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时尚产业文化内涵提升研究
2018-03-25李采姣
李采姣
我国时尚产业文化内涵提升研究
李采姣
(宁波大学 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我国时尚产业发展一直面临的瓶颈问题是对文化内涵挖掘的缺失。这不仅导致我国时尚产业在国际同行竞争中的劣势,同时还丧失了在国际时尚产业界的话语权。因此,如何提升时尚产业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在同行中的竞争力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顺应时尚产业的发展趋势,提高产品设计中的创意能力,走品牌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逐步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时尚文化发展之路。
时尚产业;文化内涵;附加值;创意
近几年来,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时尚产业正处于快速崛起的阶段。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时尚产业几乎没有在国际上具有强大影响力和领导力的超级品牌,而且我国的时尚产业受国际时尚体系影响,以模仿和复制主流时尚品牌的产品为主,缺乏原创性与独立自主的设计能力。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时尚产业起步较晚,而欧美等其他时尚产业发达地区已经把握了全球时尚潮流的领导权;另一方面,我国还没有真正把握时尚的内涵,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没有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如何提升我国时尚品牌的文化内涵,增加时尚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提高时尚品牌的竞争力,对于当下我国时尚产业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时尚产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时尚产业的现状
先进发达的时尚产业已成为一个国家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最直接的反映,也是每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之魂。要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形象,扩展城市影响,塑造城市精神,就要将最先进最发达的经济、文化、科技,高度集聚到城市生活的一个焦点,时尚产业就是最好的载体。[1]
我国时尚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四个背景。第一,时尚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推动力。2009年7月22号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它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新兴的战略产业进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潮。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处在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期,时尚产业虽然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全部,但是其融合性、创新性及其集群效应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也是可以预期的。第二,各地区的产业升级迫切需要时尚研发、设计的支持与引领。香港、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广州等地都把发展时尚产业写入了纲领性的文件之中,作为城市产业发展的风向标。第三,时尚创意产业发展是国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随着传统制造业优势在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的丧失殆尽,就业岗位风险增大,产业结构转型亟需加快步伐,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第四,我国居民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时尚产品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就目前来看,极低的劳动力成本、极高的投资率造就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然而,在我国奇迹的背后,是就业困难、投资效益低下和环境恶化。我国面临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处在转型期的时尚产业承担着解决就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投资回报、发展绿色GDP的重任,尤其在城市化加快的进程中,对于城市竞争力的培育,时尚产业更是首当其冲,有影响力的世界型城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时尚产业最集中和最发达的地区。
(二)时尚产业的存在问题
有学者认为,新兴的时尚产业是我国经济转型的破冰船。因为时尚产业不是依赖于科技的创新,而是以人的创意创新能力为成本,是具有文化艺术特征的第三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影响力和整合性。不仅如此,时尚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具有较大空间,甚至轻松超过很多传统产业。因此,加快时尚产业发展不仅是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产业升级的重要保证。总起来看,有以下几大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1.发展时间短,各方面均不成熟。我国的时尚产业发展只经历了短短几十年时间,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可借鉴。但处在大力发展创意经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调整产业结构,优先扶持第三产业就显得尤为迫切。而作为第三产业组成部分之一的时尚产业的兴起正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样,也正是因为这种需要,反而促进了我国时尚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时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政策,我们应多借鉴其他时尚大国的发展经验,如政府应在市场准入、税收制度、借贷扶持等方面给予时尚产业更多的优惠政策,并且要兼顾人才资源、配套设施等方面,促进时尚产业的长久发展。
