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2018-03-26余小林周友兵申国珍熊高明徐文婷谢宗强

生态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环境容量神农架遗产地

余小林, 周友兵, 申国珍, 熊高明, 徐文婷, 谢宗强*



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余小林1,2, 周友兵1, 申国珍1, 熊高明1, 徐文婷1, 谢宗强1,2*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49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 实现景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地调查法, 运用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分析了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5个分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1)自然遗产地的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的最佳值分别为1.74万人·d-1、1.42万人·d-1、2.15万人·d-1、1.16万人·d-1; (2) 由于神农架水质和空气质量优良, 所有的生活污水都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景区内垃圾日产日清, 并运输至景区外进行统一处理, 所以生态环境容量暂不是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 (3) 根据“木桶原理”, 选择最小分量作为最佳旅游环境容量, 得到日旅游环境容量的最佳值为1.16万人, 年旅游环境容量最佳值为208.37万人。以上结果可为遗产地游客人数及分流、接待设施存量、旅游产品设计及开发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世界自然遗产地; 旅游环境容量; 游客体验; 资源保护; 木桶原理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众旅游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拥有独特森林资源、优美生态环境、丰富动植物资源、悠久历史文化的区域往往成为休闲旅游的优选之地[2–3]。然而这些区域常常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和敏感脆弱区, 因而保护其资源与环境达到永续利用,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4]。如何平衡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合理控制旅游环境容量成为确保生态安全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5–6]。

早在20世纪60年代, 国外旅游学者和规划人员意识到旅游地在一定时间内所接待的游客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美国学者Wager(1964)首次提出旅游环境容量这一概念[7]。世界旅游组织在1978—1979年度报告《世界旅游组织六个地区旅游规划和区域发展报告》中正式提出旅游容量这一名词。美国国家林业局科学家提出在游憩环境容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接受改变极限”(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理论(LAC理论)框架, 通过对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预先设定极限值, 来阻止进一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变化[8]。“游客体验和资源保护”(Visitor Experience Resource Protection)理论(VERP理论)作为LAC理论的发展, 强调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在环境达到或超过可接受改变的最小极限时, 需要根据问题采取行动[9]。目前LAC理论和VERP框架理论已被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广泛地运用到海滨、岛屿和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规划和管理中[10]。

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旅游业发展只有20余年的历史, 因此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滞后于国外旅游发达国家。赵红红(1983)在探讨苏州环境容量时首次提出旅游环境容量问题[11]。保继刚(1987)、胡炳清(1995)对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12–13]。此后, 国内学者多以风景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为例, 对旅游环境容量进行划分和实证计算[5, 14–16]。同时, 也将国外的LAC理论和VERP理论引进, 结合国内提出的TECC旅游管理理论, 进行对比分析[17–18]。

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区, 是华中地区唯一的原始森林分布区和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19]。优越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使遗产地蕴含了地球同纬度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也成为北回归荒漠带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可或缺的栖息地。神农架作为重要的生态旅游景区, 吸引了大量游客, 游客数量正以1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 2013年游客总人数达到161.4万人。因此, 对其进行旅游环境容量不仅可以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结构的调整等提供科学依据, 更可为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本研究位于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内。神农架自然遗产地主体位于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涉及部分巴东沿渡河自然保护区区域[20]。神农架自然遗产地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 为大巴山脉东段组成的中山地貌, 呈近东西方向延伸,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峡谷纵横深切。神农顶海拔3106.2 m, 为大巴山脉主峰和湖北省的最高点, 也是华中地区最高点。受亚热带环流控制, 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温暖湿润, 为中国南部亚热带与北部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区域。年均气温12—17℃, 极端最低气温-31℃, 极端最高气温43℃。年均降水量700—2700 mm。山体立体气候明显, 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呈现出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的气候特点。神农架复杂的地形和巨大的高差、多种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 孕育了多样的栖息地类型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是华中地区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分布区。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的北亚热带垂直带谱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对三峡水利工程的顺利运行、长江流域的水源涵养、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平衡维持, 均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19]。

2.2 数据来源

本文分析所需的游客接待统计人数、遗产地管理人数、旅游车队车辆信息、游客接待中心餐位等数据来源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神农架旅游集团总公司统计资料[21]。此外, 以景区为单位, 实地测量游道的长度、景点间的距离和景点面积, 并记录在各个景点间游览行走所需的时间及在各景点观景和途中所需的时间。而餐馆、住宿、旅游商店、旅行社相关信息则来源于实地走访调研。

