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凌油用牡丹栽培现状及发展浅析

2018-03-25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油用杨凌牡丹

正文:

杨陵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全区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20.2万人,耕地面积9.4万亩。区辖两镇(五泉镇、揉谷镇)三办(杨陵街道办事处、李台街道办事处、大寨街道办事处),55个行政村,23个社区。尧舜时代,是古农师后稷“教民稼穑”的封地。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57年)县城迁往中亭川(今武功县武功镇),以后隶属武功,随武功变革而变革。 1979年成立杨陵特区。1982年杨陵区作为独立县级行政建制归由宝鸡市管辖,1983年划归咸阳市管辖。1997年划归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辖。杨陵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平原区(县)。杨凌的林业产业主要为良种苗木繁育和经济林果种植,油用牡丹是杨凌林业的新兴产业之一,这两年发展迅速。

1.杨凌油用牡丹发展现状

良种苗木繁育一直是杨凌林业的优势产业之一,国家和陕西省林业厅关于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启动以来,杨凌以“园林杨凌”建设为目标,突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两大主题,大力推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在区内先后建立油用牡丹种苗繁育基地近1000亩,繁育油用牡丹良种种苗5000多万株,已经累计向我升级周边省区提供油用牡丹优质苗木1000多万株。二是联合驻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龙头企业,在杨凌及周边地区建立油用牡丹种植资源圃300余亩,其中杨凌金山公司在小韦河流域建立的油用牡丹种苗繁育示范基地,面积500余亩,是集油、药、观赏牡丹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品种扩繁、新技术研发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杨陵牡丹文化产业园占地面积400余亩,已经引进栽培牡丹60多个种,大田栽培面积60多亩。三是依托田园农庄建设,大力推广油用牡丹立体栽培,在区内的道路、村庄、设施大棚边角地推广栽植油用牡丹100余亩。四是建立了油用牡丹良种繁育机械化生产模式,实现了油用牡丹繁育机械化播种,为我省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四是率先尝试了紫斑牡丹优良品种嫁接扩繁技术,促进了紫斑牡丹良种快速发展。

2.杨凌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优势

杨凌是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方面有着特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1 交通通讯便利,利于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杨凌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东连陕西省省会西安,西临宝鸡,北接甘肃,南望秦岭,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区内陇海铁路、西宝客运专线、西宝中线公路和西宝高速公路贯通全境,客货运输便利。近年来,依托示范区的发展,杨凌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同时,产业信息交流迅速,区内实现了互联网的全覆盖,特别是最近开通的“数字农高会”,在互联网上把杨凌优质的农林产品推向了更大的区域,实现了杨凌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的全覆盖,依托这一平台,将极大的推动游泳牡丹产业发展。

2.2 科技优势突出,利于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区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科研力量雄厚,是西北地区农业教学、科研、示范、推广的重要基地。特别是国家林业局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设在杨凌,同时,建立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油用牡丹研发基地,在油用牡丹种苗繁育、科技示范、牡丹产品的研发和精深加工等方面,为杨凌的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科技基础。从而辐射带动杨陵及其周边地区的油用牡丹产业向区域化、规范化、基地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具有打造杨凌知名品牌的资源优势。

2.3 特色旅游发展迅速,利于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近年来,杨凌经过全方位的发展,在林业三产方面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条件。目前,杨陵区现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馆、农业科技示范园、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动物克隆基地、秦川节水灌溉公司、会展中心广场、邰城广场、水运中心等多个观光旅游景点,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馆、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经成功申请了国家4A旅游景点,每年,国内外前来参观的游客超过了上千万人,逐步形成了杨凌的特色旅游模式。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农业休闲游活动,通过农家乐,生态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等多项活动,每年的接待人数超过了300万人。而牡丹花色艳丽,清香四溢,本身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加之,目前已经建立的油用牡丹种苗繁育基地主要分布在杨凌小韦河流域,而这一区域正是杨凌着力打造的农业休闲游的中心,随着油用牡丹种苗繁育基地、示范栽培园、旅游观光园的规模的逐年扩大,将形成良性的互动发展,从而带动油用牡丹产业的整体发展。

