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拳拳为民心 真情助脱贫— —记大余县池江镇长江村第一书记周晓康

2018-03-25邵猷芬于龙广

老区建设 2018年23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驻村长江

□ 本刊记者 邵猷芬 于龙广 文 /图

驻村第一书记既是中央政策的落点,也是精准扶贫的支点。近年来,围绕选得准、融得进、干得好,江西各地进行了有益探索,注重发挥第一书记生力军与突击队作用。

“我们这里有句老话,叫‘宁愿丢手,不要丢丑’。扶贫要带着感情、捧着真心,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亲人,人都是将心比心的,既然要做,就要把扶贫这件事情做好。”站在大余县池江镇长江村文化广场前,驻村第一书记周晓康眺望远方,目光坚毅。

长江村位于大余县池江镇东南部,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9个村民小组,1112户4143人,是池江镇的分散农业大村、人口第一大村和“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贫困户188户、691人,是大余县贫困户最多的村。

长江村圩背小组新貌

2018年2月,周晓康受组织选派从大余县新城镇中学到大余县池江镇长江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教育系统到扶贫领域,从学校党支部书记到最基层的书记,周晓康积极转变角色,对照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结合长江村发展实际,带领该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勤走访 深调研 宣讲政策暖民心

大多数第一书记第一次面对驻村时,一切都是陌生的,而对于村民来讲,第一书记也是陌生的。所以,对于第一书记来说,驻村第一件事就是要尽快熟悉村里的情况。

周晓康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将村里的贫困户都走访了个遍。不仅如此,他还到老党员、小组长、群众代表、致富能手家中走访座谈,并请教专家、领导,征求村庄发展的意见建议;进农家院落,把脉民俗民风;到村组村落,摸清村情民意;去田间地头,了解农耕生产。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通过头几个月的走访、调研,周晓康逐渐理清了长江村的发展思路。

“最难做的还是群众思想工作。”如何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消除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是周晓康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告诉记者,有一些比较懒惰的贫困户光靠政府帮扶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治标不治本,还是希望能从精神上去鼓励他们勤劳致富,依靠好的扶贫政策,自力更生,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周晓康认为,扶贫首先要通过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困难群众在思想上“脱贫”,从而从源头解决“意识贫困”问题。只有志气树起来,脱贫致富的干劲和办法才能跟上来,也才能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输血”变“造血”,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可是,村民理论水平不高,怎样才能让村民思想上先“脱贫”?周晓康的办法是,积极开展各类精神文明活动,以活动助推脱贫攻坚。

为宣传绿色殡葬改革、空心房整治及不孝行为治理等,他邀请了新城镇新欣艺术团来长江村举办了以“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在为大家带去欢乐的同时,进一步拉近了与村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召开贫困户感恩励志报告会,分享交流脱贫经验,让贫困户学会感恩,既做到扶“智”,又做到扶“志”;传统节日期间,还带领村里的扶贫干部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像走亲戚一样,点点滴滴,用真情浇灌精准扶贫之花。

由于工作成效明显,周晓康还被大余县选做大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宣讲团宣讲员。他将扶贫政策宣讲与长江村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用真情讲述脱贫路上的故事,以典型激励帮扶干部、贫困群众奋进的步伐。

周晓康(右)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贫困户郭文贵向周晓康(右)竖起大拇指

忙“输血” 促“造血” 发展产业助民富

承担着驻村扶贫任务的第一书记,在日常工作中与村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焦裕禄常讲,要好好记住,当工作感到没办法的时候,你就到群众中去,问问群众你就有办法了。”周晓康说,自己在担任“第一书记”期间,遇到困难时往往会想起焦裕禄的这句话。

通过进村入户和村民反复交流,针对村集体状况,周晓康认真研读学习扶贫政策,熟悉扶贫精神,用足用好优惠政策,让长江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脱贫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造血’的重要方式是输送‘造血干细胞’,直接精准对接贫困户,为其提供资金、技术等,扶持其发展产业。”周晓康认为,发展产业是谋长远的“强身健体”式的“造血”,可直接为入股贫困户提供分红、为就业贫困户提供收入。

一年来,周晓康综合运用资金奖补、技术培训、信息帮扶等扶持政策,帮助123户贫困户通过自主发展产业增收。

一年来,村里共安装光伏765KW,包括村级光伏电站一座100KW,户用光伏133户665KW。27户建档立卡户入股村级电站,户均每年增收1500元;133户户用光伏,除每户第一年享受光伏产业补助5000元外,户均年发电量约6000KW,增收5000元左右。

在长江村,记者见到周晓康时,他正在上门走访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郭文贵。说起现在的扶贫政策,今年已经75岁的郭文贵老人毫不吝啬地向第一书记周晓康和其他几个帮扶干部竖起了大拇指:“我15岁离家出来谋生,奋斗了几十年,这几年是我心里最踏实最安逸的时候,有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各种帮扶补助,有周书记这样的好干部为我们出谋划策发展产业,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我现在每天都很高兴,争取活到100岁!”