作者乘坐景区游览巴士实测了各景点间的距离和途中所需要的时间, 步测了各景点游道的长度。通过卷尺直接测量已修建可供游客游览区域的面积, 结合估计法确定边缘空间游客同样可能观览的区域面积, 进而获得各个景点的游览面积。通过测算各个景点12个散客的停留时间(去掉一个极大值和一个极小值)取其平均值求出散客游览时间, 同样的方法确定了团队游客的游览时间。沿街调查了木鱼镇和坪阡古镇以及旅游道路沿线的餐馆、住宿、旅游商店、旅行社的数量, 并通过访问确定每个商户就餐和住宿的接待量。

2.3 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与静态计算模型

2.3.1 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

当前, 不同学者对旅游环境容量的构成体系有不同的理解[14–15, 22]。综合考虑已有研究, 本文将其分为旅游生态容量、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5个指标, 对神农架自然遗产地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计算。

2.3.2 旅游环境容量静态计算模型

2.3.2.1 生态环境容量评估模型

旅游生态容量评估常分为水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和固体废弃物环境容量[1, 22]。其评价模型为:

EECC=Min { C(w), C(a), C(s) } (1)

式中C(w)为水环境容量; C(a)为大气环境容量; C(s)为固体废弃物环境容量。

C(w)=[CS-CO×Q/1000/(3600×24) ][1](2)

式中: CS为水环境控制目标浓度(即水质标准)(mg·L-); CO为背景值浓度(mg·L-); Q为流量(m3·s-)。

因为植物具有吸收CO2气体, 吸附粉尘, 放出O2等作用, 因此景区的大气环境容量可以依据下述公式进行推算。

C(a)=SKFT/Pt[23](3)

式中: S为游览区陆上总面积; K为陆上可游览面积所占陆上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一般经验值为1/10-1/20; F为游览区域的森林覆盖率; P为人均绿地面积, 由于其远离城市交通, 汽车尾气较少, 特取经验值30 m2; T为景区开放时间; t为人均观光时间。

2.3.2.2 旅游空间容量评估模型

由于常见的大型景区多由几个小模块组成, 因此常见的计算模型有面状模型和线状—流速模型。面状模型主要针对开阔、均质的旅游区, 游客可以在区域内自由随意走动。计算公式表达为:

面状模型公式: C(S)=(S1K/P1+S2M/P2)×T/t[23](4)

式中: S1为景区陆地面积(m2); P1为游客占用的合理面积, 一般取50—100 m2·人-1[24]; S2为可游览的水体面积; P2为水上游乐设施所占有的理论面积(m2·个-1); M为每个水上游乐设施的载客量(人); 其他字母含义同上。

线状—流速模型主要是针对景点沿游线、观光游道设置的区域的计算方法。线状—流速模型中由于完全游道和不完全游道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其表达公式分别为:

完全游道法: L(S1)=L×T/(P3×t) (5)

式中: L为游道长度(m); P3为每位游客理论观光路线长度, 取5—10 m·人[24]。

不完全游道法: L(S2)={L/(P3+P3×E/F)}×T/t[16](6)

式中: L为游道长度(m); E为沿游道返回所需时间; F为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

2.3.2.3 旅游设施容量评估模型

本文中的设施主要从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计算。旅游设施容量的模型为:

TFCC=Min{Ci}[23](7)

Ci=Mi/Di[23](8)

式中: Ci为第i种设施的供给量; Mi为第i种设施的日供给量; Di为第i种设施每人每天的消耗量。

2.3.2.4 旅游管理容量评估模型

管理环境容量为TMCC=M×F1+N×E1(9)

式中: M为景区固定工作人员; F1为每个固定人员可以管理的游客数, 取100人·个-1; N为非固定工作人员; E1为每个非固定工作人员可以管理的游客数, 取50人·个-1。

2.3.2.5 旅游心理容量评估模型

旅游心理容量评估模型从旅游者旅游心理容量和当地居民旅游心理容量两个方面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分别为:

式中: S为第个风景区可游览的面积(m2); P4为游客在有着良好感受时占有的游览面积(m2·人-1); L为第个景区的游道长度(m); P5为游客在有着良好感受时占有的游道长度, 取经验值15 m·人-1 [25]; E为游客游览第个景区游道所需总时间。

TPCC2=S3×P6[14](11)

式中: S3为旅游区或其依托的居住点的面积; P6为当地居民在不产生反感的情况下游客密度的最大值。

2.3.2.6 旅游环境容量综合评估

本研究根据“木桶原理”, 选择5个分量中的最小值作为旅游环境容量[5, 14, 22]:

TECC=Min{EECC, TSCC,TFCC, TMCC, TPCC} (12)

