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鸿川:年轻就要多折腾

2018-03-24

中学生天地(B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财经类社团方向

这是个不甘平凡的“乖乖仔”的故事,也是个不安分的“折腾王”的故事。在第二届世界慈善公益论坛期间,故事的主人公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谈到中学“黑历史”时雀跃不已,谈起创业项目和教育理念时又能说出洞察全局、高屋建瓴的观点,他说自己“是在同一时间维度里,活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

他就是本期嘉宾——90后创业家黄鸿川。

记=本刊记者 朱诗琪

黄=黄鸿川

创业精神适用于每一个人

记: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创业经商念头的?

黄:我的“第一桶金”说起来有些黑历史。2007年,为了赚零花钱,我就问一个亲戚借了身份证,偷偷注册了淘宝和支付宝账号,在淘宝上卖手机和游戏机,也卖一些邮票。结果我还真的用这个方法赚到了买新手机的钱,另外还有些富余的钱,就买了更好的邮票。那是我第一次有赚钱的念头。

高中时,我参加了学校戏剧社。有一部舞台剧让我出演其中CEO的角色。为了演出效果,我穿着借来的、不合身的西装,戴着金丝边眼镜,在台上模仿老板说话。我演得很有感觉。后来想想既然这样,不如就来真的吧,我就退出了戏剧社,加入了学校金融社,后来还创办了学生公司。

记:创办了一家怎样的学生公司?能和我们分享你创办这家“公司”的故事吗?

黄:当时我正在学习JA China(中国青年成就组织)的“学生公司”课程,一直想在学校模拟真正的公司运营。那一年正好是我们学校九十周年校庆,很多校友回来了,他们对学校官方纪念品有很大的需求。我和另外6个同学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就创办了自己的学生公司,并争取到设计和生产学校官方纪念品的机会。我是公司CEO,另外几个同学分别负责生产、财务、营销、人事和技术等环节。我记得产品设计方案刚出来时,我们几个曾吵得不可开交,有拍桌子的,也有说不干的,好在最终确定了设计稿。后来我们要将产品外包给厂家生产,只得硬着头皮去和厂商谈判、砍价。厂商本来看我们年轻想“坑”我们一笔,不过后来老师介入了,整個沟通过程还算顺利。

记:你在大学时期创办了舒信教育,还因此成为了2017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社会企业及教育领域最年轻的上榜人物。为什么在实际创业时,选择了教育领域作为你的创业方向?这和你的个人经历有关吗?

黄:这跟我在香港读大学时会计学挂科的经历有关。挂科之后,我就思考:我是名校出来的学生,成绩也还算过得去,怎么就挂科了,简直不可思议!后来我才发现,香港本地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接触过经济学、会计学这类课程,而我们在大学前很少接触这些知识,其实我们是用两三个月时间去学他们两三年积累的知识内容。我意识到我们中学比较缺乏财商教育,所以我创立公司后做的第一个品牌项目“商赛人”,就是针对学生商业启蒙的教育。我本身处在广东这样一个亲商重商的环境里,有了这种氛围,又有前面这些经历,于是我确定了要往这个方向发展。

记:作为一名创业者,你觉得哪些是创业过程中必备或比较重要的精神品质?

黄:我认为有三点。第一点是坚持,也是最重要的。很多创业者可能很厉害,很聪明,专业技能也不差,但是他的事业往往就死在了不愿意坚持,一遇到失败就退缩上。第二点是专注。我说的专注不一定指专注于某一个产品,也可以是一个行业。有一个“一万小时”理论,意思是只要你在这个领域上花的时间足够多,那你就会超越平凡。最后一点是乐观。即便现在已经是很成功的企业家,他一样可能随时失败、倒下。所以,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无论顺境逆境都要乐观地面对。

记:你觉得这些精神品质是否也同样适用于中学生?

黄:我觉得这三点创业精神适用于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否在创业路上,只要他对自己热爱的领域、热爱的方向多一份坚持,多一份专注,在遇到困难时多一份乐观,那我相信他在人生路上会更加坦然、从容。对于中学生来说,尝试创业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如果没有系统的学习,或者对某个领域有深入的了解,你后期的发展还是会有比较大的困难。

记:中学就读于当地数一数二的高中,又考入了香港城市大学,你从小到大一直是“绩优生”吗?

