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朝节 百花女神的生日

2018-03-26任崇喜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花神护花百花

任崇喜

花朵象征美好、芬芳,更象征繁荣。给百花定“生日”并冠以“花朝节”的,据说只有中国,且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这个节日,《陶朱公书》中有记载。

日日有花开 月月有花神

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花朝节的由来与发展同佛教有密切关系。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载:“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盖花朝日事,世俗恒言……寺院启涅盘(涅槃)会,谈孔雀经,拈香者麇至,犹其遗俗也。”有学者则认为,花朝是初民自然崇拜中植物崇拜的遗俗,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花朝”寓意“开枝散叶”,故花朝节是生殖崇拜的节日。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性,“花朝节”便是人们祭祀百花女神,祈求人丁兴旺的日子。

百花女神是谁呢?一说是女夷。《淮南子·天文训》,“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传说女夷善于种花养花,击鼓唱歌时,百谷禽鸟草木皆长;一说是三位着红裳的艳丽女子;还有一说是上古神话人物盘古的女儿。虽然说法不一,但花神为女性形象是约定俗成的。

历代文人墨客玩味、吟咏百花,弄出许多逸闻趣事来,而且造就出十二个月的花神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加上个人的偏好,十二个月的当令花难免不一致。在花神的传说中,女夷承王母娘娘之命,选定梅花、杏花、桃花、牡丹花、石榴花、莲花、兰花、桂花、菊花、芙蓉花、山茶花、水仙花依次为十二个月的当令花。近人左华成先生在其《花语花诗花谱》中列出的花序则为:梅花、海棠、牡丹、芍药、石榴、莲花、紫薇花、木樨、菊花、茶花、红梅、腊梅。而大多数人认可的十二个月的花神是:正月梅花——寿阳公主、二月杏花——杨贵妃、三月桃花——息夫人、四月牡丹——李白、五月石榴花——钟馗、六月莲花——西施、七月蜀葵——李夫人、八月桂花——徐惠、九月菊花——陶渊明、十月木芙蓉——石曼卿、十一月山茶——白居易、腊月水仙——娥皇女英。可谓是“日日有花开,月月有花神”。

花朝节的具体日期因地而异,与花信有关。晋·周处在《风土记》一书中说:“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春序正中即二月十五。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花朝和中秋合称“花朝月夕”。到了唐代,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到了宋代,花朝节的日期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二。而且,开封、北京、西安、成都及苏州等地均以二月十二为花朝。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八为花朝节。有的地方则以二月二为小花朝,二月十五为大花朝。

悬彩护花度良辰

在我国古代,花朝是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就是旧时江南民俗盛况的写照。

早春,芳菲盛开、绿枝红葩,为花朝的活动提供了繁丽丰硕的天然背景。宋之前,过花朝节是高雅习俗,在民间并不普及。自北宋开始,活动内容日渐丰富——踏春赏花、女子剪彩花插头、花间扑蝶、皇帝赐诗、种花、栽树、挑菜、祭神等,并逐渐扩大到民间的各个阶层。南宋以后,每到花朝节,花农们会去花神庙,献上牲口等祭品,演奏音乐为花神“祝寿”,祈求花神保佑花木生长。

赏花是一种高雅的情趣。置身于花卉的美色香气之中,不仅能陶冶性情、增添生活乐趣,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青年男女漫步花丛中,踏青赏花,非常浪漫;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画,饮酒击剑;花匠或花卉爱好者,更是大展身手,纷纷“赶花会”,在购买花卉之时,欣赏各种杂耍演出,其乐无穷。因此,花朝相当于中国的百花节、爱树节。

在一些地方,这一天,少女们要用绸缎或棉絮制作百花娘子和布娃娃,意为祈祷自己像百花娘子一样聪明美丽;年长的女子则停下针绣,烧香点烛膜拜供在桌上的绣花绷子,以求自己能做得一手好女红。而不少作家更是刻意安排笔下的女主人公与百花女神同一天生日,比如《红楼梦》的林黛玉、《金粉世家》里的冷清秋都是农历二月十二生的。

“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赏红”,就是剪红绸条之类的挂于花木上,为花祝寿,有祝花木繁盛、人寿年丰的含义。花朝悬彩护花的习俗起源,据说与一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有关。唐朝天宝年间,某年二月十二,一群风姿绰约的花仙入崔玄微的园中,告诉他百花本欲迎春怒放,可风神意欲阻挠,特请他置备彩帛悬于花枝之上以抗风护花。不久,果然狂风大作,枝上百花幸有彩帛护持,一朵也没萎落。后喜爱花卉者竞相仿效,因以成俗。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必须安排在五更,故称“花朝”。后来,这个美丽的传说,被冯梦龙巧妙移植,改写成《灌园叟晚逢仙女》。

“蝶儿”满天飞

在花朝节诸多的风俗中,数“扑蝶会”最为盛行。尤其是在宋朝,更一度把花朝节改为“扑蝶节”。扑蝶是一种春季游戏。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记载说:“长安二月间,士女相聚,扑蝶为戏,名曰‘扑蝶会。”在家憋了一个冬天的闺中女孩,在这一天踏青扑蝶,开展游戏活动,放松身心,场面十分热闹。这里虽未提及花朝,但与花朝节的时间基本吻合。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诚斋诗话》则明确指出:“东京(开封)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

春暖花开时节,莺歌燕舞,蝶舞蜂飞。蝴蝶与花相恋,十分美丽,性情温婉宜人。二八少女身着罗裙,手执纨扇,皓腕凝雪,娇态可掬,这扑蝶该是怎样旖旎动人的场景!在想象“扑蝶会”的场景时,我在想,千百年来,“扑蝶会”是不是由梁祝故事而衍生的呢?中国民间历来喜欢以鸳鸯、鸿雁、蝴蝶等形象,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和象征永不分离的情侣。宋人薛季宜有“蝶舞凝山魄,花開想玉颜”之诗句,人们认为这彩蝶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精魂所幻化。

北宋时的北方,每年农历二月十五称为“中春节”。与南方地区为了玩乐的扑蝶不同,节日当天,文人雅士,不管为官还是在野,均呼朋引伴,饮酒赋诗,欣赏名花。凡参加的人,必须自携一壶美酒、一碟好菜,且须有佳人同行。唐宋单以蝴蝶为题的诗有近四十首,以蝶入诗句者有数百首之多。

花朝节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春日、生命、绿色的亲近和渴望。近年来,不断有人呼吁恢复花朝节。著名作家刘心武就曾这样倡议:“我建议北京人恢复这艳丽芬芳的‘花朝节,这应该是一个老少咸宜的节日。”

猜你喜欢

花神护花百花
当古诗句、古谚语遇到英语
“花朝节”里说“花神”
橘子花
植物学家与花神
望江南
百花绽放
春来了
芒种
课内古诗词阅读题河南省试题
网毒无情 “护花”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