2.4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利于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近年来,杨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科技支撑、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培育油用牡丹龙头企业,通过项目倾斜,科技扶持等多种优惠措施,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杨凌金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杨凌康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四家油用牡丹产业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我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方面,先后参与我省油用牡丹苗木、种子、栽培技术规程等标准制定工作,为全省的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同时,杨凌积极扶持企业申报中省有关油用牡丹产业发展项目,企业先后申报了油用牡丹牡丹种苗繁育科技示范推广项目,油用牡丹机械加工、机械化育苗设备研制 、良种选育、资源收集等科技创新试验项目,油用牡丹种植资源建设及良种选育项目等多个项目。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带动,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合力推动油用牡丹产业整体发展。

3. 杨凌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3.1 杨凌油用牡丹发展的思路

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情景广阔[1],杨凌应该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良好机遇,以科技示范与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强化措施,为全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方面为做出示范。

3.1.1 以龙头企业为主,在大寨镇、揉谷镇和五泉镇小韦河流域,依托杨陵金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杨陵及其周边建设油用牡丹种苗繁育基地和产业示范基地共5000亩,同时,新成立3-5个油用牡丹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陕西牡丹产业及相关花木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3.1.2 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油用牡丹研发基地,在杨凌揉谷镇苗木花卉繁育带内建立杨凌油用牡丹种质资源收集,良种繁育,新技术研发为为一体的油用牡丹产业研发基地1000亩,实行公司化运行。充分发挥杨凌农科城的优势,荟萃世界牡丹和芍药品种,着力打造“杨凌牡丹园”和“杨凌休闲农业”两个品牌,集中展示牡丹等花木文化,力争形成以牡丹系列产品为特色的产业链,使之成为陕西牡丹产业发展龙头和花木产业的新标杆,为陕西花木产业三产融合、新品种释放、新技术推广做出示范。

3.1.3 依托杨凌设立的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园区,引进以油用牡丹的为主的大型木本油料加工企业2家,在杨凌建设牡丹籽精深加工生产线,建立杨凌油用牡丹产品加工基地,实现全省油用牡丹产加工集中在杨凌的目标,并逐步建立杨凌油用牡丹产业集团中心,引领全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3.1.4 依托杨凌“五大中心”(即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平台建设,逐步完善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各种配套服务,力争把杨凌建设成为我省乃至国家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硅谷。

3.2 杨凌油用牡丹发展对策

油用牡丹产业在杨凌发展优势突出,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

3.2.1 领导重视,合力推动。依托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与两所大学的校企合作平台,积极扶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为企业和专家搭建合作平台。按照示范区提出的创新发展思路,鼓励和支持企业“区内做窗口,区外做产量”,构建“注册研发在杨凌,生产销售在外地”的发展模式,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企业+农户这一模式的优势,加快推动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及研发体系、新品种快繁技术体系、新品种繁育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动我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3.2.2 夯实基础,共谋发展。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全面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因此,培育和扶持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这也是解决当前传统经营模式的弊端,实现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应该通过项目、资金、优惠措施等方式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构建以龙头企业带动,新型经营主体为主的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拓宽产业发展渠道。杨凌土地资源紧缺,因此规模小,管理难度大一直是制约林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中,要因地制宜,在小韦河流域,大力以培育家庭农场为主的发展模式,依托农业休闲游,努力开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渠道,实现产业得发展,群众见效益的目标。

3.2.3 示范引领,拓宽市场。充分发挥油用牡丹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区域广的习性,扩大栽培范围,提高土地利用率[2]。依托荒坡造林和城乡绿化建设,在路林带、城区绿化带、农业示范园区大棚边角地带及空地内,大面积栽植油用牡丹,达到既展示油用牡丹品种,又起到绿化美化的效果,力争使油用牡丹栽培遍布杨凌全域,为全省油用牡丹栽培探索新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以油用牡丹、大马士革玫瑰等芳香植物精深加工企业落户杨凌,打造杨凌芳香植物精深加工基地和油用牡丹产业加工基地,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各种配套服务,延长产业链,推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油用杨凌牡丹
杨凌推出稳农助农“定心丸”
解码杨凌:不老的农业
“三不够”牡丹节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杨凌深耕服务“田园”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油用牡丹在园林中的运用
牡丹的整形修剪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
绿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