2.创新能力弱,产业转化亟需加强。时尚产业的核心是创新和创造力。因为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正确加以引导和开发,不仅能创造高附加值的经济效益、促进就业人口的增长,还能提高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时尚产业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这也是近几年来,我国时尚产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如何把时尚产业转化成巨大的社会财富,对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支柱作用,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化对时尚产业的深刻认识和精准研究,要把发展时尚产业同提升产业结构、贯彻“科教兴国”主战略相结合。
3.运作涉及面广,许多现象有待深入探索。诸如研发机构如何集聚,与制造企业如何对接,时尚产业集群如何构建,相关的公共服务载体如何做好知识产权保全,项目包装与价值评估如何进行,如何集聚高端人才,如何引导消费、如何提升时尚产业的文化内涵等等。这些是目前时尚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所在。这其中,提升时尚产业的文化内涵是当前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也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二、提高文化内涵的意义和作用
(一)文化内涵提升时尚产业竞争力
文化内涵是增强我国时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为时尚产业不仅仅是一种设计与创意的传达,也是一种设计理念与生活方式的输出,更是让几千年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在我国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的交往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印象只是停留在粗浅的层面上,有些甚至把国人一致认同的糟粕当成精华在传播,完全理解不了里面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是时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内涵的支撑,时尚产业必然走不长远。
我国历史悠久,大量独具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可作为时尚设计素材。这其中,国画和书法就是我国所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承载着国人太多的情感和期盼,也是值得深挖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载体之一。[2]当时尚产品被赋予文化内涵时,便具有了独特魅力;当我国的时尚产品具有独特中国文化和中国魅力时,其价值也会因此提高。因为时尚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单一的。时尚之所以出现,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要满足部分人的求异欲,所以时尚是多样的。而掌控时尚潮流的那些国家也不能完全满足所有人的时尚需求。因此,对于我国时尚产业来说,形成自己的时尚文化,树立自己的时尚风格,远比抄袭复制他国的时尚产品,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自身在国际时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对于我国年轻的设计师来说,不仅要吸收外来文化,更应重视本民族的文化宝藏,抓住时代的机遇让中国设计“走出去”,建立我国的时尚品牌,才能提高我国时尚产业竞争力,实现我国时尚产业长久的繁荣发展。
注入文化内涵的时尚产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就具有一定优势。不妨试着先打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时尚产业“走出去”,不能单打独斗,无病呻吟,而要从生活方式、消费理念等全方位展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如时尚与文化的结合、时尚与科技的结合、时尚与新媒体的结合等。我们不光是展示时尚,更要展示时尚生成的过程。从设计到制作到成品,每一道工序都可以展示;从搭配到组装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敞开。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时尚所阐述的中国精神一定是深入人心地;二是政策的引导。国与国层面,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两国间的经贸关系,建立起政策、商界和社会间的对话机制;时尚产业层面,可进一步展开品牌、销售、设计等方面的深入交流。毕竟品牌的创作理念和原创性是时尚产业的重中之重。一个成熟的时尚品牌,工厂和产品固然重要,但顶级创意总监、摄影师、化妆师、发型师、建设分销体系等一些理念性的地方也是断然不可忽视的;[3]三是文化的指引。时尚产业只有高举文化的旗帜,才能在世界的时尚舞台上彰显中国气魄和历史文脉。倘若离开了中华文化的根基,时尚产业就会如同浮萍一般,飘在水中,永远无法接地气。所以说,时尚产业要想真正地走出去,必须以文化为载体。只有在文化的指引下,我国的时尚产业才会有厚度、广度和深度,才会有别于世界各国的奢侈品牌,展示出中国式的迷人风采,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二)文化内涵提高时尚产品附加值
产品附加值指除产品本身固有价值外附属于产品之外的所有价值,包括品牌价值、技术价值、管理价值、营销价值、文化价值等。这些价值都是通过人类的聪明才智而创造的,具有不可复制性。所以,产品附加值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和独特性。那么,如何看待时尚产品的附加值呢?
时尚产品附加值的产生来源于各方面,而不仅仅局限于设计师的智慧。它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包括设计师的原创设计,生产出来的实物与设计概念的相符合程度,以及包装宣传、文化内涵等。这其中,当文化内涵与时尚紧密结合时,就能给消费者带来巨大想象空间,就能为时尚产业带来巨大利益。如著名的“达利包”。这是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通过法国老牌皮具品牌Lancel专门定制的手袋,以表达他对妻子的爱意。可见手袋盛满了深情厚意,加上达利的个人影响力,便成为当今Lancel的经典款式——“达利包”。另外,时装大师Yves Saint Laurent的代表作蒙德里安连衣裙,灵感来源于荷兰抽象艺术大师Piet Cornelies Mondrian的《红黄蓝构图》。这一跨界合作成为了当代时装史上的经典案例。而Yves Saint Laurent的不服输精神是圣罗兰品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到高峰的重要依托。可以这么说,没有Yves Saint Laurent,就没有圣罗兰品牌日后的经典重现。Yves Saint Laurent深爱中国传统文化,其1977年到中国旅行后推出的YSL Opium香水是经典中的经典,一经推出即举世轰动,至今仍居世界香水排名前列。这是他从清代鼻烟壶造型中得到的灵感,那种暗香浮动、富有浓厚神秘色彩的气息给了他强烈的东方情调之感。事实证明,YSL Opium香水作为个性化香水的典型是当之无愧的,这也源于Yves Saint Laurent本人深厚的文化内涵。从YSL的案例中不难看出,文化内涵对时尚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的作用是巨大的。正因如此,时尚产品也越来越大胆尝试跨界合作,为自己汲取文化涵养,提高自身价值。如越来越多的时尚展在美术馆、博物馆举行,或者向艺术家邀约,共同推出限量版、纪念版商品等。