3 结果

3.1 旅游生态容量计算

神农架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 水资源是重要的景观资源, 也是产生空气负氧离子和饮用水的资源, 因而一切的生活污水都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排放。景区内溪流纵横, 一年四季都清澈见底, 清凉甘甜, 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因此, 目前水环境不是该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定因子。但是, 也应加强日常水环境质量监测, 以免污水进入河流和饮用水区。

神农架自然遗产地远离工业带, 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96%,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 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I级标准, 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16.6万个负氧离子, 是典型的天然森林氧吧。因此, 大气环境容量不是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定因子。

由于神农架景区的垃圾采取日产日清的方法, 并且将产生垃圾运出景区到垃圾场进行统一处理。目前, 固体废弃物也并非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

3.2 旅游空间容量计算

3.2.1 面状模型

神农架的旅游空间容量在计算时应当遵循《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如面积法中主要景点和一般景点合理密度为50—100 m2·人-1。神农架遗产地景区面积为6.56 万hm2, 景区每天开放8 h, 游客要完成整个神农架景区游览平均耗时28 h。根据公式(4)得到其旅游空间容量为32.84—131.35万人次。

3.2.2 线状—流速模型

神农架生态旅游区面积大, 各景区之间距离较远, 环境容量的测算宜分成不同景区进行。由于各景区内景点较分散, 游客观光游览主要是沿景区内的道路进行, 所以各景区环境容量按照线状—流速模型计算。

(1) 神农顶景区: 游道主要以双神线鸭子口到板壁岩一段和双神线到观音洞一段为主, 也包括由主路到景区各景点的连接道路及步游道。神农顶景区拥有不完全游道40 km, 景区开放时间为8 h, 游客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为5 h, 返回时间为3 h。根据公式(6)计算得到神农顶景区日环境容量为2500—5000人次。

(2) 太子垭景区: 游道主要以双神线板壁岩到大界岭一段和猴子石到南天门一段为主, 还包括到各景点的连接道路、步游道、架空栈道等。太子垭景区游道全长33 km, 游客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为6 h。根据公式(5)计算得到太子垭景区日环境容量为4400—8800人次。

(3) 官门山景区: 游道主要是从石槽河口到官门山的道路及此道路与各景点间的连接道路和各景点周边的步游道。官门山景区游道全长30.5 km, 游客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为6 h。根据公式(5)计算得到官门山景区日环境容量4066—8133人次。

(4) 老君山景区: 游道主要是沿九冲河谷的道路、天生桥及到各景点的连接道路及景点周边步游道。老君山景区游道全长12 km, 游客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为4 h。根据公式(5)计算得到老君山景区日环境容量2400—4800人次。

(5) 坪阡-麻线坪水库景区:

坪阡水库景点: 游道主要以沿湖岸的观光道路为主, 还包括到各景点的连接道路及景点周边步游道。坪阡水库景点游道长5 km, 游客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为2 h。根据公式(5)计算得到坪阡水库日环境容量2000—4000人次。

麻线坪水库景点: 游道主要以沿湖岸的观光道路为主, 还包括到各景点的连接道路及景点周边步游道。麻线坪水库景点步游道长5 km, 游客游完全游道所需时间为2 h。根据公式(5)计算得到麻线坪水库日环境容量2000—4000人次。

经测算, 神农架五个景区日环境容量总计为1.74—3.47万人次。结合面状模型和线状—流速模型结果, 可得神农架自然遗产地的日空间容量为Min {32.84—131.35, 1.74—3.47}, 即1.74万人次。

3.3 旅游设施容量计算

2013年神农架共有727家宾馆饭店, 房间7337个, 床位1.42万张。其中星级宾馆13家, 床位1658张, 非星级饭店69家, 床位5314张; 个体户及其他645家, 床位7178张。

遗产地的神农顶景区内在小龙潭和板壁岩各有一处游客接待中心, 内设购物商店和餐厅, 每个餐厅可同时接待游客500人进餐, 按人均用餐以40 min计, 则11:00—14:00景区内就餐人数可为4500人。同时, 神农架林区有727家宾馆饭店, 完全能够满足游客的用餐。

神农架有旅游车队2个, 一是神农架涉外旅游定点车队, 有旅游车7辆, 座位共有209个。二是神农架旅游集团总公司旅游车队, 有旅游车7辆, 座位共有249个。另外有社会旅游车辆(包含旅游大巴、小轿车和面包车)214辆, 座位共计约4280个。假设平均每辆车每天运转3次, 则日容量为1.42万人。

全区共有旅游商品生产单位10家, 从事旅游商品销售的个体土特产店、旅游商品店123家, 旅行社27家, 完全能满足旅游的需求。除此之外, 景区内的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设施设置完善, 对容量反映不敏感。所以, 旅游设施容量取最小值为1.42万人。

