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河道系统整治与建设讨论研究
2018-03-25施慧秀
施慧秀
上海祥阳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2150
正文:
1 前言
崇明岛因水而生、依水而兴,岛内河网密布,纲目分明,排列有序,以环岛运河和29条南北向竖河为骨架,连接了601条、长度1462.38km的镇级河道,13457条、长度6140.09km的村级河道构成了岛内河网输水和调蓄系统。
未经整治的土质河道,经过多年的雨水及引排水冲刷加上崇明岛土质松散,河道边坡坍塌、河床淤积情况严重,此外,随着经济和生产的发展,河道及周边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进入新千年以来,崇明岛河道系统整治与建设工作也逐步启动、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
2 崇明岛河道整治发展历程
从崇明岛开始实施河道整治工程至今,时间不到20年,最初的整治目的也比较单一,主要是为了清淤防坍,确保河道最基本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整治的目标逐渐兼顾到河道景观功能;发展至今日,河道整治要秉着生态保护、生态发展的总原则,全力改善水环境,建设生态水系景观,在实现河道引排水基本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河道的景观、休闲、生态的融合作用。崇明岛实施河道整治工程之初,工程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新建硬质护岸来护土防坍,通过河道疏浚来扩大河道过水断面及调蓄量;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河道整治除了实施基本的防坍清淤工程之外,逐渐增加了河道景观建设;近年来,治水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河道整治不仅仅限于解决河道表面存在的问题,还要摸清河道本底,进行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改善水质,同时配套绿化景观、休闲亲水等设施,提升整体水陆域环境。
3 近年来崇明岛河道整治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崇明依托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试点工程、黑臭河道整治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在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这一新的历史起点,对河道治理模式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崇明河道按所处位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居民集聚区、农林种植区及主干道路带,三类不同区域的河道整治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与周边环境相适宜。
3.1 居民集聚区河道整治
崇明有众多村落沿河而建,居民沿河而居,居民生活与河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处于这些区域的河道有一些共同点,比如,为方便浣洗及取水,沿线多建有水桥,为方便出行,河道上会搭建一些跨河的简易便桥,还有河道岸坡及堤顶上经常被老百姓占用种植农作物等。针对这块区域的河道整治,河道护岸的设置通常会考虑预留水桥的位置,后期统一配套水桥建设,确保居民的用水方便;对一些跨河的简易便桥,考虑安全性及居民出行的需要,可改建为景观拱桥,既方便了通行又增添了景致;对于在河道范围内种植农作物的行为应加以劝阻,恢复植被绿化。居民集聚区河道整治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建设生态性公共空间为目标,两岸绿化布置尽量根据当地居民及游览者等人类活动的行为规律,从视觉角度、观赏路线、活动范围等进行合理安排布局,以人的活动规律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绿化可采用水生、陆生植物搭配种植,一方面可以丰富植物品种,打造植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涵养水土。同时,可以配置一些滨水步道、亲水平台等设施以供游憩。
此外,对河道环境应进行综合治理,拆除沿河违章搭建,禁止垃圾随意入河,对入河排污口进行截污纳管,近两年,崇明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3.2 农林种植区河道整治
崇明岛上耕地面积占比较大,许多河道分布在林地田间,这部分河道本身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有着丰富的生物群落,但是由于农业面源污染,水体呈富营养化趋势。对这类区域的河道整治重点在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以及水质改善。护岸结构型式方面尽量减少工程痕迹,接近自然,更多地使用土石、树木等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元素,具有透水性,护岸前后水体能够进行交换。河坡护砌材料采用有空隙的结构,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又给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生物链。水质净化主要可采取植物净化措施,如配置水下森林(沉水植物搭配挺水植物及水生动物),种植沉水植物群落不但能有效地吸收水中营养,还可以固定底泥,完善河道的生态环境,为水生动物提供附着和取食场所。下层沉水植物群落形成后,可导入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完善生态系统结构,使得河道水体能够形成一个可自我维持、良性循环、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同时,有选择性的搭配挺水植物,漂浮植物群落等,形成景观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挺水植物景观。另外,对原有长势良好、体态优美的树木尽量予以保留,避免破坏,保持原有的自然风光。
3.3 主干道路带河道整治
崇明岛内有横贯东西的主干道路,如陈海公路、北沿公路,纵贯南北的主干道路,如建设公路、港沿公路等,这些主干道路交通量大,来往游客众多,因此对于这些道路沿线的河道,它们除了承担防汛排涝的基本功能外,还是崇明的门户担当,向八方来客展示崇明的风采。因此,针对这些河道的整治建设,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应着力打造观赏性、游览性较强的沿路景观带。护岸型式下部结构主要以护土防坍为主,一般常用的是桩基础,上部结构可以多样化,例如可以采用卵石护坡,生态石笼护坡,仿木桩护坡、生态袋护坡等等。绿化配置采用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搭配,高中低不同层次色叶植物搭配,常绿半常绿搭配,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达到层次感和色彩感双重视觉效果。另外还可以选择场地开阔处打造节点景观,种植造型丰富的组团绿化,配置凉亭、雕塑等小品,设置座椅等提供休憩,吸引游客驻足观赏。
4 结语
水环境是崇明岛重要的发展基础之一,水环境的改善和提升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关键一环。从崇明岛兴起河道整治工程至今,整治的目标在不断完善和更新,整治的手段也随之不断地丰富和改进,整治的成效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通过河道整治与建设,在实现引排水基本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河道的景观、休闲、生态的融合作用,力争工程建成后,达到“水清、坡洁、岸绿、景美”、“鱼游、蛙鸣、鸟飞”的生态和谐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