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8-03-26钟大勇
钟大勇
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高等教育是集理论和文化知识于一体的教学模式。体育院校一直是以体育专业为核心,是体育院校发展的坚实基础,社会高水平体育师资也主要集中在体育院校,但是对于文化科,体育院校的发展明显后劲不足。本文主要对体育专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育现状和措施来研究。
1.人文素养的概念
“素养”在字典中的理解是指一个人的实践能力和训练水平、个人修养等等。后来在社会的发展中慢慢注入了更多的元素,也加入了更多的内容来阐述。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中,“素养”不仅有其原来的含义,还涵盖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体育素养、业务素养等等,素养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知识文化和学识,是一个人的外在的名片。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是当代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关系着国家教育发展的前景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发展。
2.体育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
人文素养的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有最起码的眼界和见识,能略懂一二,这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当前体育教育行业过于注重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学校忽视对文化课的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学校发展扬名和考核学生的标准都是荣誉和奖项,这也是当前体育院校对体育专业学生过于注重运动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养教育的原因之一。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当前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现状的原因。
2.1 体育院校招生制度的影响
招生制度是否完善合理关系着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良好的生源质量在加上体育院校所要培养的高水平和高要求人才的目标,导致体育工作者在招生上不得不以体育成绩为优先,把招生的根本归为体育招生。而这种招生方式,只要文化上了调控线,就按体育专业成绩由高到低的录取,这种招生制度本身就是引导学生弃重就轻,忽略对人文素养的学习。据调查,由于文化科的分数线远低于正常普通报考院校,再加上体育科目的考核十分严格,项目种类繁多,学生不得不花大把时间在训练如何通过体育考核方面,很多体育生为了训练甚至放弃了文化科目的学习,继而全身心的投入训练中。
2.2 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
据调查,体育院校的文化课程的开设比较少,除了专业课所必须要上的理论课之外,其他的类似公共文化课的开设很少。学生大把时间都花在专业课的训练上,所以,体育院校成了学生训练的专业场所,失去了大学校园所赋予学生全面发展和锻炼自身能力、文化素养的机会。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层面的体现,是一个人的灵魂,若是一个人连灵魂都缺失残缺不全了,那么这个人就是教育失败的典型例子,是社会的悲哀。
2.3 教师和校园环境的影响
顾名思义,体育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是体育界曾经赫赫有名的运动员或长期从事体育运动训练的体育工作者,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在曾经的光辉历史上,曾经的荣誉和光环同时也会在学生的思想中留存下念想和崇拜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去训练,勇于争夺比赛优异成绩的动力。但同时的,也会让学生忽视了对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变成只知道名誉和光环的名誉之人。
3.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的措施
3.1 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创造校园文化氛围
要想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最必要的措施是要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传统思想观念,提出“全才”思想的教育,鼓励学生重视文化教育,不偏科、不轻视,正确按着学校所要求的培养的人才目标来发展自己。
3.2 完善招生制度,提升生源水平
完善招生制度,提升生源水平是最直接能促进学生重视人文修养的措施。制度的偏向性会引导学生趋于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完善招生制度,提高对学生文化科目成绩的要求,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艺术素养。那么,在此基础上,便可以适当的降低原本的对于体育要求的标准和项目测试,争取能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减少一些过于严苛的选拔条件,给学生增加更多的机会。
3.3 强化教学师资队伍
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学识需要引进更多的文化科目的老师,而这些老师带来的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渊博的学识能够影响学生对于素养培养的认识,并且向着这些老师的身影前进。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增设一些必要的文化课程,避免专业训练科目占领了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训练之余,也能随心的高谈阔论,古今中外,通晓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这样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国家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所需要的全面型并有主攻技能的体育专业人才。
体育专业学生的“专才”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育人的目标已然不是过去单一的培养模式了,需要重视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和要求。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国家的教育需要从“专才”向“全才”来转变,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新型人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