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域电网架空输电线路山火分布图绘制研究

2018-03-26范明豪方登洲张佳庆

电力安全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火点山火省域

谢 辉,范明豪,季 坤,方登洲,张佳庆

(1.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运维检修部,安徽 合肥 230009)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施行“退耕还林”以及“封山育林”等政策,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在全球极端气候条件下,森林高火险天气持续出现;同时,季节或节日(春节、清明等)大量焚烧秸秆、燃放烟花爆竹或焚烧纸钱,造成山火次数明显增加。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电网建设和设备维护工作也相应越来越多。大量输电线路穿越植被茂密的林区与山区,山火严重威胁输这些线路的运行可靠性。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山火造成的线路跳闸案例,如2016-02-07,因山火造成±500 kV葛南线安徽电网境内跳闸;2014年春季,受山火影响,国家电网公司220 kV以上线路有47条次紧急停运、17条次降压运行、213条次退出重合闸。2010年第1季度,山火引发南方电网公司22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发生128次故障跳闸;2001—2008年,南方电网公司所辖线路因山火引发37次事故。如何有效防范山火,是当前甚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输电线路运维工作面临的严峻考验。

1 山火发生的影响因素

山火具有明显的季节、时段特点,与天气状况、地理环境、植被和人员活动规律等有密切关系。省域电网架空输电线路山火分布图绘制过程中,需考虑地形、气候、植被等分布的影响因素。现以安徽省为例进行说明。

1.1 地形分布

地形分布是决定输电线路山火发生频次的先决条件之一。丘陵地区因为树木、森林杂布,输电线路架设、人员活动均较多,是输电线路线下山火高发区域;平原地区,可能因农作物收获时焚烧秸秆而导致线下山火;高山地区(比如海拔超过1 000 m)相对来说人员活动、输电线路架设均较少,山火风险较小。

1.2 气候分布

1.2.1 温度分布

温度是植被发生火灾的直接诱因之一。植被密集地区,冬末春初草木干燥,如温度持续较高,则容易引发山火;在夏季及秋季,因植被处于生长季含水量较高,高温引发火灾的可能性不大。农作物收割在夏、秋季节性的秸秆焚烧也可能会引发山火,且温度越高则风险越大。

1.2.2 降水及湿度分布

水是天然的灭火剂,某一区域降水量大,其山火风险必然相对较低;同一区域某些时段如降水量较同年其他时段或往年同一时段都高,则其山火风险也自然相应降低。湿度表示空气中的含水量,湿度越高则燃烧越困难。降水少和湿度较低的区域更容易引发山火。

1.2.3 风速风向

风速决定山火发生后的传播速度,风向决定山火发生后的传播方向,季风决定各地域的主要风速、风向。各地域每天的风向变化有个大致规律:平原地区不明显;山区白天风从谷地吹向山坡(谷风),晚上风从山坡吹向谷地(山风);湖泊白天风由湖面吹向陆地(湖风),夜里风由陆地吹向湖面(陆风)。安徽属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春秋季是风向转换季节。

1.2.4 日照时数分布

区域内的日照时数大,会间接造成温度升高、气候干燥,在山区容易导致火灾,也会使平原、丘陵地带的植被及农作物因光照而增大火灾风险,尤其是春冬季。

1.2.5 水系分布

湖泊、河流、池塘等是天然的防火隔离带。山火发展到水系时,可认为其自然熄灭。

1.3 植被分布

燃烧3要素: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能。植被作为可燃物,是山火燃烧的基本要素,它决定山火的强弱与影响范围。植被包括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山地丘陵地灌木、阔叶林、平原地灌木草丛、秸秆类农作物、草甸等。除以上植被,还存在果园、茶园等栽培植物以及水域、城区、无植被地段。其中风险最大的为针叶林,因为其燃烧时火势大、火焰高,极易使导线对地距离大幅减小而导致放电,引发跳闸。

1.4 输电线路山火隐患

1.4.1 山火隐患风险等级

为准确掌握所辖输电线路通道山火隐患信息,应根据山火隐患特点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通道300—500 m范围内集中坟场、零星坟墓祭祀、农耕烧荒以及茅草等山火隐患,包括:

(1) 线路通道内有林区或树木茂盛、灌木茂盛或蒿草高大茂密且导线对地距离小,同时周围有农田、菜地、坟地或邻近居民区等地段,人为火源多且可燃物丰富,易因人为因素而使小火引燃林木,山火隐患极大。

