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沱江流域水环境之水源保障方案研究

2018-03-26

四川水利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渡河沱江岷江

(四川省都江堰外江管理处,四川 崇州,611230)

1 沱江流域水资源及水环境现状

1.1 水资源状况

沱江流域跨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内江、乐山、眉山、宜宾、资阳等10个市36个县(市、区),流域面积2.56万km2,占全省面积的5.3%。沱江流域是我省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同时大部分区域又位于四川盆地腹部缺水区,多年平均径流深200mm~300mm,是全省径流低值区。流域当地水资源总量104.23亿m3,人均水资源量仅535m3,约占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1/4和1/6。2015年,沱江流域供水量58.84亿m3,其中利用当地水源供水量39.57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38%,居全省各大流域之首。流域内原规划的关口、清平、高景关水库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未建设。流域内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水环境状况

沱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工业生活废污水排放量大,呈全流域污染特征,水环境压力大。除泸州外,有控制断面的德阳、成都、内江、自贡、眉山均有重污染断面,主要为总磷、化学需氧量、氨氮超标,其中总磷超标问题突出。

2016年,36个省控、国控例行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仅占11.1%,Ⅳ类水质占55.6%,Ⅴ-劣Ⅴ类断面占33.3%。沱江干流水质为Ⅳ-Ⅴ类,支流中河、毗河、九曲河、球溪河、威远河、釜溪河(部分河段)水质为劣Ⅴ类,石亭江、鸭子河、北河、阳化河、旭水河、濑溪河水质为Ⅳ-Ⅴ类,绵远河、青白江、绛溪河水质为III类。沱江流域纳入部省签订的《目标考核责任书》的国、省控考核断面共24个,其中III类水质断面3个,占12.5%;Ⅳ类水质断面11个,占45.8%;Ⅴ类水质断面3个,劣Ⅴ类水质断面7个,重污染断面占41.7%。2016年达到考核要求的断面8个,仅占考核断面总数的33.3%。

针对沱江流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态势,通过研究,除强化治污、节水减排外,还应积极调配好当地有限水资源,统筹研究制定沱江流域的水源保障方案,切实增加沱江流域的枯期水量。

2 可利用水源情况

从地势、地形和水源条件来看,通过挖潜利用当地水源,优化岷江水源调度,开发利用周边富水的青衣江与大渡河水源可以在枯水期增加沱江水量。

2.1 沱江流域当地水资源

沱江流域内已建各类水利设施13.53万处,各类供水设施供水量39.57亿m3,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38%,流域中下游具有较好的引水、蓄水、提水条件的水利工程已基本修建,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不大,再进一步开发当地径流难度大、占地多、投资大而且水量不足。流域上游干支流绵远河、湔江、石亭江水资源总量较为丰沛,由于缺乏调蓄工程,80%的水量以汛期雨洪的形式流失。从上游规划的水源工程来看,原规划的湔江关口、绵远河清平、石亭江高景关水库受“5.12”汶川地震影响,地形、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加之原规划库区实施了灾后重建安置,近期已经不适宜建库。因此,沱江流域自身的水资源开发潜力不大。

2.2 岷江流域水资源配置

岷、沱江为不封闭的流域,每年通过青白江、毗河等向沱江输水约28亿m3,通过都江堰人民渠、东风渠向沱江供水约19亿m3。根据实测资料,都江堰内外江年均引水98亿m3,其中生活、生产供水量71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52%;向成都市生态环境供水量15亿m3;另有12亿m3的引入水量绝大部分是汛期水(12月至次年3月枯期水量仅2亿m3),未被有效利用,一部分通过灌排渠道回归改善内江水网的水生态环境,另一部分通过毗河、青白江排入沱江。

2020年,随着都江堰供水区用水量增加,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的建成,都江堰生活、生产供水量将增加至73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将进一步提高至54%,岷江流域及其供水区的供水压力进一步增大。通过上游水库调节后引入内江水系的最大未利用水量约15亿m3,随着河道外的用水增加,12月至次年3月枯期水量仅有1.8亿m3。此外,我们看到岷江干流中游污染负荷也较大,部分支流污染严重。岷江干支流成都段共设置6个国、省控断面,2016年1个干流断面3个支流断面(南河老南河大桥断面、江安河二江寺断面和府河黄龙溪断面)不达标。因此,岷江流域自身可调度的水资源也面临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也很大。

