一步利用AMOS21.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所示。
将调查数据导入结构方程模型中,得出模型的检验分析结果(见表3)和拟合指数。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显示,x2/df=1.023<2,RMSEA=0.008<0.05,CFI、GFI、NFI值均大于0.9,证明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较好,无需修正。
为了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进一步运用回归模型对结构方程模型的直接效果、间接效果、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三)检验结果总结
根据表4可以看出,一方面,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能力对流通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其中,成员选择能力、信息共享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对流通绩效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09、0.132和0.114,且显著性概率P值均小于0.001,表明联盟能力相应变量值越大,对流通绩效的影响越强。因此,假设H1以及H1a、H1b、H1c均成立。另一方面,信任程度与学习效果在联盟能力和流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联盟能力中的三个变量均通过正向影响信任程度和学习效果两个中介变量,正向影响流通绩效(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大于0,且P值小于0.001)。因此,假设H2、H2a、H2b、H2c、H3、H3a、H3b、H3c、H4、H5均成立。此外,由表4可以看出,协调管理能力对流通绩效的总影响效果值最大,为0.468,信息共享能力次之,为0.295,成员选择能力最小,为0.247。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建立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实现各类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与组织协调,已成为提高流通绩效的重要途径。通过问卷调查,并对所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流通企业的三个供应链联盟能力,包括成员选择、信息共享和协调管理能力,均正向影响流通绩效。其中,协调管理能力对流通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成员选择能力对流通绩效的影响最弱。在此过程中,流通企业间的信任程度与学习效果也积极发挥中介作用,对流通绩效具有一定正向影响。
由此,笔者针对具体研究结果,提出提高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能力,进而提升整体流通绩效的具体对策建议:首先,流通企业应选择与自身发展目标相同,且具有异质性资源优势的伙伴作为供应链联盟成员,从而保持和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其次,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伙伴应借助各种渠道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沟通交流,不断加强与联盟成员的沟通与交流,增强联盟伙伴间的尊重、理解、认同与合作,为企业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前提。最后,流通企业供应链联盟应着手构建联盟协调控制机制,对企业间已存在的冲突进行协调解决,对即将发生的问题与矛盾进行预警,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基础上,保障供应链联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联盟合作效率与产出效益。除此之外,流通企業应注意联盟成员之间信任关系的培养,并加强获取、吸收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推进联盟伙伴间知识、信息与资源的高效传递,以此推动流通绩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秀萍,谢墩游.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5)
2.彭伟,符正平.联盟能力对联盟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以联盟网络构型为中介变量[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4)
3.张敏.商贸流通企业联盟能力对联盟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7
4.张健.企业联盟能力、技术中介与创新绩效的关联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
5.李坤.流通商主导的供应链战略联盟与价值链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7(4)
6.蒙瑞珍.流通商主导下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形成与价值链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