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措施
2018-03-25李凯,宋玮
李 凯,宋 玮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014)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水资源极其匮乏,多年平均降水量570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1m3,仅为全省人均的61%、全国的1/10,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多年来,为保障用水需求,长期依靠超采地下水来解决供需矛盾,年均开采量6.8亿m3,导致大面积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综合整治点多面广,任务异常严峻。
1 地下水超采区基本情况
2015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德州市划分为深层承压水禁采区和浅层地下水限采区。全市所辖10 356 km2均为深层承压水禁采区,占全省禁采区总面积的23.86%;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受水区引黄条件不利,局部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导致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夏—武、宁津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达1 221 km2。
德州市自1965年开始开采深层地下水,1978年开始出现地面沉降,目前已与河北省沧州地面沉降联成一片,地面沉降范围包括德州市的主城区、武城县、平原县、陵城区、宁津等县(市、区),总面积超过4 000 km2。根据《山东省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2—2020)》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资料,1991—2010年全市已形成较明显沉降区域,19年累计沉降量1 186.9mm。
2 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情况
2.1 治理目标
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要求,德州市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封停浅层地下水井2 770眼、深层承压水井883眼;到2025年,封停全部深层承压水井1 640眼。同时,德州市作为全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重点市,按照德州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2018—2020年3年整治规划要求,计划到2020年提前5年全部完成总体目标任务。
2.2 治理措施与成效
1)关停自备井。一是20世纪80年代初关停了中心城区自来水第一、第二水厂,由第三水厂黄河水取代供水水源。二是2008年关停中心城区72家单位、84眼地下水井,压减水量615万m3,由自来水管网置换供水。2015—2017年3年时间,全市共关停深层水井577眼,压减水量5 003.4万m3;浅层水井1 201眼,压减水量593.88万m3。
2)修建平原水库。2011年以来,德州市在原有丁东水库等4座平原水库的基础上,按照“千百十”平原水库工程建设要求,修建了库容1 000万m3及以上平原水库21座,总库容3.31亿m3,年供水能力6.75亿m3,各县(市、区)均实现双水库供水,为地下水压采提供了可靠替代水源保障。
3)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德州市浅层水苦咸、深层水高氟,83%区域的地下水水质不符合国家饮水安全标准。大批平原水库建成后,按照“兴建平原水库、置换地下水源、确保饮水安全”的思路,新建规模化水厂22座,关停农村饮用水水井648眼、封存备用434眼,压减深层地下水开采量700余万立方米,农村饮用水全部置换为优质黄河水,全市城乡居民供水基本实现“一县双库双厂一网”的供水格局,一体化率提高到97%。
4)兴修开源节流工程。2009年以来,德州市共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33.33万hm2,年实现节水3.5亿m3,减少农用灌溉机井1 101眼,年压减地下水量2 874万m3。潘庄、李家岸两大引黄灌区110余公里的输水干线全部衬砌完成,沿线引水口门全部实现升级改造,年可减少渗漏损失1.5亿m3。实施徒骇河引调水工程,年可利用雨洪资源1.2亿m3,新建、治理坑塘10 243处,蓄水容积增加2.6亿m3,雨洪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
5)严格地下水开采管理。德州市水利、财政、农业等5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严格规范地下水开采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严格规范凿井施工管理,禁止千亿斤粮食、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建设项目,在超采区范围内新建取水井,基本遏制了盲目开发建设现象的发生。自2016年以来,全市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平均埋深由2010年的8.66m回升到现状8.39m,地下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下水压采任务重。德州市地下水超采严重,封井数量多,压采区范围广,特别是公共供水管网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用水量较小的企业等取水井关闭难度就更大。据初步测算,全市需投资185亿元,才能全部完成压采任务。需抓住国家投资政策机遇,采取灵活融资模式,积极筹措资金,用于新建供水工程、替代水源工程、节水改造工程等水源置换工程的建设。
2)长江水发挥效益低。根据现行水价标准,德州市长江水综合水价2.24元/m3,在全省最高,高于青岛、烟台、威海等胶东地市水价(1.65元/m3)。长江水作为置换地下水的主要水源之一,因水价较高,企业使用长江水积极性较低,不利于用水公平和全市各种地表水的统一调度和配置。亟需综合考虑用水户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用水需求情况,统筹解决好区域市综合水价问题,加快提高消纳长江水能力,确保长江水尽早发挥更大效益。
3 综合整治对策措施
3.1 统筹配置 节水优先
做好德州市引黄水、长江水、当地水和非常规水源“四水”统筹使用,利用两灌区、水库、三干流、中小型河道、坑塘等工程设施科学调配好黄河水、长江水。最大限度的拦蓄雨洪资源,做到丰蓄枯用,涵养地下水源。大力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园区和节水型社区建设,加大化工园区再生水配置力度,大力提倡再生水在河湖生态补水、道路浇洒和绿化及工业企业等方面的利用。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政策、法律等手段,建设地表水置换工程,逐步压减地下水开采量。
3.2 创新管理 机制先行
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在现有乡镇水利站、农村用水户协会等基层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区域综合水价改革,探索建立水权分配制度,创新工程运行管护模式,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把地下水压采工作作为对各县(市、区)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检查力度,严禁非法凿井行为的发生,强力推进全市地下水压采工作。
3.3 政策保障 示范引领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和任务分工,严格落实超采区地下水禁采和限采政策,积极筹措资金,以“先干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拿出专项基金奖优罚劣。对取用深层地下水用户按3倍征收水资源税,用经济杠杆倒逼企业关停自备井,置换使用地表水。以陵城区、平原县、宁津县3个试点县为龙头,积极总结地下水压采工作中的经验,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市推广其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