黄:其实我是在同一个时间维度,活出了两种不一样的人生。在别人眼中,我确实是一个小学霸,或者说乖乖仔,因为我一路都在名校就读,成绩也还不错,但同时我也不太安分。初中刚入学时,我是年级前十几名,后来因为尝试开淘宝店,经常和一个很严厉的年级长对着干,成绩一下子掉到了倒数50名。我仔细一想觉得不行,于是面壁思过后发愤图强,考上了我们当地一所知名高中。到了高中,我参加了很多社团,结果把身体搞坏了,住院养病,还因此休学了一年。

记:你说自己是在“同一个时间维度,活出了两种人生”,同时体验这两种不太一样的人生,让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黄:其实我是想通过这些经历去探究自己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多人在读书,但他不知道自己将来想要什么,所以没有什么方向感。一旦有了方向感,很多事情会变得顺理成章,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坎坷、挫折。

生涯规划很重要,但事实上并不能要求同学们在中学时期立马确定将来要发展的方向,这个太绝对了。我觉得在中学时期试错很重要——找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体验,体验过后觉得OK,那就坚定信念往下走;如果不行,那就赶紧调整方向。人生那么长,我到现在都不敢给自己定调,只能说我在不断地试错,不断地调整小方向。不过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大方向一定要明确。

记:你觉得中学生要像你一样,去折腾或者尝试不同类型的人生吗?

黄:对中学生来说,学习是最基础的,所以我不建议同学们去做一些太出格的事情。如果学习成绩好,你就能到达一个更好的平台,它能给你带来更多的资源、见识,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如果你的出格只是一种调皮,而不是说往坏的方向发展,那我觉得在青春期偶尔“不安分”也正常,因为青春太美好、太短暂了。

我总觉得,年轻还是要多折腾,至少要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尝试、摸索,不一定是创业,也可以是科技、时尚、艺术等等。换句话说,就是要找到自己喜欢、擅长、感兴趣的领域,然后去摸索、钻研。

如果没有参加社团,我的人生可能会不一样

记:前面提到你在高中阶段参与了很多社团和活动,那时候你都加入了哪些校园社团,参与了哪些活动呢?

黄:我一直对戏剧、文学很感兴趣,所以一进入高中就加入了校文学社和戏剧社。我还成为了学校文学杂志的副主编,参与了一本杂志从内容的筛选、排版,到印刷、发行的全过程。其实这也是一种商业运作的过程,让我增加了对财经类社团的兴趣。后来我报名参加了金融社,还在学校创办了自己的学生公司,并有幸在2011年参加了上海举办的JA学生公司比赛。在参加比赛时,我认识了一群来自各地区优秀中学财经类社团的学生领袖们。第二年,我就和几个同学发起成立了青少年财经类社团联盟。这个联盟主要是想帮助一些新兴城市或是内陆城市学校的财经类社团发展,也会定期举办一些社团间的交流活动。

记:你觉得这些社团经历对你后来的创业历程产生了哪些影响?

黄:参加社团活动让我学会了如何分配时间。现在公司有很多事务、项目同时运作,对一个管理者来说,如何做好时间管理非常重要。我也参加过校朗诵队、戏剧社,这段经历给我后来创业时的演讲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因为演讲其实很讲究个人的声线、台风。不过,社团活动对我最大的影响还是启蒙了我的商业意识,也让我学会如何跟别人沟通和交流。

记:当时参与了这么多社团和活动,同时还要兼顾学习,请问你是如何平衡两者之间关系的?

黄:一方面,我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比如我们高中16:30放学,我会安排16:30~18:30的时间全身心投入社团工作,而晚自修的两个半小时就全心全意做作业复习功课。周末也是安排一天时间做社团活动,一天时间完成作业。但我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专注。当时我实在是参加了太多社团,没有专注于一个方向,高一的学习其实就是这样被耽误的。所以在中学阶段,同学们只要专注于一个社团就可以了,这样学习和社团活动的时间都能安排得比较合理。

記:从参加戏剧社、文学社,到加入金融社,再到创办学生公司、参加比赛,开始真正创业……在你的描述中,你的人生选择和发展其实与你的社团活动息息相关。假如你没有参加这些社团和活动,你觉得自己的人生轨迹会有所不同吗?

黄:我确实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如果当初没有参加这些学生社团,我的人生可能确实会完全不一样。我很有可能会专心读书,然后考一所不错的学校,毕业后再找一个安定体面的工作,衣食无忧,然后结婚生孩子,应该会和现在的创业生活很不一样。

(整理:金 蒂)

猜你喜欢

财经类社团方向
缤纷社团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K-BOT拼插社团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位置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