老人家还拉着记者看他家墙上的“明白卡”,告诉记者,今年通过光伏发电、产业资金入股企业分红、发展种养等,他一年收入能达万余元。过去欠的一屁股债,这几年全部还清了。

和郭文贵一样开心的还有村民邓志龙。过去邓志龙一直在外务工,后因父亲重病债台高筑而回乡发展。得知情况后,周晓康和邓志龙反复沟通,帮助邓志龙盘活村民撂荒的20亩土地种殖马蹄,并协助他申请了八万元扶贫款,让他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如今邓志龙的马蹄种植收入可观,还带动村里其他的贫困户一起发展,到2018年底,纯收入已达到七万元。和记者聊起这些时,邓志龙笑的合不拢嘴:“多亏了周书记帮忙解决各种困难,才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是周书记让我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我要更加努力地干活,争取早日过上富裕的生活。”村民郭文理早年外出打工,腰部受伤落下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也未曾成家,面对生活的重压,他也曾想放弃。在周晓康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开始学习养蜂,拒绝“等靠要”,现在年收入可观,日子也越过越好。

“周书记,家里的甘蔗好甜,来尝尝!”

“周书记,快来我家坐坐。”

跟着周晓康走在长江村,你会发现这位“第一书记”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村庄。他看到坐在轮椅上的村民,会关心地询问最近的情况;村里正在嬉戏玩耍的儿童,会和他亲昵地玩游戏;大叔大婶们会拉着他的手,和他说说自己最近的烦恼和心里话……

长江村脱贫攻坚扶贫扶志暨感恩励志宣讲会

守初心 记使命 筑牢保障助民安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帮助村民发展产业,本着“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理念,周晓康还积极落实就业全覆盖,多种举措帮助大家拓宽就业渠道。

——以“企业+车间+贫困户”、“能人富人+车间+贫困户”的方式,引导优秀企业、能人乡贤到乡村设立分厂、创办扶贫车间。2018年8月,周晓康引导贫困户郭玉林创办了同心制衣扶贫车间,共解决20余人就地就近实现就业,其中安排贫困人员6人,每人月可增收1000元左右。目前,长江村已有2个扶贫车间。

——拿出村级电站70%的收入开发公益性岗位。增设保洁员5人、河道巡防员2人、图书管理员1人、护林员4人、公墓管理员1人等各类公益性岗位13个,全部安排贫困户就业,月工资收入400元以上,其中护林员每年收入10000元。

——通过基地发展贫困户就业。与长江村富人能人邱根生的磨眼里脐橙基地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务工的方式让村民获益,共介绍153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通过入股、务工的方式让村民获益,每人每年稳定增收5000元上。

与此同时,进一步宣传金融贷款、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安居工程等政策,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很多时候,周晓康的宣传不拘地点,有时候路上碰到村民,或田间地头上,做了多年老师的周晓康都可以开讲。为了更贴近村民,周晓康的很多宣讲都采用村民熟悉的客家话。

长江村扶贫车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周晓康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让群众感到党的温暖。群众有困难,他总是想在前面。村里大事小事,他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贫困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

为了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学习,周晓康定期在村里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带领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鼓励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找寻好的发展思路。

由于长期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原因,周晓康创造性地设计了《帮扶干部登记簿》,在村里的扶贫工作室挂了块黑板,明确工作任务和干部分工。看似一个小小的举措,却极大地提升了帮扶干部的工作效率。

“只要贫困户认可,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觉得。”来长江村一年来,周晓康书记放弃了绝大部分周末休息时间,他心心念念的是长江村的发展,时时刻刻牵挂长江村百姓的福祉。今年周晓康爱人患病在赣州住院手术,他也仅请了两天假就回到村里参与迁坟和土坯房拆除工作。镇纪检书记赖小英劝他多陪陪爱人,他说:“关键时期,自己一走,一定会影响到工作。”

“这个书记选得准啊,他来了之后我们村变化真大!”谈起第一书记周晓康,长江村村支书陈书记赞不绝口。

“农村条件艰苦,矛盾错综复杂、利益千丝万缕,没有两把刷子,干不了第一书记。”池江镇党委书记罗书记评价周晓康:“有思路、站位高、工作拼。”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第一书记周晓康脚踏实地,甘心情愿,以干求成,以干求胜,心系长江村,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抒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诗篇。对于接下来的驻村工作,周晓康说,他将继续夯实长江村的党建基础,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扶贫产业规模化、产业化,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最终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驻村长江
“水中大熊猫”群在长江出现啦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有的病倒“文字堆”,有的陷进“项目堆” 第一书记怎么避免“能力尴尬”
驻村第一书记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