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茶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
2018-03-26肖正广孔令媛邓燔
肖正广,孔令媛,邓燔
贵定县茶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
肖正广1,孔令媛1,邓燔2*
(1.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茶旅文化创意产业包括茶旅一体化和茶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在贵州发展如火如荼,近几年来,贵定县也有发展。提出了推动贵定茶旅一体化产业发展的策略和途径;强调政府积极引导茶旅一体化产业良性发展;整合和利用当地丰富的茶文化、茶历史资源和秀丽的自然风光,打造茶旅园区;树立开拓视野,跨界融合,共谋发展的思路;注重茶旅经营管理和文化创新型人才培养;重视保护个人和企业知识产权,并建立奖励机制;寻求茶与自然与艺术的双向融合,产生闲适自然的旅游效应的建议。
贵州;贵定;茶旅一体化;茶旅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建议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由物质享受向精神享受方面转变,从而使得知识型、休闲型产业经济不断增长。在经济新常态的趋势下,社会经济已趋于“无重化”状态,即“历史文化与旅游一体化”、“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及“经济价值的无污染化”的方向发展,这为旅游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也为旅游服务密集型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将使得旅游经济与本地人文特色相结合,促发其内在生产力,带来经济价值。值得指出的是,这为传统茶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驱动型创意产业“发展快车”,使得贵州省贵定县独特的环境资源与旅游资源、茶历史与茶文化与茶产业深度融合,从而转变当地茶产业发展原有模式,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更新换代,为当地茶旅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创新驱动力和大量的机遇。
1 茶旅一体化文化创意产业
1.1 茶文化创意产业释义
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利用文化作为载体,制造出相关的文化产业创意产品,并使之经济化、产业化、规模化。它是一种在全球化消费社会背景中所产生的,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1]。而茶文化创意产业,是以茶文化、茶历史为核心要素,以茶文化初级产品或衍生产品为辅助资源,经过对资源的发掘、改造、利用,依靠主体意识的能动性加以创新,使之个性化、特色化所产生的产品。另再运用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的现代手段对茶所包含的外在和内在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创新和提升,生产出具有经济价值和精神教育意义的茶文化产品或高层次的具有吸引力的高中端产品,从而实现就业机会的增加、财富的创造、精神产品的享用。
茶文化创意产业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时代背景下和茶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态势下,茶文化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深度融合而滋生的一种多元文化并举、多种经济形态共存的新型经济形态[2]。根据GB/T 4754-2016《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2008)》中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界定以及茶产业自身属性,可以将茶文化创意产业分为、茶媒体与新闻出版、茶广播与影视艺术、茶广告与会展、茶艺术品与金融交易、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茶旅游与休闲娱乐、涉茶设计服务、茶文化与艺术、其他涉茶辅助服务等十大类[3]。
茶文化创意产业是以茶文化为核心资源,是经济新常态下转变出来的促进茶产业升级的新型模式,它具有节能环保、无污染、低成本、高附加值、高收益、高度文化产品的特点。在高消费的现代,我们只有基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推崇出新,革故鼎新”,利用好民族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具有社会价值和精神意义的茶文化创意产品,才能产生经济价值、环保价值、效益价值,构建新时代中国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良好的文化、智力和环境方面的支持。
1.2 茶旅一体化创意产业
1.2.1茶旅一体化
茶旅一体化是茶业与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是围绕茶主题、依托茶资源,以茶基地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体验为核心内容,将旅游体验茶产业的各个环节,形成茶旅经济链,最终实现“茶业在旅游体验中增值,旅游通过茶产业添彩”的一体化发展目标[4]。
实施茶旅一体化发展是丰富旅游新业态,助推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以“茶旅”的思维创新茶旅游产品是解决就业、增加社会财富、提高农民收入的产业化之路;也是带动茶乡人民脱贫致富,早日达到全面小康的有效手段;亦是有效推进茶乡茶旅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茶旅产业中蕴含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特色产品、饮食文化既是茶旅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又是茶旅融合发展的优质领域。实施茶旅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地方民族文化传播、民族交流、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区域内人民生活指数和幸福感,符合环保型、效益型、社会型经济模式发展。
1.2.2茶旅一体化衍义
