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宗海区域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2018-03-26张艳奇潘少红

陕西水利 2018年5期
关键词:湖泊流域水资源

张艳奇,潘少红

(云南省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2501)

阳宗海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地跨呈贡、澄江、宜良三地,属于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阳宗海以右支马庄河和左支石寨河为主要源头,上游有七星河、摆依河与之相通,下游水系只有数条小沟和人工河道汤池渠。近年来,随着昆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加剧了生活生产用水压力,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产污染严重破坏阳宗海的水环境。因此,掌握阳宗海区域水资源现状,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迫切需求。

1 阳宗海水资源现状和问题

1.1 流域水质现状

宜良县、呈贡县、澄江县的生活污水和阳宗海电厂及部分开发区的工业污水主要排入阳宗海,导致该流域水体氮磷浓度超标。1997年~2001年,阳宗海水质污染最为严重。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测定,1999年下半年水质为亚IV类,2000年上升为Ⅲ类,总磷总氮超标严重。2004年~2005年,上游支流阳宗河水质为劣V类,总磷年平均值超标达2.64倍;总氮平均值超标,高达8.28倍。2008年,澄江、宜良等化工厂的污水排放,流域砷浓度超标数倍,2008年9月,砷浓度值高达0.124 mg/L;而2007年之前,阳宗海砷浓度值小于等于0.05 mg/L,处于正常水平。经过云南省政府数年的治理和改善,阳宗海流域水质从劣V类上升为IV类,但砷、磷超标依然严重,完全解决区域水资源污染问题任重而道远。

1.2 流域水资源供需现状

阳宗海流域面积为253 km2,湖面面积为31 km2,平均水深20 m,最大水深30 m。总蓄水量达6.04亿m3,径流区多年平均产水量为0.36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0.73亿m3,湖面蒸发量为0.4亿m3,净水资源量约为0.36亿m3。由于流域径流面积小,降水补给水资源有限,只能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增加有限的引水量来维持湖泊水量平衡。区域内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高达0.38亿m3,与麦冲河流域相比,麦冲河单位面积产水量超过40万m3,而阳宗海单位面积产水量只有23.3 m3。

1.3 流域生态环境现状

阳宗海区域属于喀斯特地貌,土层较薄,基岩多露浅,夏季雨量充沛且集中;湖面岩石裸露、植被稀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了土地石漠化现象。区域森林覆盖率低,仅为29%,人工森林种植少,林种配置不科学且分布不均匀,导致森林蓄水、涵水功能差。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不断加深,中度侵蚀面积占比高达32%,植被恢复难度加大。与此同时,区域耕作活动和环湖建设活动也严重影响着流域生态环境。

1.4 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使工业用水频率日趋加大,随着附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放,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区域河流的下游位置,由于过度排放污水,导致水质严重恶化。

阳宗海区域水资源需求量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阳宗海来水量小,湖泊换水周期长,生态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质治理效果缓慢而不显著,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区域用水供需矛盾。与此同时,随着昆明经济迅速发展,阳宗海周边地区的产业逐渐兴起,用水量急剧增长,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做到生产与保护平衡发展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阳宗海区域耕作破坏了沿湖湿地生态,改变土壤质地,使湖泊植被进一步减少,而耕地排水还会加重区域流域污染;周边工矿、企事业单位、娱乐休闲场所缺少统一管理,缺乏合理规划,不合理的废料堆置、垃圾处理等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治理措施不健全、环保设施落后,导致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 水资源保护利用措施

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阳宗海水资源保护过程中,应积极推进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提高居民湖泊保护意识,实施水资源生态修复工程,努力构建人水和谐的社会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保护发展,推进昆明市的快速发展。

2.1 水资源一体化管理

区域水循环包括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影响,湖泊灌溉、发电、供水等功能相互联系,水量、水质等水文特征相互依存。对区域水资源进行管理的时,必须以流域为单位,对各部位、各功能的使用,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1]。如上海、深圳等,在探索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效仿学习其成功经验,能给阳宗海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带来新的思路。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实际上就是水务一体化。在区域内,由相关管理部门对湖泊、河流的保护建设以及对生产生活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努力优化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区域供水、节水、排水的综合规划,有助于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区域供需矛盾,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2 提高湖泊保护意识

加强水资源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谋求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充分利用公共宣传作用,在“世界水日”、“12.4法制宣传日”和“中国水周”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居民充分认识目前湖泊水资源问题,提高水资源忧患意识、保护意识,增强用水者的节水意识。帮助居民建立日常节水习惯,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意识[2]。通过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杜绝对湖泊的随意开垦,防止私人占用、违法占用的情况发生。认真贯彻落实水源保护办法的同时,加强对阳宗海的水质监测,严肃处理污水违法排放行为,鼓励周边休闲娱乐场所增强垃圾收集力度,优化垃圾废料的处理方法,完善区域污水多元化处理机制,做到居民、生产者和管理者齐心协力、共同治水,切实保护湖泊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2.3 健全水资源保护制度

“有法可依”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前提。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云南省地方性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3]。要求政府根据昆明市实际水资源情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掌握现行水资源管理的缺陷、漏洞和问题,修订相关措施、规章。在保证相关条例具有强制性约束力的同时,提高处罚管理的可操作性、可实现性。如水资源管理必须从源头开始抓起,综合加强中下游、左右岸监管;严格审批新建工程项目,严抓排污要求和污水处理方案;严肃处理随意填占湖泊行为,对随意改变水体功能的行为进行查处和惩罚。增强执法力度,强化监督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一方面,在明确相关部门保护职责的同时,建立完善水资源管理和处罚体系,提高执法水平;另一方面,建立执法部门管理责任的动态巡查系统,将区域水资源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对违法失职的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建立公众团体的监督体系,通过公众举报、媒体曝光等途径发现破坏水资源的行为并及时制止。

2.4 实施水资源生态修复

为实现“清水湖”的转变,对整个水系进行全网络的生态构建和恢复,需要发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植被涵水蓄水等工程的综合作用,有关部门科学调整水系网络,合理安排取水供水,促进江河湖泊的有机循环[4]。在此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实行江河湖泊水系连通,治理湖泊的过程也是治理区域水系、水循环的过程,唯有切实把握阳宗海区域整体治水环节,才能实现湖泊水体恢复以及周边生态平衡;②努力实现开放性自然环保方式,逐步还原生态湖泊样貌,通过加强填湖开荒、环湖建设管理力度,极大限度地减少对湖泊原始生态的影响;③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湖泊供水、蓄水、行船观光等功能,整治周边违法违规项目,做到生态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3 结语

综上,阳宗海区域的水资源保护和综合治理,需要突破以往固定思维,按照全新的治水思路,通过对人口、社会、资源、生态以及江海湖泊、左右岸、上下游的全局分析,对阳宗海区域水资源进行整体规划、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立法执法的约束作用,建立上至各级部门下至公众媒体的监督体系,从而推进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促进区域生态的良好恢复,是实现阳宗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湖泊流域水资源
压油沟小流域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沙颍河流域管理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你相信吗?湖泊也可以“生死轮回”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奇异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