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2018-03-26周萍萍
周萍萍
射阳县海河小学 江苏盐城 224300
一、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意义
1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们知道,知识的趣味性与学生接受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知识的趣味性越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也会越好。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的枯燥无味,很容易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这不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其实,教师可以在充分关注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理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体会表达效果,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2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包办人,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实际作用,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新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师的讲解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信心,长此以往,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只要我们老师引导得当,就能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主体意识,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消除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从而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1制定培养朗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但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目标自然就缺少了具体的教学措施,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制定明确的朗读能力培养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应该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为指导,在符合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结合课程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摒弃以往按照自己的意志随意安排课时的错误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能温故也能知新,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教学循环,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朗读能与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也能有效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们都知道,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成长和心智发展特点制订教学计划。此外,教师应该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考虑学生学习的个性和共性,明确合理的朗读能力培养目标并且根据教学计划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安排课时进度,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学生在充分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情况下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我们知道,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时,应该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给学生创设一个最为适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这既能避免传统的枯燥无味的教学形式,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很好的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教《触摸春天》一文中“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一段时,可以播放小提琴曲《沉思》。教师先让朗读较好的学生示范朗读,再让学生配乐朗读。宁静悠远的乐曲令学生如临其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体会文章描述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形象。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引导学生的朗读能力,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的音韵美、节奏美。学生体会到朗读的美妙之后,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创新和改进朗读能力培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