旅游市场的火爆主要与政策层面的驱动遥相呼应。当今旅游产业已成为国家和地方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成为攻坚脱贫的重要手段。“十二五”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民休闲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另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把“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构建产业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明确指出未来五年要“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大力发展重点经济区的旅游服务,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实现国家公园主体功能区建设”[5]。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旅游政策的密集出台,不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充分表明,旅游业将是未来最具前景的服务型产业,也为茶旅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
近年来,茶旅融合理念不断成熟,已经成为一种新型产业模式。茶园不止是一个旅游景点,只做美的享受,供游人欣赏,它也能让游客,特别是学生群体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学习茶文化、了解茶知识、知道茶历史、习得茶礼仪,在一定程度上茶旅的新型模式比其他野炊、农家乐、踏春游更富有人文意义和时代内涵。
茶旅融合不单单是两个产业的简单结合,而是以茶为核心,以茶基地的自然环境为载体,以茶的历史文化为内容,以茶旅游为消费方式,以旅游市场为外在驱动动力,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现代田园区和休闲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消费和纪念产品,将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实现“茶山旅游、茶旅文化、茶旅产品、茶旅品牌、茶旅消费一体化”。
2 贵定县茶旅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贵州茶旅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茶旅一体化搭乘贵州茶叶经济发展的快车,为贵定县茶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际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贵定县茶文化、茶旅一体化创意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此程度上也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相较于贵州省内其他地方较为滞后,且有一些亟需解决的发展问题。
2.1 产业未成规模,体系不全
近年来,由于省政府、省农委、州茶办的支持,及饮茶文化在新华分社(贵州),《茶旅天下》、中央七台农业频道以及贵州卫视等各个媒体上的传播推广,健康饮茶已深入人心,使得贵定县茶文化和茶旅一体化创意产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其中创意产业主要呈现为各类茶馆,如国品黔茶公司、凤凰茶业的芝茗茶馆、云雾镇上的贵州南部贡茶茶馆、以及各种以云雾作为牌子的老茶馆,且都在贵定县内产茶区。此外还有茶空间、茶酒店、茶叶交易市场、茶文化园、海葩苗族采茶服、茶根雕、茶旅游、茶叶病虫害监测站、自动灌溉控制站、茶书法和艺术、贡茶碑、地方茶叶协会(如云雾镇茶叶协会)、云雾湖旅游区等等。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茶旅一体化文化创意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总体较小,处于萌芽阶段。未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集聚效应。
2.2 文化资源丰富,未充分发掘
贵定县建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下辖的产茶乡镇较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且贵定县是黔南州产茶大县,名茶资源丰富。
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来看,贵定县有“三教”文化资源,如阳宝山佛教文化、云雾贡茶文化、贡茶碑文化、瑶族道公和师公的道教文化等等,具有良好的历史文化发掘资源。若从名茶的文化资源来看,贵定县除了在名气上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的云雾贡茶之外,还有很多“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好茶,如贵定雪芽、上坝茶、鸟王茶、贵定芽茶、云雾毛尖、佛茶、高原茶等等,这种状态不仅是在贵定,甚至整个贵州都是如此。因此,在发掘贵定茶文化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政府政策,组织民间走访调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来开发当地沉淀的茶历史、茶文化资源。
2.3 产业缺乏创新,思维陈旧
一方面,由于当地茶企均为小农作坊,产业设备陈旧,长期受家庭单位式经济影响,思想保守,对茶旅一体化文化创意产业缺乏深刻地认识。一些小企业老板对茶文化认识浮于表面。茶叶协会、茶业办又缺乏茶文化的教育理念,对茶文化创新、创意与茶旅一体化的发展缺乏创新创造的源动力和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茶旅一体化文化创意产业在当前旅游发展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从而使得相关营业主体只是把茶文化当作销售茶叶的嚼头,片面的认识茶文化,认为茶文化就是“看几本书就懂,听别人说就知道”的那种,缺乏对茶文化与茶旅一体化融合的深刻思考,对茶旅产业文化意蕴及发展前景的了解,急于求成,从而贵定茶文化在发掘途中盲目瞎搞,进程缓慢,使得茶旅文化创意产业停滞不前。因此亟需开拓眼见,加强茶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培训和产业创新意识的培养。
2.4 体系不健全,人才短缺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缺乏人才企业将会走到下崖口,进退两难。对于茶旅文化产业来说,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贵定县虽有茶叶技术学校,但都是制茶类人才培养,于茶文化、旅游一块则欠缺太多,其中茶文化和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性人才是茶旅一体化发展中重要的因素。目前,贵州大学茶学院还未有教授和研究茶文化的老师,省内其他中职、高职、专科、高等院校虽设有茶文化教学课程,但省内仍缺乏人才。至于旅游管理专业,省内各类高校都有,但茶旅结合的专业仍缺少。