3.4 旅游管理容量

神农架现有旅游管理人员215人, 根据公式(9)可求得日旅游管理容量为2.12万人。

3.5 旅游心理容量计算

神农架自然遗产地五个景区的游道长度分别为40 km、33 km、30.5 km、12 km和10 km, 且第一个景区神农顶游道为不完全游道。根据公式(10), 求得各个景区的游客的旅游心理容量分别为1666人、2933人、2711人、1600人、2666人, 神农架遗产地游客的旅游心理容量为1.16万人。

3.6 旅游环境容量综合计算

综上所述, 神农架自然遗产地旅游环境容量各项指标的结果分别是旅游空间容量(TSCC)1.74万人·d、旅游设施容量(TFCC)1.42万人·d-1、旅游管理容量(TMCC)2.12万人·d-1、旅游心理容量(TPCC)1.16万人·d-1。而由于神农架生态环境优良, 目前并不是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 因而暂不予以考虑。根据公式(12)求得神农架遗产地最佳日旅游环境容量为1.12万人, 最大日环境容量为2.15万人。由于神农架遗产地每年的旅游旺季是5—10月, 其中以周末、“五一”、和“十一”长假人数最多。在此, 取旅游旺季的天数为全年旅游天数, 总计180天, 求得神农架遗产地最佳年环境容量为208.34万人, 最大年环境容量为387万人。

4 讨论

本文运用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分析了神农架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5个分量指标, 并根据“木桶原理”确定了由最低值旅游心理容量决定的遗产地最佳日旅游环境容量1.12万人。这与张晓慧和陈强(2011)在对楼观台森林公园研究时发现的旅游环境容量由最低值旅游心理容量决定的结果一致[22]。通过旅游环境容量的分析可以看出, 神农架遗产地旅游环境容量的各个分量指标差异较大, 旅游空间容量和管理容量偏大。针对这一现状, 应削减管理人员数量, 通过旅游人员数量核定管理人员, 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避免因投资不均衡而产生的浪费。

神农架自1990年开始对游客开放, 共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 2005年接待游客16.32万人次, 到2011年, 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4.90万人次。2013年, 接待游客共计约161.37万人次[21], 小于计算得到的208.37万人次的最佳旅游环境容量。因此, 神农架的游客规模现如今仍在控制环境容量范围之内。已有数据显示神农架旅游发展迅速, 游客数量年平均增长率达10%, 如果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在管理过程中不加以控制和引导, 游客数量将在2016年达到214.8万人次, 超过景区的最佳环境容量, 在2022年达到418.5万人次, 超过景区的最大年环境容量。

目前, 神农架已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这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为有效控制潜在游客过多进入神农架, 实现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优化景区旅游线路网络, 在确保旅游安全的前提下, 将林间大道、小道的观光代步车、缆车、轿子等结合起来, 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衔接, 既可以增大游客容量, 又能解决个别地段游客同时过度拥挤的问题。

(2) 紧密围绕生态旅游主题, 严格保护生态环境, 充分发挥特色优势, 积极开发生态观光、科考科研、登山攀岩、滑雪滑草、峡谷漂流等特色自然景观类旅游产品[26]。同时, 加速开发以“神农尝百草”、“黑暗传”为代表的人文景观类旅游产品, 增加游客的环境容量。使神农架旅游产品由过去的单一观光型逐渐培育发展成为综合型、多层次、系列化的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高产出品牌。

(3) 目前神农架旅游旺季为5—10月, 旅游季节性较突出, 可以通过加大淡旺季门票浮动差额、淡季突出高山滑雪和极限攀冰等特色旅游、旺季进行游览监测评估等措施对游客人数进行削峰填谷。

(4)从目前神农架不同景区游客分流来看, 不同景区的游人数量分布不均,神农顶景区游人数量大, 而官门山和老君山景区的游客相对较少。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对知名度相对较低的景区宣传与服务设施建设, 加速开发神农架目前尚未开发的景点, 形成多环线游览, 实行内部游客分流, 扩大环境容量, 降低瓶颈地段的拥堵, 缩短游览时间[26]。

致谢:

感谢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察研究站对本研究的支持。

[1] 章小平, 朱忠福. 九寨沟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 旅游学刊, 2007, 22(9): 50–57.

[2] 何伟军, 杨淼, 袁亮, 等. 基于熵值法的武陵山片区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评价[J]. 生态科学, 2016, 35(2): 143–149.

[3] 王磊, 田大江, 陶慧, 等. 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3): 153–160.

