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老旧住区智慧养老改造分析
2018-03-26应佐萍
应佐萍,章 简
YING Zuoping, ZHANG Jian
1 老旧住区现状
1.1 老旧住区内涵
老旧住区是对建设年代较长、外观陈旧、配套缺乏的住宅区统称。2007年国家住宅与城乡建设部《建设部关于开展旧住宅区整治改造的指导意见》中界定:旧住宅区是指房屋年久失修、配套设施缺损、环境脏乱差的住宅区。基于此内涵,各地结合城市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界定依据。如北京市将1990年(含)以前建成的、建设标准不高、设施设备落后、功能配套不全无长效管理机制或1990年后建成却存在上述问题的住宅区统称为老旧住区。杭州则将1999年以前建成的成套住宅房屋归为老旧住区范畴。
本文认为老旧住区界定应结合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为方便统计,所指老旧住区涵义为2000年以前建成的,仍在使用,建造标准低、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现阶段正常生活需求的住宅住区。
1.2 老旧住区现状
据统计,截止到199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老旧住区约15.9万个,占地面积超过20.3亿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5亿平方米,涉及居民4231万户。浙江省2000年老旧住区建筑面积列全国前十,老旧住区数量居于中上。如宁波市1999年,11个县(市、区)城镇实有房屋5376万平方米,市区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共有房屋2506万平方米,住宅1548万平方米。
目前,浙江省“十三五”养老体系基本为“9073”,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和3%机构养老。据调查,居家养老的载体80%来自于现有居住社区的适老化改造,其余为适老化住宅和其他地产。
老旧住区一般位于市中心老城区,区域优势明显,城市交通、医疗、商业等配套成熟,住宅区人口密度高,邻里熟悉,生活便利,有利于老人心理和情绪。因此,老龄化程度远高于新区或新市中心。但同时,老旧住区建造标准低,年代长,面积小,基本是多层无电梯,住区配套差,无障碍性设备设施缺乏,空间规划和功能落后,物业服务缺失,已无法满足老人正常生活需要。
2017年国务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强调住宅社区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如推进无障碍通道、老年人专用服务设施和多层加建电梯及适老化路牌标识、适老化照明等建设改造,营造老年宜居环境、构建社区居家养老信息网络和提升服务能力建设。
2 老旧住区居家养老调研分析
为切实了解老旧住区养老和智慧改造问题,课题组调研设计了两份问卷,分别为《老旧住区适老化改造调研问卷》和《智慧养老社区建设调研问卷》,考虑到受访对象为年龄较大人群,故问卷设计比较浅白,数量不多。在杭州、嘉兴和舟山地区调研样本220份,回收210份,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88.6%,符合调研要求。
2.1 调研样本分析
调查人群中男性占比49.12%,女性占比51.88%,性别比例合理。样本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59.44%,其余为50~60岁人群(这部分人群中有一半以上女性已退休)。调查样本中大部分月收入在3001~5000元,健康情况良好以上的占比56.48%,10.42%的受访者比较体弱。调查发现,家庭养老意愿占比超过75%,其次为社区养老占比14.98%,而机构养老意愿人群大多集中在50~60岁受访者。
2.2 老旧住区居家养老适用性问题
2.2.1 多数为多层无电梯
调查数据显示,82%受访者所在住区无电梯,导致15%老人上楼经常感到不便,62%的受访者表示偶尔感到不便。因此,64%受访者认为所在住区现状不适合养老,适老化改造需求迫切。
2.2.2 缺乏养老基本设施
安全是居家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子女最担心关注的。调查发现,多数住区缺乏诸如无障碍、呼叫报警等设备设施。见图1。
图1 老旧住区养老设施缺失比例
2.2.3 居家养老独立性意愿
调查显示配偶老人优选方式为自己居住,占比56.8%,希望与子女同住的仅占5%。但同时希望与子女相隔不远,有一定的交往,彼此独立又联系,对亲情依然注重、渴望,希望子女经常回家看看。调查得出独立居住老人与子女理想居住距离的意愿度见图2。
图2 老人与子女理想居住距离的意愿度
2.2.4 适老化改造意愿
在“以下哪些是您认为最需要改进的适老化设施?”问题中,美化环境与增设休息设施(53.3%)、增加老人救助设施(52.5%)、增加社区老人照料服务(50%)位列前三。其余如墙面加扶手,增设无障碍通道(42.5%)和增加公共设施和活动场地(37.5%)等也被受访者多次提及。反而加装电梯意愿不强,仅30%受访者选择,进一步访谈得知,费用和不同楼层是受访者的疑问所在。
2.3 老旧住区智慧养老改造分析
2.3.1 智慧养老概念
