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思考
2018-03-24韩青红
韩青红
摘要:本文就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进行思考与探讨。技工学校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社会转型的需要,是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对于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匠人”,实现技校生的人生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 践行历程
一、时代背景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时代的产物。2016年两会期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各行各业纷纷打造“匠心”,培养工匠精神。这个词已经是家喻户晓。然而,这一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技能,更是一种追求高境界、高品质的精神品格。它不再一味地强调“专注”“坚持”,而是更加注重任务的突破性和创新性。
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节目播出之后,工匠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人们发现,包括胡双钱在内的工匠们,并非有多高的学历,而是凭借一种真正的技能,一种手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二、提倡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技工学校的生源现状是文化基础比较差,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长期以来,人们带有偏见,总是认为上个好大学才会有好出路,才会有出息。来到技工院校的学生就像是人生没有了希望一样,成绩差给他们带来了浓重的阴影,他们仿佛什么都干不好。他们在学校的状态,就像是个木头人,没有积极努力地思考,没有目标,只是懒惰地过着日子。随着社会在日益快速发展,生存压力在逐渐增加,为师者,当以点燃孩子们心头的希望为重任。工匠精神的提出,给了这群孩子机会和希望。他们愿意去欣赏大国工匠师傅们的那种吃苦耐劳,不服输、敢于挑战困难、对工作专注、勤于钻研的精神,更希望有一天也会像他们一样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和努力走向更宽广的人生舞台。
三、笔者学校工匠精神的践行历程
对于学校而言,工匠精神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为此,笔者学校正努力把工匠精神做到实处。
第一,师资力量是一个学校的软件工程。为了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学校每年利用假期时间,组织专业课教师和文化基础课老师统一组织到企业参观、学习和培训,使教师充分感受企业文化,深入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知識,及时掌握所教专业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教师们除了日常教学过程中每学期的讲课比赛之外,对一体化教学改革继续深入探讨,注重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学校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要求,新增了3D打印技术、焊接机器人等内容,把校内技能大赛纳入正常教学机制,营造崇尚技术、技能的学习氛围,从而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实习指导能力。
第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为了把工匠精神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工匠精神的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其内涵,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各种社团,比如“摄影”“街舞”等。丰富的校园生活,让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乐在其中。参加这些活动时,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那种坚持不懈,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第三,校园开放日是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了让广大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为了让社会人员更多地关注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更是为了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笔者学校有计划地进行着校园开放日活动。校园开放日期间,多位“大国工匠”齐聚学校,为千余师生家长传经送宝,一方面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励志故事讲给孩子们,传递正能量,一方面手把手、肩碰肩地帮学生们纠正技术动作,分享工作心得。学生家长、企业代表、技术能手、杰出校友等来到学校和学生们一同参加校园技术大比武。
已通过选拔的学生现场展示自己所学到的真实本领,现身说法,向其他学生传递技能成才的正能量,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技术技能,使工匠精神由抽象变为现实。当参赛学生一丝不苟地操作机器完成任务,最终自豪地把自己的产品展示出来,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参观的社会人员和家长给予他们极大的赞赏。
工匠精神,也是一代人的精神。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身怀绝技,中国智造才有辉煌未来。
(作者单位:山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