[4] 宗雪, 郑姚闽, 王滨. 基于3S技术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思考[J]. 生态科学, 2016, 35(3): 195–200.

[5] 石强, 贺庆棠.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29(4): 143–147.

[6] 孙玉军, 王如松. 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 564–566.

[7] WAGER J A.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ild lands for recreation[J]. Forest Science Monographs, 1964, 7: 1–24.

[8] STANKEY G H, MCCOOL S F, STOKES G L. 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 a new framework for managing the Bob Marshall Wilderness complex[J]. Western Wildlands, 1984, 10(3): 33–37.

[9] NATIONAL P S. The visi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 (VERP) framework, a handbook for planners and managers[M]. Washiongton DC: National Park Service, 1997.

[10] SIMÓN F J G, NARANGAJAVANA Y, MARQUÉS D P. 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Hengistbury Head[J]. Tourism management, 2004, 25: 275–283.

[11] 孙元敏, 张悦, 黄海萍. 南澳岛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分析[J]. 生态科学, 2015, (1): 158–161.

[12] 保继刚. 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87, 7: 32–36.

[13] 胡炳清. 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方法[J]. 环境科学研究, 1995, 8(3): 20–24.

[14] 崔凤军, 杨永慎. 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研究[J]. 地理研究, 1997, 16(4): 47–55.

[15] 卢松, 陆林, 徐茗, 等. 古村落旅游地旅游环境容量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为例[J]. 地理研究, 2005, 24: 581–590.

[16] 赵明, 赵鹏, 李秀娟. 环境容量与游客容量计算方法—以雾灵山生态旅游景区为例[J]. 河北林业科技, 2014, (2): 40–41.

[17] 杨锐. 从旅游环境容量到LAC理论—环境容量概念的新发展[J]. 旅游学刊, 2003, 18(5): 62–65.

[18] 张骁鸣. 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从理论框架到管理工具[J]. 资源科学, 2004, 26(4): 78–88.

[19] 朱兆泉, 宋朝枢.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20] 谢宗强, 申国珍, 周友兵, 等. 神农架自然遗产地的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及其保护[J]. 生物多样性, 2017, 25, 排版中.

[21] 廖明尧. 神农架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报告[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5.

[22] 张晓慧, 陈强. 楼观台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 26: 207–211.

[23] 王忠斌, 杨小林, 张敏, 等.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 2014, 39(6): 92– 96.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S]. 2000.

[25] 陆东芳, 郑郁善. 福州于山风景区环境容量及其对策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3, 33: 155–159.

[26] 赵飞, 章家恩, 陈丽丽. 国外漂流旅游研究综述[J]. 生态科学, 2014, (1): 188–195.

[27] 余中元, 赵志忠. 旅游用地生态效应及调控研究框架设计[J]. 生态科学, 2013, (4): 523–528.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Shennongjia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YU Xiaolin1,2, ZHOU Youbing1, SHEN Guozhen1, XIONG Gaoming1, XU Wenting1, XIE Zongqiang1,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 Change,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2.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is adopted as a discipline to control tourism volume,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In this paper, the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the Shennongjia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is estimated from five aspect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pace, facility, management, and psychological by using thetourism linear and planar static model and data of a field survey. Our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tourism space, facility, management and psychological capacity of the Shennongjia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are 17366, 14150, 21500 and 11576 persons per day, respectively. (2)The tourism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pacity is not a limit factor. (3) Based on the Cannikin law, the daily capacity is 11576 persons, with a total annual capacity up to 2083680 person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ourism planning, and also have extremely important meanings for the tour industry development, improvement of economy and social benefit and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relevant tourism industries of the natural heritage site.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visitor experience; resource protection; Cannikin law

F592.7

A

1008-8873(2018)01-158-06

2017-03-17;

2017-04-23

中国科学院野外站联盟项目(KFJ-SW-YW0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500359)

余小林(1990—), 女, 重庆永川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保护生物学研究

谢宗强, 男, 研究员, 博导, 主要从事保护生态学研究, Email: xie@ibcas.ac.cn

10.14108/j.cnki.1008-8873.2018.01.021

余小林, 周友兵, 申国珍, 等. 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 生态科学, 2018, 37(1): 158-163.

YU Xiaolin, ZHOU Youbing, SHEN Guozhen, et al.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Shennongjia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J]. Ecological Science, 2018, 37(1): 158-163.

猜你喜欢

环境容量神农架遗产地
驻马店市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容量和紧缺度核算及分析
神农架进入最美季节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川南经济区年大气环境容量核算的初步研究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管理模式探析——基于环境容量理论
探秘神农架 第二集 潮涨潮落潮水河
环境容量利用:法律属性与权利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