智慧养老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智慧养老社区将物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于社区养老服务,以不改变老人生活环境的居家养老为基础,构建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借助“养老”和“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将政府、医疗机构、服务商、个人、家庭连接起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为养老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创新服务模式。
2.3.2 智慧养老认知
课题组在这部分设置了2个单选问题,即“您所在住区适合养老吗?”和“您了解智慧养老吗”。结果显示64%的受访者认为所在住区不适合养老,同时只有8.42%的受访者了解智慧养老,24.21%的受访者居然完全不知道,听说过的也仅有31.58%。说明智慧养老的社会认知度很低,居住区的适老化程度较低,如何推广智慧养老观念,如何改造现有住区的智慧养老环境进而匹配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是营造智慧社区的重点。
图3 智慧养老社区调研结果
2.3.3 智慧养老建设
课题组去除完全不知道智慧养老受访者外,向其余受访者讲解了智慧养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智能产品等知识,并对这部分人群实施了调查。问卷主要设计了3个多选项问题,分别是“您认为有用的智能设施”、“您最希望拥有的智能产品”和“您认为影响您使用智能服务的主要原因”。调研结果见图3。
2.4 调研结果分析
2.4.1 老旧住区适老化改造迫切
住区是居家养老的载体,受传统文化影响,现阶段多数老人选择在熟悉的邻里环境和成熟的老城区居家养老。而多数的老住区缺乏养老设施设备,不适合养老,导致70%的老人担心养老生活。因此,老旧住区的适老化改造无疑是解决两者矛盾的关键路径。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改造需求越来越迫切。
2.4.2 智慧住区建设任重道远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文化程度、观念等原因,智慧生活似乎与老人关联度不高,导致老人对智慧养老的认知度很低。费用、隐私和使用能力阻碍着老人对智慧服务的意愿,但同时老人又迫切需要安全报警、健康监测等智能设施设备,子女需要依托社区载体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所需的医养康复等生活服务,以减轻无暇分身照顾的压力。智慧养老要融入家居社区,需要政府、机构和社会多方合作、宣传,让老人看到、听到、享受到,才能获得支持和主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服务共享的社区智慧养老系统建设的宗旨。
2.4.3 多元化建设智慧养老住区
智慧养老住区改造投资主体少,市场化程度低,成本费用又是阻碍居民改造意愿的主要障碍,因而推进速度不理想。为缓解日益加剧的老龄化和抚养比之间的矛盾,加快老旧住区智慧适老化改造,需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方式,如将住宅维修基金和节能改造、智慧城市、社区养老设施等多种专项资金用于老旧住区的改造与建设;或采用PPP合作模式建设适老化智慧住区,利益共享;探讨不同改造经营模式,提高改造经济效益,吸引居民、开发商和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
2.4.4 适老化改造线上线下融合
为弥补老人不会使用智能产品对智慧服务推广的影响,除针对性的宣讲、示范外,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需要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如集中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备设施,集约提供多个老旧住区多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结合日间照护、医疗护理、居家社工服务和智慧服务平台打造小机构、大社区、零距离、全天候的O2O居家养老服务改造模式。
3 结 语
老旧住区改造涉及千家万户,关联着城市的有机更新。住区的适老化改造,顶层设计为先,完善适老化改造的政策保障和推进机制,构建不同老龄化程度及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和不同生活方式地区的差异化实施路线图。可以试点先行,先易后难,硬件方面重点改造如老人关注的扶手、安全报警和无障碍通道等。软件方面则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为载体,以“资源集约 服务互联”为理念,依托网络整合资源,通过全托式集中照护长者之家、日托式日间照料中心、助养式居家养老和老人助餐食堂等方式,联结街道、居委会、社区、社区志愿者和居家老人,打破“9073”、“9064”养老壁垒,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1]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Z].2017-02-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开展旧住宅区整治改造的指导意见[Z] .2007-05-16.
[3] 王学进. 智慧养老:需要智慧规范 [N].绍兴晚报,2017-12-04(5).
[4] 徐知秋. 基于持续照护社区理念的老旧住宅适老化改造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