2.3 青衣江与大渡河水资源

青衣江是大渡河的一级支流,岷江的二级支流,长285.2km,流域面积1.28万km2,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57.25亿m3,总人口约196万人,人均水资源量约8000m3,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8倍。青衣江流域设4个国、省控监测断面,2016年监测成果显示,除龟都府断面外,其余断面达标率超过90%,流域水功能区整体水质达标率为92.9%,水质状况总体较好。

大渡河是岷江一级支流,长1074km,流经青海省、四川省,在乐山市草鞋渡左纳青衣江,至萧公嘴汇入岷江,流域面积7.72万km2(不含青衣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459.17亿m3。大渡河(四川省境内,不含青衣江,下同)流域面积6.79万km2,流域内总人口237万人,人均水资源量1.9万m3,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6倍。大渡河干流现有水质代表断面10个,其中水功能区水质代表断面6个,国家环保部设置国考断面4个。大渡河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干流及绝大多数支流水质状况良好,各水功能区水质均达标,水质状况总体较好。

3 增加沱江流域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的主要途径

岷沱江流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城镇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环境用水也有较大要求,该区属全省低径流区。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近年来河道来水偏少,部分河道的污水排放量已经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致使水体污染程度不断加剧。为了从根本上治理污染,除加大节污减排力度、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外,还应积极实施大的水系连通工程及河湖环境水置换工程。从水系分布和地形特点来看,我省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江河水系大多由北向南注入长江(金沙江),通过修建水系连通工程,使大渡河、青衣江这些西部富水流域与岷江、沱江这些中东部贫水流域连通并形成水网,对进一步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格局,改善沱江流域水环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1 加强河流水量调度和监管,尽最大努力保障河道内的基本生态环境水量

优化沱江流域水利水电工程水量调度运行,全面落实取水许可,通过厉行节约用水、适当压减开发过度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取用水量,在不明显影响生活生产用水的前提下,保障河流基本生态需水。结合沱江流域生态环境特征,在沱江干流、重要支流选取控制断面,确定河道内最小生态流量,加强流量监测和监管,确保水量按要求下泄。

3.2 短期适当增加岷江向沱江的补水量

一是通过优化紫坪埔水库调度,在岷江来水有富余的情况下适量增加向沱江的补水量;二是在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引水量达到设计规模前,可适量增加岷江向沱江的补水量。毗河供水一期工程设计引水量4.3亿m3,预计2020年左右基本建成,在未完全达到设计供水量时可以适当利用都江堰供水区的调度能力,增加向沱江枯水期补水量1.1亿m3。

3.3 构筑“岷沱江与大渡河(青衣江)大连通”河湖水系,根本上解决岷沱江生态环境用水

岷沱江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资源环境压力大。而岷沱江是有机不可分割的整体,岷沱江流域来水总量一定,随着流域内的生活、生产用水量增加,利用自身挖潜和优化调度很难增加流域内的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难以满足流域内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长远需求,还必须在全省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下积极开辟新水源。根据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配置结论,统筹研究岷沱江流域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需求,规划建设“引大济岷(含引青济岷)”和长征渠引水工程。根据初步规划成果,“引大济岷(含引青济岷)”工程可引水13.5亿m3,长征渠引水工程可引水15亿m3。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岷沱江和大渡河(青衣江)跨流域水系大连通,从根本上解决岷沱江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问题,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

4 结语

由于沱江流域当地水资源短缺,加之上游大中型水库建设条件较差,当地水源的开发潜力很小;与沱江紧邻的岷江流域自身可利用的水资源也面临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也很大。在基本满足岷沱江流域生活、生产用水后,进一步增加沱江生态环境水量已无太大空间。大渡河、青衣江流域的水量比较丰富,“引大济岷(含引青济岷)”和长征渠引水工程可直接增加岷沱江流域生态环境水量供给,同时向岷沱江流域提供生活、生产用水,相应地退减岷沱江自身河道外用水,间接增加流域河道内生态环境水量,从根本上解决岷沱江流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压力大的问题。因此,应加快推进“引大济岷(含引青济岷)”和长征渠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尽早实施、尽快受益。

猜你喜欢

大渡河沱江岷江
龙龙草的诗
岷江
2009~2019年大渡河上游暴雨的时空分布和环流特征分析
岷江行(外一首)
恐龙科普秀
——多棘沱江龙
星河映沱江 烟雨落凤凰
又唱沱江谣
水电样本:大渡河的智慧化应用
疯狂的虫草,疯狂的松茸和疯狂的岷江柏*——专访作家阿来
岷江同大渡河相会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