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机井灌区引入社会资本的实践探索
2018-03-25张翠艳王荣勇
张翠艳 ,王荣勇 ,王 欣
(1.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014;2.齐河县水务局,山东 齐河 251100)
德州市齐河县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指导,探索解决农田水利 “谁来投”“谁来建”“谁来管”问题的新途径。
1 基本情况
齐河县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和管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区位于齐河县焦庙镇,涉及7个行政村548户2940人,耕地面积352.8hm2,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灌溉方式以引黄补源、井灌为主。项目区安装中心支轴式喷灌机9台、配备卷管绞盘式喷灌机22台和布置固定式喷灌21处,分别覆盖耕地面积136.7hm2、172hm2、44.1hm2。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组织保障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支撑、单位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共同合力推进。研究出台及批复包括水权、水价、产权改革、节水激励机制等相关政策文件,控制规避风险,争取最大效益,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支撑。
2.2 积极吸引投资
试点工作中,分清政府和社会资本各自责任和管理权限。政府主要负责水源工程建设,社会资本主要负责田间工程建设、运行和管理。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共担,并保障社会资本最低收益。工程总投资1012万元,其中,水源工程637万元全部由省财政筹集,田间节水灌溉设施投资375万元,由省财政与社会资本按照4∶6分担,省财政投入15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225万元。为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确定8%为社会资本的年均收益率。
2.3 规范项目运营
社会资本方和农民用水协会成立农业灌溉专业合作社,作为工程运行管理的主体,按出资比例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合作社以用水户为服务对象,提供及时可靠的农业节水灌溉服务,同时负责节水灌溉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来源主要是水费及以水利服务为依托的综合经营收入等。
2.4 完善政策机制
一是完成初始水权分配。县政府出台《试点项目水权分配管理办法》,将县域水资源量自上而下逐层分解,确定项目区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为205m3/a,向548户发放一个水权证。二是推进水价改革。县政府出台《试点项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办法》,综合考虑项目区农业用水终端水价成本、用水户承受能力及支付意愿等因素,按照农业水价改革逐步到位的原则,确定了项目区当年水价为0.88元/m3,水价每5年上浮10%。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县政府设立节水奖励和灌溉补贴资金,定额内用水按照节水量多少给予用水户不同奖励,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
3 项目实施效果
社会资本进入农田水利建设领域,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既能使农民省工省钱,又达到了有效节约水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的目的,试点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后,发挥了“三省三促”作用。
“三省”:一是省水。项目实施前大水漫灌,每亩次灌溉用水60m3以上,正常年份灌溉4次;实行专业化、现代化统一喷灌,每亩次灌溉用水25~30m3,正常年份灌溉6次,每亩年节水64m3,项目区年节水33.7万m3。二是省力。项目实施前用“机井+小白龙+燃油或电力设备”灌溉,费工费力;实行统一喷灌后,每亩每年可省工2个,项目区年省工1.2万个,省工效益超过100万元。三是省钱。社会资本投资225万元,占田间设施投资的60%。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扩大了项目建设规模,改变了农田水利建设依赖政府的传统模式,开创了新的投资渠道。
“三促”:一是促进了水利改革。齐河县探索开展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项目运营奠定了基础,更为全省深化水利改革积累了经验。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根据农业测产情况,项目区与周边地块以及附近村庄地块相比,项目区内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高40kg、60kg,粮食产量增加和转移劳动力收入使农民群众得到实惠。三是促进了生态改善。通过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大水漫灌的观念逐步转变,不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避免了土壤板结和地力下降。总之,试点初步形成了“灌溉精准化、节水长效化、管理智能化、环境生态化”的现代农田水利新模式,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
[1] 亚盛详.陆良县恨虎坝中型灌区引入社会资本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与运营管理实践探索[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5(11).
[2] 陈坚.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奋力推动农田水利改革实现多方共赢.水利发展研究,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