除上所述之外,还缺乏招取优秀人才的体系和机制,这不止是贵定的现象,即使整个贵州也是如此。在茶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贵州茶产业已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但由于整个茶旅一体化文化创意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还不够成熟,人才机制还是初步阶段,所以人才紧缺程度较为严重。
3 推动贵定茶旅一体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3.1 政府牵头,引导发展
精神文化需求是茶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政府是贵州茶叶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因此,政府需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加快建设文化旅游消费的基础设备设施,积极营造文化消费和精神旅游消费氛围,加大茶文化的教育、宣传和普及力度,将茶文化的普及纳入地方中小学教育及家庭教育,弘扬中国优秀传统茶文化。政府积极鼓励学校带领学生到茶园中体会采茶的乐趣和劳动享受。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茶旅一体化文化创意发展基金,鼓励当地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引导当地企业和工作人员开展茶旅一体化文化建设,创意发展模式。
对于相关农村小型企业,可以采用“构建合作链接社”的方法,给予信贷和税收政策上优惠,减少政府部门审批程序;降低融资者合作者的门槛,鼓励当地茶园私企参与茶旅合作社建设;适当引入外来资本,减轻当地资金筹集困难。
3.2 整合资源,打造园区
黔南州的贵定县是贵州古老茶区之一,名茶荟萃,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成为我们进行茶文化创新创意的历史源泉。茶旅一体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依靠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亦需要巧妙的文化创意和策划,亦需要深度挖掘,合理利用茶历史、茶文化资源(包括茶叶历史文化、茶马古道、抗贡故事、贡茶故事、贡茶茶趣茶规、茶俗、茶根雕刻、佛茶传说、天主教与茶的故事等等)以及苗族歌舞、商会会馆遗址的民间遗产。另还得利用茶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茶诗歌、茶舞蹈、影视、酒店、餐饮、服装、互联网、旅游、摄影、报刊等文创产品,以及一些特色的茶饮店、商业街等,打造贵定县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形成产业集聚,从而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优势。
此外,加强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民宿、游泳池、观景台等。另外加强对地方茶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宣传推广,尤其是要着力恢复、传承历史名茶的传统制茶工艺,如白云佛茶、贵定雪芽的传统工艺,让旅客有体验的机会,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加强信息传播,打造宁静、休闲、自在的茶旅园区,从而推动茶旅一体化的良性发展。
3.3 开拓视野,跨界合作
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时代,“创新、创意、创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新潮流。茶产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恰逢“三创”时代的发展机遇,茶旅一体化文化创意产业也正处在众创大潮的风口浪尖。因此,在茶文化向信息化、产业化、经济化、服务化方向转化过程中,相关从业人员、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创意思维、创新理念和创业意识,脚踏实地,敢于求变,大胆创新,勤于实践,勇于尝试新模式,探究新思路[2]。
跨界,释义为交叉、跨越,打破行业界限。跨界思维,就是用国际化眼光、全球化视野、多角度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6],往往具有多元文化并存、多领域交叉、多种经济业态相融合的特点。目前,国内已不乏采用跨界思维来破冰茶产业的先行者,如专注省内茶叶咨询和茶事传播的公众号——黔茶资讯、贵州茶香、贵定茶讯等;专注茶知识传播的个人自媒体—茶百科、懂茶帝;专注茶行业即时通讯的茶类新媒体——茶周刊《贵茶》杂志、当代贵州、茶旅贵州等;茶文化社群经济平台——锦堂茶室;茶文化视频课程——浙江大学王岳飞教授的《茶文化与茶健康》课程、湖南电视台《茶频道》栏目等;茶叶类高校——贵大茶学院、黔南茶校、铜仁茶院、贵州经贸学院、贵州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安顺职院等等。未来,随着茶产业与餐饮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等多产业的跨界组合,及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共享经济等多种经济形态的深度融合,将会滋生出更多具有贵州本土特色的新型茶旅一体化农村经济组织。
中华茶文化博采众长,具有强大的包容性特征,其历史文化本身不仅融合有中国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还有其他外来的特色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性、交叉性的特征。利用跨界思维发展茶旅一体化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茶文化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以及其他地方特色文化相融合,借助互联网+大数据、高科技、通信技术等互联网,途牛、美团、飞猪等软件,使茶旅和其他行业相互磨合发展,如养生、餐饮、休闲等产业;在发展实践不断寻求新模式、新特点,产生出更多更有趣的新型茶旅模式。
3.4 培养人才,建设队伍
创新创意型人才是推动茶旅一体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力量,对人才的需求也很大,茶旅一体化需要的人才也很多,尤其是有创意思维、创新能力和茶文化素养的综合性人才,且是对当地文化有一定热爱的人才。