(2) 虽导线对地距离大,但线路通道内存在大量高大乔木和杂木、灌木,且附近存在大量可能的人为火源,山火隐患也很大。

(3) 线路档距跨越处在边坡、山脊时,因对地、边坡距离小,且空气流通大或处在风口,附近又有火源,容易导致迅速、大面积过火的山火发生,山火隐患很大。

(4) 邻近城郊结合部或农村零散户的山地、林地发生山火的几率高。因为该区域流动人员复杂,用火随意性大,防范意识差;而农村零散户用火、烧荒疏于看管,山火隐患很大。

综合考虑人为火源、植被类型(易燃性)、距离线路远近3方面因素,确定输电线路山火隐患风险等级,如表1所示。

表1 输电线路山火隐患风险等级

1.4.2 重点防控时段

归类山火高发的季节、时段、天气状况,可总结如下重点防控时段:

(1) 冬末春初植被干枯,天气转晴、气温上升,且少雨干燥期间;

(2) 冬至、小年、春节、清明前后,集中祭祖扫墓期间;

(3) 夏秋季连续高温,天气晴朗干旱时段(该时段因植被生长旺盛,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山火隐患仍然存在,必须警惕);

(4) 秋末冬初,天气干燥多风期间,同时农民烧荒,也是山火高发期;

(5) 中秋节期间因盛行施放孔明灯,也应高度关注期间的山火防范。

2 山火分布图绘制

省域山火分布图绘制过程中,需先绘制3张基本图层(架空输电线路GIS图、火点密度分布图、植被类型分布图)及3张过程图层(植被燃烧危害等级分布图、电网山火风险分布图及电网山火风险分布图(修正)),最终形成省域电网架空输电线路山火分布图。

其绘制步骤为:将省域火点密度分布图代入省域架空输电线路GIS图后作为原始底图,叠加省域植被燃烧危害等级分布图、省域电网山火风险分布图(修正),得到省域电网架空输电线路山火分布图。其中,省域植被燃烧危害等级分布图根据省域植被类型图修订得到;省域电网山火风险分布图由省域火点密度分布图、省域植被燃烧危害等级分布图按一定规则合并生成;省域电网山火风险分布图结合植被类型、隐患点和运行经验后,得到省域电网山火风险分布图(修正)。架空输电线路山火分布图绘制程序框图如图1所示。

2.1 火点密度分布图

2.1.1 历年历史热点数据统计

火点密度分布图层数据来源为中国FY-3系列卫星携带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ERSI)、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美国EOSAqua和Terra卫星携带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美国NOAA-16/18/19卫星携带的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欧洲NPP卫星携带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等星载探测仪。数据包括地区、热点经纬度、监测时间等内容,安徽省2011—2015年部分区域热点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安徽省2011—2015年热点数据(部分区域)

2.1.2 数据筛选与分类

卫星监测热点数据只能对高于地面温度的位置进行定位,但不能识别该热点是否为火源,不能反映实际山火数据,因此需要剔除大量非火点,如一些常规热源(砖厂、工业烟囱等)、非火源引起的异常高温点(建筑物反射、太阳耀斑等)、不会引起山火的火源等。

图1 架空输电线路山火分布图绘制程序框

2.1.3 火点密度计算

将省域划分为0.25°×0.25°经纬度的基准网格。网格面积计算方法:地球平均半径R0=6 371 km,忽略地面起伏的影响,沿地球表面任一经度跨越1°,纬度经过的距离为d1:

北半球沿地球表面任一纬度线跨越1°,经度经过的距离d2与纬度α有关:

安徽省纬度范围是29°41′—34°38′,取平均值31°15′计算单位纬度线边长:

则单个网格面积为:

再根据历年历史火点数据,计算每个网格内年均火点密度(单位为:个/百km2·年)。表3为安徽省2011—2015年部分区域火点密度。

表3 安徽省2011—2015年火点密度(部分区域)

2.1.4 插值计算

利用表网格坐标和火点密度,在地理信息软件ARCGIS10.0中进行克里金插值计算,得到指定像元大小精度的栅格图层。2.1.5 火点密度分级

按照表4的分级原则,将插值后的栅格图层中的火点密度从低到高分为1—4级。近5年平均日山火发生次数≥2次/万km2,取日均火点密度2(个/万km2)以上为4级火点密度级别,再以等差方式设置1,1.5,2(个/万km2)3个数据截断点,折合成个 / 百 km2·年,即 3.65,5.48,7.30。表4为火点密度等级分级。