当然,我们心心念念要发展的时尚产业,并不是简单地生产奢侈品而已,更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中所包含的生态文明理念。一方面,在推进时尚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创意化的步伐中,要始终牢记生态文明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加以积极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另一方面,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到细微之处,尤其是不可触摸的、极为隐蔽性的地方。要知道,落实生态文明的理念,不能是粗放式地一带而过,而是要精细化地加以贯彻。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而是要结合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地域特色等隐性的条件加以引导。如此一来,生态文明的理念就能始终如一地存在于时尚产业之中,两者的融合定会相得益彰。而增加了生态文明理念的时尚产业,其附加值的含量更是无法估量的。
三、时尚产业文化内涵的提升路径
(一)立足优秀传统文化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对此,时尚产业应该成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排头兵。笔者认为,时尚是我们对生活更高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它是通过人类的天才设计与奇思妙想给生活增光添彩。当人们逐步享受简约、平和的生活方式,重新发现地方的特色和自然的力量,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幸福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就会成为一种常态,对时尚的追求就是对平时生活的一种精致态度的流露。[4]人们在满足当今社会物质的大前提下,会自觉将物质享受层面提高到精神享受层面,回归理性思考。几千年来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也可以跳出严肃、古老的固有框架,以时尚为载体,借助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活在当代。
时尚产业要立足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历朝历代的服饰文化、妆容文化、建筑文化、家居文化、国画、书法、工艺美术等诸多领域。让服饰在传承传统文化与创新驱动力中尽显中国风格,这是我国时尚产业得以快速提升的关键。因为传统文化只有介入到现实之中,才能体现其独特性;现实生活如果放弃了传统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就很难产生世界性共鸣。时尚若脱离了文化的支撑,就会和经典相去甚远,甚至永远不可能成为经典。相反,时尚产业如能充分体现和表达文化意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和弘扬达到新的高度,就能得到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滋养。可以说,时尚根植于文化,我国独具特色的丰富文化资源既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更多的鲜活元素,如青花瓷、红灯笼、水墨画等都可以给设计带来更多灵感,让设计具有独特韵味,让时尚充满更多精彩。尤其在当前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进行自信重塑阶段,我国的时尚产业发展可谓时机大好。
当设计给人以文化的内涵并直击每个人灵魂深处时,便会引起强烈共鸣。我们考察东京、京都、大阪、名古屋、奈良等地时尚企业,发现日本设计师在设计上都非常注重挖掘本国文化和细节的表达,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他们认为,设计就是要在细节处改善生活品质,哪怕一只杯子、一双筷子、一筒卷纸,都要考虑细节的精致。日本生产的一种纸尿布,未用时,平常无奇,而一旦尿湿,一道彩虹图案赫然显现,让人忍俊不禁。设计师巧用这样的创意细节,既直白地提醒父母,引起父母对孩子尿湿的注意,同时又把“雨后见彩虹”的幽默带进千家万户,实在是一举两得。而且,他们在设计上注重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传统图案、色彩、文字等都可以成为他们设计中的主要元素。总体上看,日本设计崇尚简约但不是简陋,追求精益而不是拼凑——这也正是他们立足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可见,时尚和传统文化的碰撞,要找到恰当的契合点,既要以一种舒服自在的形式设计表达出来,还要顺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地域特色和风俗习惯等。毕竟只有融入生活之中,让人们觉得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戴在手上、挂在家中也可以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文化和时尚的碰撞才算恰如其分、深入人心。
(二)注重中西文化融合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西文化的融合理应为我国时尚产业在国际舞台上谋得一席之地,打开崭新局面。在尊重西方审美理念、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中国风格的时尚产品,传播具有中国文化寓意的时尚理念,让中西文化碰撞出激情的火花。[6]
中国服装设计中,以丝绸文化、亚麻文化为代表的中国风格,可说是世界时尚舞台上一张名片,并且亚麻文化在我国至少经历了一万多年历史。我国不仅有专业从事亚麻纱线和亚麻布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知名企业,也有专业从事丝绸面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知名企业等。如何将西方抽象元素、现代风格和东方吉祥图案、古典气息等融为一体是现代社会潮流瞬息万变的背景下,必须要深入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在经历了多元化设计的冲击之后,人的视觉体验已眼花缭乱、疲惫不堪。干净、简约的设计由于贴近生活、亲近自然,反而给大众带来了纯真、舒适的新鲜感觉。如曾获国际红点设计大奖的家居利萨伯系列,就是采用白蜡木贴面桌面和实心桦木桌腿,给房间带来一种温暖自然的感觉。再加上白蜡木纯天然、经久耐磨、纹理图案各不相同等特色,使每张桌子都成为独一无二的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又如珠宝品牌蒂芙尼,设计师将传承百年的激情与匠心融汇到创作之中,大胆地以字母“T”为主要线条,摒弃过多华丽的装饰,打造出多款极具标志性的经典设计,不仅现代时尚感十足,而且简洁大方。可以说,利萨伯家居系列和蒂芙尼珠宝系列是现代设计和中西文化相互融合最为成功的例子之一。而在服装设计领域,中西文化的融合更是比比皆是。如被西方时尚界誉为“鬼才设计师”的约翰·加里亚诺,就一直对东方文化心怀敬意。早在2002年11月,他就曾率Dior设计团队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进行为期三周的采风,非常痴迷东方文化。随后,在其2003年的Dior春夏高级定制秀场上,他用东方元素的组合惊艳了整个西方时尚界。中国丝绸的典雅,中国刺绣的高贵,加上夸张的京剧脸谱以及热烈的中国红,使整个秀场沸腾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之中。