“茶旅一体化”文化创意人才一般可以概括为设计策划人才、艺术人才、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7]四种类型。其中经营管理人才是茶旅一体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动力,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也极大。因此,在省内的大专院校应积极破除偏见,引进茶文化、历史文化、旅游管理方面及相关领域人才,助力贵州贵定茶旅一体化新型模式的发展。同时,可充分依托省内大专院校的教育优势来培养茶文化、茶旅游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创意人才;茶旅企业也应改善自身培育模式,发挥企业优势,培养企业内部人才;企业可通过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招聘、创新竞赛、文化创意等活动来发现创新型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奖励机制,为员工提供宽畅舒适的办公环境;采用各种措施激发员工的创新创造能力。
还可以与其他组织展开合作,如贵州经贸学院管理系、黔南职院茶学系的研究机构,设立茶学、茶文化、文化创意设计、文化产业管理、产品设计等专业,培养既懂茶又懂经营管理知识和旅游的创新性综合性人才,为贵定县打造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茶旅一体化良性发展注入新活力。
3.5 保护知识,利于开发
茶旅一体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就是创新,在这方面文化创新讲的是如何将文化应用于旅游产业的开发,而且文化创意缺乏技术性基础,大都是较强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而容易被当地的一些企业抄袭,因此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知识产权体系,保护个人创造创意的文化成果,加强对商标、包装、产品专利和版权的保护,以便不断创新新意识,开发新产品。尤为重要的是,企业和个人也必须加强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
3.6 发扬美学,融入地方
3.6.1将美学思想融入茶旅建筑
在茶旅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以融入当地的建设美学。在复古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很多地方都在建带有古味的建筑,有一种令人产生怀念的氛围,这在很多古镇上都能看到,是一种利用复古情节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盲目的话就会适得其反。
现下大多数人们生活在喧嚣的城市、忙碌在浮躁的城市,很多人都渴求能寻得一个质朴、宁静、闲适的环境,解除烦恼,以弥补在现代社会中所遭到的失落。因此,我们在发展茶旅一体化时,所建的民宿、餐馆、博物馆这些实体性的东西,必须加入地方建筑美学特色,如山水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可以,一来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好奇,二来可以带动当地文化的传播。其他的东西也可以采用美学的构思,无论是营销,或是产品的包装、餐具的设计、住宿生活用品的设计亦可采用这种构思。
3.6.2寻求艺术与自然的结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在现今高度发展的社会趋势下,很少有人把时间花在艺术熏陶上了,而且也没有舒适的环境让人享受,更无从谈艺术的试笔享受了。贵定县存在着许多旅游资源,其中阳宝山、云雾湖以及梅子冲茶海就是休闲度假、写生作画的好地方。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属于艺术层次,因此可以到附近茶校去听一节茶文化课,到附近的农家茶馆品一杯茶。
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享受艺术的熏陶是人类心灵成长中必不可缺的。因此,茶旅一体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艺术与自然的磨合度很大,嵌入到茶旅一体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当地的茶馆、茶亭、书屋、雅集、摄影、绘画等等均可建在自然环境中,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提高艺术与自然的契合度,加深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
4 总结
目前,省内茶旅一体化处于发展的大时代,在发展中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如发展机制未健全,体系产业链未完善,人才缺乏,资源丰富但未开发或发掘力度不大。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分析事实,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因此,在茶旅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政府要起带头人作用,引导茶旅企业良性发展;历史文化研究人员要充分发掘当地茶历史、茶文化资源,打造茶文化旅游特色园区;企业和个人要有远见,不断开拓视野,打破隔膜,与其他商家跨界合作;政府和企业要鼓励和奖励个人创造,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开发新型旅游创意;另外还要发扬美学,把地方美学思想融入茶旅建筑,并在自然界中构建,寻求艺术与自然的结合。
茶旅一体化在发展茶产业、茶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的同时,要依据地方特点来发展,要坚持实践,实事求是。
[1] 蒋三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M].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 章传政.安徽省茶文化创意发展研究[C].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3] 杨江帆,林晶晶,梁雯婷,等.文化创意与茶产业的发展[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0(4):37-40.
[4] 农博集团.茶旅一体化生态游兴起,茶旅一体化丰富旅游新业态[OL].搜狐财经,2017.
[5] 陆继儒.建设茶旅核心目的地,推进安化茶旅一体化——兼对安化黑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J].安化黑茶,2016(15):24-26.
[6] 杨奕望,李文彦.“跨界思维”与中医的跨学科思考[J].中医杂志,2013(23):196-198.
[7] 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蒋文倩)
S571.1
A
1006-5768(2018)03-139-006
2018-06-06
贵州省教育厅规划课题(基金编号:2015C038)
1.肖正广(1997-),男,贵州安顺人,学士,研究方向:茶文化与贸易。2.孔令媛(1998-)男,贵州遵义人,学士,研究方向:茶文化与贸易。
邓燔(1984-)女,贵州都匀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生态环境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