分别以蓝、黄、橙、红表示1级、2级、3级、4级火点密度等级,叠加到省域行政地图,即得到省域火点密度分布图层。

图2为安徽电网火点密度分布。

表4 火点密度等级分级

图2 安徽电网火点密度分布

由图2可知,安徽火点密度级别由北向南递减。分析其原因:皖北地区火点密度较高,是因6—8月份未能禁止不合理的焚烧秸秆;皖南地区多山,山火隐患点较多且曾引起过跳闸,但因关注度较高,山火发生时处理得当,在卫星监测时热点数据反而较少,在山火密度图中显示为风险等级较低。

2.2 植被燃烧等级危害图

2.2.1 植被类型分布图

利用资源卫星的数据,得到省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图3为安徽电网植被类型分布。

图3 安徽电网植被类型分布

2.2.2 植被燃烧危害等级分布图

按植被类型确定植被燃烧危害等级,表5为植被分级原则。

由图3、表5可知,高燃烧危害等级的植被主要分布在皖南山区、滁州中部地区,其植被多以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为主,危害等级相对较高;一旦发生火灾,对输电线路影响较大。

2.3 电网山火风险分布图

2.3.1 电网山火风险等级

山火风险分级按照植被“燃烧危害等级与火点密度等级求平均后向上取整”的原则获得。但考虑到人为用火习俗因素对架空输电线路影响更显著,当某区域火点密度等级超过植被燃烧危害等级达3级时,可酌情在该区域增加1级。

结合火点密度等级与植被等级,按表6所述分级原则,确定具体区域的山火风险等级。

表6 山火风险分级原则

2.3.2 风险等级修正

在电网山火风险等级分级基础上,再进行修正。

(1) 按植被类型修正。对穿过较多输电线路、历史上山火发生较为频繁且出现过因山火跳闸的区域,除水系外风险等级提高1级;以针叶阔叶林为主的区域,植被燃烧等级危害较高,易直接引发山火,风险等级提高1级。

表5 植被分级原则

(2) 按隐患点、运行经验修正。对输电线路周边4级山火隐患点的区域,除水系外,风险等级提高1级;实际发生山火和线路故障较多的区域,除水系外,风险等级提高1级。

2.4 架空输电线路山火分布图

在山火风险分布图层修订的基础上,叠加历年历史山火发生数据、历史山火跳闸数据出具专题图,得到省域电网年份时段的架空输电线路山火分布图。

分别用蓝、黄、橙、红表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线路山火风险等级,色块说明置图左下角;用黑色“▲”图标表示发生过山火,用黑色“”图标表示发生过故障,图标说明置于图左下角;按绘图惯例,指北针置于图右上角;比例尺以50 km作为最小单位,置于图右下角。

图4为安徽电网2011—2015年架空输电线路山火分布。

3 结论

(1) 省域电网架空输电线路山火分布图的绘制,是通过多重图层的叠加与修正完成的,涉及线路历史运行经验部分更是重要的修正依据。

(2) 随着国家禁止秸秆焚烧政策的推行,历史火点数据中此类数据会逐渐减少。同时,农作物的耕种有固定的区域,修订周期推荐为5年。修订时,因秸秆焚烧产生的火点会越来越少,其影响也相应逐渐降低。

(3) 国家施行“退耕还林”以及“封山育林”等政策,提高了森林植被密度和覆盖率。但植被的形成与改变需要一个时间段,植被类型分布图、植被燃烧危害等级分布图的修订周期也推荐为5年。

(4) 绘制省域电网架空输电线路山火分布图,可为投运输电线路/通道做好山火防范及应对措施提供支撑,也为拟建线路/通道的选址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

1 陆佳政,戴庆华.输电线路山火分布规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5907.1—2014消防词汇 第1部分:通用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LY/T 1439—1999森林资源代码树种[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4 国家电网公司.Q/GDW 11314—2014架空输电线路山火风险预报技术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30115—2013卫星遥感影像植被指数产品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火点山火省域
亚像元火点对红外预警卫星的辐射干扰特性
人身上有5个祛火点
美国加州各地山火肆虐 已造成6名消防员死亡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点烟颂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江苏省海门市如何实现连续4年秸秆焚烧“零火点”?
山火难熄
我国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