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碳酸盐岩微相分析

2018-03-26何碧云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马五亚段白云岩

何碧云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 710065)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部,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经发现了5个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大气田,主要分布于伊陕斜坡中北部地区[1]。富县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伊陕斜坡之上,长期以来,富县地区主要是在中生界找油,2000年后逐渐转变成为油气勘探并重,在古生界则主要以找气为主[2]。据统计,世界油气产量的60%也来自于碳酸盐岩储层[3–5]。中国石化自 1999年在该地区部署了钻达古生界的探井,钻探结果表明,奥陶系马家沟组具有良好的天然气显示,马五段各井试气后都获得一定天然气产量,表明研究区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本次研究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分析等实验手段,划分出研究层位的沉积微相,并进一步绘制出岩相古地理图,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碳酸盐岩岩石类型

依据古生物特征、沉积旋回及区域性标志层,将奥陶系马家沟组分为6个岩性段,自下而上为马六段至马一段,多数钻井并未钻穿马五段及下伏地层,其中马五段是最重要的含气层段[6],也是本次研究的目的层段。碳酸盐岩是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马家沟组最主要的岩石类型,主要矿物为方解石和白云石,按照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的不同,将碳酸盐岩分为石灰岩类和白云岩类[7]。研究区的岩性主要为:泥晶白云岩、泥质灰岩、岩溶角砾白云岩、泥晶砂砾屑白云岩、亮晶鲕粒灰岩、含灰白云岩、云灰岩等。

2 沉积微相分析

2.1 沉积相划分标志

相标志是相分析的基础,是对沉积环境具有指示意义的地质记录,包括沉积岩的颜色、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和剖面特征等[8–9]。

(1)颜色标志。岩石颜色是最直观的相标志,如紫色、红色、黄色、灰黄色一般形成于氧化环境,深灰色、灰黑色、黑色一般形成于还原环境,绿色、灰绿色、灰色一般形成于弱氧化一弱还原环境。研究区岩石颜色主要以灰色、深灰色为主。

(2)岩性标志。泥晶白云岩是研究区的主要岩石类型,指示研究区发育了大量的潮坪泥云坪环境;泥晶砂砾屑白云岩:该种岩石类型发育于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为潮坪风暴岩环境。

(3)构造标志。研究区碳酸盐岩发育了丰富的沉积构造,如:缝合线构造、鸟眼构造。缝合线构造是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其形成与成岩后生阶段的压溶作用有关;鸟眼构造大小都为毫米级,形态似鸟眼睛,被认为是潮上带的重要相标志。

(4)古生物标志。碳酸盐岩中往往发育大量的古生物,不同种属的生物生存的环境不同,发育的生物的类别、数量、形态、结构亦有差别。虽然研究区的岩石中生物含量较少,但在显微镜下发现有介形虫、海百合等。

2.2 微相类型

在精细的各种相标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该地区沉积环境的研究,进行典型钻井岩心相的详细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沉积微相划分方案,认为研究区总体为台地背景下的局限–开阔台地亚相,并可进一步识别出7个沉积微相类型(如表1)。

表1 研究区沉积微相划分

3 单井相分析

在沉积相标志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单井岩性解释结果,以延718井的单井相为例进行了分析(图1),总体上认为研究区属于碳酸盐岩台地下的局限开阔台地亚相,其特征为:

马五5亚段:岩石类型主要为白云岩夹少量泥质,上部反映潮下环境,下部反映含泥云坪微相;马五4亚段:上部主要为白云岩,反映潮下环境,下部含少量灰岩及少量泥质,反映含灰含泥云坪;马五3亚段:上部含部分泥质夹少量石膏,反映含膏含泥云坪微相;下部主要以白云岩为主,反映潮下环境;马五2亚段:主要为白云岩夹部分石膏及少量泥质,反映含膏含泥云坪;马五1亚段:该层段被剥蚀,结合前人对该地区沉积环境的相关研究,可以推断出其应属于云坪。

图1 延718井沉积相分析特征

4 沉积微相展布及演化特征

在沉积微相划分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所有单井相的详细分析,以及对地层厚度的统计,编制了马五1~马五5亚段的沉积微相展布图,其特征如下:

4.1 马五5亚段(图2)

