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汉剧进课堂的困惑与策略
2018-03-26滕桂海
滕桂海
龙岩市松涛小学分校 福建龙岩 364000
闽西地区流行着多种戏曲剧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闽西汉剧。迄今为止,闽西汉剧已经拥有约两百年历史。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指出:“要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新形势下,闽西汉剧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推进闽西汉剧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一、闽西汉剧进课堂的困惑
(一)学生学习闽西汉剧兴趣不高
就当前个别学校开展闽西汉剧进课堂情况来看,还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情况,主要表现在:首先,一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闽西汉剧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无法激发其欣赏和学习闽西汉剧的兴趣;其次,很多学生缺乏学习闽西汉剧的动机。因为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及其家长认为文化课的学习更为重要,片面的认为花过多的时间学习闽西汉剧浪费时间。即便个别学校将闽西汉剧引入了课堂中,依然发现在课堂中有个别学生受学习其他科目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学校教师难担大任
闽西汉剧进课堂必然少不了专业的教师队伍作保障,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当前学校的教师队伍还难以担任闽西汉剧教学这一大任,未能真正认识到闽西汉剧教学的重要性,无法把握闽西汉剧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闽西汉剧进课堂的效果。主要原因为:首先,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师范学院都有设置美术、音乐等专业,但是很少有学校设置戏曲专业,更谈不上闽西汉剧。如此一来便导致很少有教师拥有指导闽西汉剧的专业知识,或者即便知道,也仅仅是皮毛;其次,不管是语文教师、还是音乐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接触到闽西汉剧的机会甚少,从而导致无法将闽西汉剧同自己的教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学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当前,闽西汉剧进课堂还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其一,当前学校课程已经属于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但是该体系中并未包含闽西汉剧,仅仅是将闽西汉剧纳入音乐课程中;其次,闽西汉剧教学方面缺乏权威性课本,地方或者学校缺乏实用的闽西汉剧校本教材,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影响闽西汉剧进课堂的教学效果[1]。
二、解决闽西汉剧进课堂困惑的策略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很多学生排斥闽西汉剧,主要归咎于:一是学生听不懂,他们接受的都是现代流行音乐,对于闽西汉剧特殊的唱腔和表演艺术无法理解;二是学生认为土,在他们的认知中,闽西汉剧这类戏曲应该是老人或者农村人喜欢的,不够时尚。因此要想让闽西汉剧走进课堂,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闽西汉剧《打洞结拜》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解汉剧的主要内容,学生发现这段汉剧主要描述的是一个16岁的小姑娘被歹徒抢上山后,关在黑暗的雷神洞中无助、害怕的心情,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西皮滚板”这一动作,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过程中感受学习闽西汉剧带来的乐趣。
(二)积极打造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
首先,各个学校要充分利用周边的优势资源打造一支熟悉闽西汉剧师资队伍。可以同当地的文化部门合作,邀请本地的专业闽西汉剧演员到学校中兼职闽西汉剧教学的教师;也可以请当地闽西汉剧的传承人到学校开设讲座,或者邀请专业的演员到学校中表演,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原汁原味的闽西汉剧文化。其次,要加强学校现有音乐教师在闽西汉剧方面的培训,以便他们具备基础的闽西汉剧知识和表演能力,更好地将闽西汉剧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三)精选闽西汉剧教学内容
各个学校应该充分结合自身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好等,为学生精选闽西汉剧的学习内容,将闽西汉剧教学有机地融入到语文、音乐、美术、思品等课程中,结合这些课程的特点适当添加闽西汉剧的经典唱词、唱腔、演唱技巧、脸谱设计、闽西汉剧历史文化渊源等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闽西汉剧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掌握闽西汉剧知识。例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闽西汉剧唱腔,从而让学生沐浴在闽西汉剧文化的氛围中;在美术课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简单介绍闽西汉剧中脸谱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尝试画不同人物形象的脸谱。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从选闽西汉剧的传统剧目中挑选出优美动听、通俗易懂的唱段,配合介绍选闽西汉剧的历史,积极争取当地文化、教育部门的支持,将其编入乡土教材,并编印成册,推动闽西汉剧走进课堂[2]。
综上所述,闽西汉剧作为我国一种传统戏曲艺术,拥有浓厚的本土气息和文化底蕴,是闽西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宝贵财富。闽西汉剧想要发展,就要充分利用戏曲进校园的契机,推动闽西汉剧走进课堂,让这朵戏曲之花在闽西大地上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