当然,注重中西文化融合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环保的重要性。只有在尊重环保的基础上进行时尚生产,才能走得稳妥。首先,时尚产业所选取的材料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其次,应尽量使用人造毛皮等原材料进行设计与生产,切不可使用野生动物的皮毛或骨骼等,以保护生态平衡与生物的多样性;第三,时尚产业所产生的装饰、包装材料等消耗巨大,应多采用可再生材料,以减少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切不可用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橡胶等简单替代;最后,服装生产所需染料应使用环保无毒无害的染色剂,并对甲醛残留、卤化染色载体等有害物质进行严格把控,切不可用高成本过度消耗全球资源与能量。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高度发达,人们的审美观念与消费观念逐渐成熟后,开始意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如果将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建立在吸收和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便可以创造出新的时尚产业文化,从而改变受众的消费主题,引领现代化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时尚产业不同于其他传统产业,它与其他领域没有明显界限,并非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而是对各类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以创意、设计、制作、传播等方式,生产出独特的产品和产业运营模式,来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消费时代的象征。从本质上来说,文化是时尚的基础,时尚来源于文化。因此时尚是关于生活的文化,而文化又是时尚产业中最具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元素之一。而我国正处在建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发展第三产业的关键时期。中国时尚要想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成为时尚大国,就需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时尚文化之路,树立起具有长期性、独特性的时尚风格。我们应通过文化创新提升时尚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品牌化发展增加时尚产业的附加值,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时尚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将我国时尚产业发展成为一个由文化创意、品牌价值、科学技术等多方位驱动的产业经济。我国新一代时尚设计师也应具有国际视野,不仅要向西方传统时尚大国学习成功经验,更要把目光集中在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中,将我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审美传统,融入到现代的时尚设计与品牌概念之中,把“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我国时尚产业才能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从而走向世界引领全球时尚潮流。
[1] 王受之. 时尚时代[M].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8.
[2] 华梅. 人类服饰文化学[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5.
[3] 布兰奇·佩尼. 世界服装史[M]. 沈阳: 辽宁科技出版社, 1987.
[4] 李泽厚. 美的历程[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6.
[5] 高长春. 时尚产业经济学导论[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1.
[6] 卞向阳. 时尚产业与城市文明——城市背景下的时尚力量[M].上海: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0.
[7] 三浦展. 第四消费时代[M]. 马奈, 译.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14.
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Fashion Industry in China
LI Caijiao
(School of Pantianshou Art Desig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China)
Lack of in-depth probing into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has remained to be one of the bottlenecks in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China’s fashion industry. This existing shortage not only places China’s fashion industry in vulnerable situation in competition against international peers, but also it puts China in danger of losing right of saying in the global fashion industries. Therefore, how to enrich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for the industry so as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in peers has become an urgent issue on agenda. We are convinced that catering to the global trend of fashion development, upgrading the innovation capacity in fashion products design, and staying on the track of persistent brand-advertising and conglomeration will be the correct way of exploring and deepening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in fashion industry with distinctive self-characteristics.
fashion industry; culture connotation; added value; renew
2018-07-12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053)
李采姣(1973-),女,浙江台州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术学及创意产业等研究
G 124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8.06.013
2096-059X(2018)06–0084–05
(责任编校:彭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