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民田间学校 助力职业农民成长
2018-03-26常英新
常英新
编者按: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学员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农作物为教材、以实践为手段的培训模式,通过把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业专家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教技术、一对一解难题,能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农民真正学到实用技术。近年来,各地农广校积极探索实践,建设了一批有影响、可复制、能推广的农民田间学校,为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期通过刊登一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对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思考与体会,以及部分农广校建设农民田间学校的经验做法,给广大读者以借鉴和启迪。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进行部署,明确要求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职业农民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怎样让农民田间学校成为培育职业农民的重要阵地,成为他们讲好致富故事、放飞创业梦想的圆梦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田间学校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又一个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中心工作,是農村产生活力的基础。只有围绕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筑牢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才能实现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农民田间学校是大规模承担职业农民培育任务的现实需要,是人才培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实践创新、提升培育质量效益的基本保证。按照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制度,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超过1400万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初步形成。到2020年,将建成2000万人的职业农民队伍,每年培训达到100万人,2017年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已达15亿。目前依托农广校和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的培育基地已达到8800个,其中田间学校数量达到15185个,要完成培养职业农民的大目标,需要加快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发挥好田间学校和培育基地的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二、建设农民田间学校的方向与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我们要努力把田间学校建设成为吸引和培养爱农学子的成长课堂、孕育乡村工匠的实训基地、演练现代营销的创富平台,让田间学校成为职业农民和新型主体成长壮大的温暖家园。
(一)培养爱农学子的成长课堂
爱农业是职业农民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只有爱农业,才有钻研农业技术的恒心,只有爱农业,才有扎根乡村潜心经营农业的毅力。农民田间学校要肩负起陶冶爱农情怀、培养爱农学子、集聚爱农英才的责任;要承担起职业农民教育培养、跟踪服务的功能和任务;要成长为衔接产业、扶助成长的桥梁纽带。要把大自然的田园诗、文人墨客的乡愁梦、古往今来的农耕文明呈现给怀揣梦想的新农人,张开怀抱迎接那些高素质有学历的知识青年,要循循善诱手把手教会那些扎根农村经验丰富的老农人,要坚定传承爱农情怀,把田间学校办成爱农学子的成长课堂。
(二)培育乡村工匠的实训基地
懂技术是职业农民的能力基础,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6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加快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新阶段。农民田间学校要做创新驱动转变的加速器,要示范推广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绿色环保的先进适用农业技术,要教会农民从增产增收转向提质创富的能力。发现和培养乡土专家人才,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培育乡村工匠。要完善实习实训制度,制定标准和目标,实现分段实习实训,让参训学员融入到生产的每个关键环节,精准操作。严格训练,直到掌握技术要领,真正把田间学校办成培育乡村工匠的实训基地。
(三)演练现代营销的创富平台
善经营是现代农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要求。田间学校要让农民感受新业态发展,感知新的经营方式,学会洞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掌握分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坚定生产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的信心。组建双创导师队伍,补充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家人才,扶持培养职业经理人和经纪人。要走出单纯生产环节,向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全产业链深入,提高生产效益,学会现代营销模式,增加营销收益。要模拟农村电商环境,体验农事任务,让田间学校成为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赚的营销创富平台。
三、建设农民田间学校要把握的环节
(一)做推动合作的桥梁纽带
田间学校建设是政府、学校和合作社(企业)的共同责任,学校要做三者间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农广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要按照各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农民培育需求,在各地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推动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推动与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园同步建设发展。要利用培育职业农民的政策认定优势、承担任务优势和政策扶持优势,主动寻求合作,加快建设和规范实施,挂牌编号,制定计划,开展培训,密切协作,力争形成政策推动、任务带动、扶持拉动和工作联动的良好机制。
(二)让田间学校成为主体
农民田间学校具有宣传企业和产品、输送人才、联系社会和共享信息等多重作用。要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依法参与教育培训,加入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把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要准确定位岗位需求,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运用师资优势、信息优势和组织优势,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要大胆探索校社合作、校企合作、校园合作方式,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强化产教融合,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处理好公益与效益关系
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的特征,而职业农民培养却是政府公益性行为,这二者间存在着矛盾对立。要善于规避矛盾,共建将“人才培养视为己任”的大环境,促进知识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在尊重企业经营利益的同时,执行职业农民的培养与跟踪职能责任,督促企业承担相关的义务,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要遵循以市场为核心,以技能为联系,以创新为动力,上下延伸、前后联系协同运作的效果,努力构建“以服务赢得信任、以信任开展合作、以合作实现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四)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
农民田间学校要努力实现主体共生、平台共享、人才共育、利益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要推动“三圈同心”,即对接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业园区,形成经济发展技术服务圈,形成产教融合、合作育人的育人协作圈,与岗位和新业态需求对接形成就业创业圈,打造产教融合生态结构。要努力实现专业对接企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师资、实训和科技创新平台等资源共享,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打造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融合型、综合型、共享型、一体化”的平台,为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服务奠定基础。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是历史的机遇,是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努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实践,建设高质量的农民田间学校,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实现“三农”发展目标,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