研究区西南部小部分被剥蚀,其他地方均存留,地层厚度0~25 m,北部地层厚度最高可达25 m,范围广泛;中部地层厚度最高可达15 m,范围广泛;东南部地层厚度最高13 m,范围较广泛。马五5亚段属于海进期,自古隆起往北部及东部依次发育局限台地亚相及开阔台地亚相,在延699井附近发育含膏云坪微相,延623、延718、延1053井附近属于潮下环境,延728井附近发育含灰云坪微相。

图2 马五5亚段沉积微相展布

4.2 马五4亚段(图3)

研究区西南部部分被剥蚀,其他地方均有存留,地层厚度0~30 m不等。北部地层厚度最高可达30 m,范围局限,仅在延104及延623井附近出露。中部地层厚度最高可达20 m。东南部地层厚度最高25 m,范围局限,且以宜6井为界以对角方向向两边减薄。西南部部分被剥蚀,但延571、延625及延706井附近马五4亚段有残存。马五4亚段沿剥蚀区附近大部分发育含泥云坪微相,在延719井附近发育含膏云坪微相,区域东北部发育开阔台地亚相,延1053井附近发育含灰云坪微相。

4.3 马五3亚段(图4)

研究区西南部及东部部分被剥蚀,其他地方均有存留,地层厚度0~46 m。北部地层厚度最高可达20 m,范围广泛;中部地层厚度最高可达20 m;东南部地层厚度最高46 m,范围局限,且以宜6井为界以对角方向向两边减薄。研究区西南部延571及延706井附近马五3亚段有残存。马五3处于海退期,未剥蚀区基本为局限台地亚相,沿剥蚀区往东发育部分含泥云坪微相,北部延1071井附近发育含膏云坪微相,沿剥蚀线往东在延716、延717井附近也发育含膏云坪微相。

图3 马五4亚段沉积微相展布

图4 马五3亚段沉积微相展布

4.4 马五2亚段(图5)

研究区一半地层被剥蚀,北部及东南部有残存,残余厚度0~8 m。西南部延571及延706井附近马五2亚段也有残存。马五2亚段也属于海退期,自古隆起往北部及东南部水体逐渐加深,发育开阔台地亚相,在延570、延718井附近发育含膏云坪微相。

图5 马五2亚段沉积微相展布

4.5 马五1亚段(图6)

研究区大部分遭受被剥蚀,仅在北部及东南部残存,残余厚度0~24 m。北部残余厚度最高可达24 m,范围局限,仅在延263井附近出露;东南部残余厚度最高20 m,范围较广;西南部延571及延706井附近马五1亚段也有残存。马五1亚段处于海退期,未剥蚀区大部分为局限台地亚相。

图6 马五1亚段沉积微相展布

5 结论与认识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碳酸盐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主要发育局限–开阔台地亚相。进一步划分出的主要微相类型有:潮坪泥云坪微相,潮坪碎屑滩微相,潮坪岩溶微相,潮坪风暴岩微相,膏云坪微相,灰泥坪沉积微相、潮坪、灰、泥、云混杂沉积微相。马五段沉积期,华北地台地处赤道附近,古气候较为干热,海平面相对下降,具有快速海侵和缓慢海退的特征,大面积的潮坪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沉积特征。

[1] 刘宝珺.沉积岩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

[2] 李兆杨,范萌萌.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油层组沉积相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1):106–110.

[3] 王全,郭煜,牛哲.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延长组原油地化特征[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7,31(1):57–61.

[4] 范萌萌,卜军,曾家明,等.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4):9–14.

[5] 付国民,赵俊兴,张志升,等.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物源及沉积体系特征[J].矿物岩石,2010,30(1):99–105.

[6] 李士春,冯朝荣,殷世江.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沉积体系与油气富集[J].岩性油气藏,2010,22 (2):79–83.

[7] 张鸣,王全.直罗油田埝沟区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32(10):10–12.

[8] 张鸣,张云腾,王莉.直罗油田张家湾区长8段储层四性关系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29(3):45–48.

[9] 王全,章成广,刘兴礼.塔中4油田CⅢ油组含砾砂岩段储层四性关系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5):86–89.

[10] 雍世和,张超谟.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80–100.

猜你喜欢

马五亚段白云岩
一袋绿豆
白云岩筑坝的难点和措施
苏里格气田东区马五5储层白云岩成因机理分析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白云岩储层研究
KL油田沙三下亚段混合沉积特征及演化
板桥- 北大港地区沙一下亚段高频层序格架与沉积体系
起舞
渤中X油田沙一段生物碎屑白云岩井场识别方法
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模式
裂缝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以渤南洼陷沙三段下亚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