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扶贫模式,加出养殖脱贫好门路

2018-03-24许圣义赵祖英张改层

科学种养 2018年3期
关键词:内乡县牧原贫困户

许圣义 赵祖英 张改层

2017年10月,河南牧原集团公司被国务院扶贫办评选为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单位”和“脱贫攻坚·奉献奖”,作为河南省惟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公司,该公司的扶贫举措到底有哪些特别之处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走访了河南省人大代表、牧原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秦英林,了解了公司的创新扶贫模式——“5+”扶贫模式。

带动效应:一人去务工,全家都脱贫

内乡县位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由于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共有88个贫困村、1.59万多户、4.39万多个贫困农户,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增收脱贫难度很大。

1年多以前,30多岁的张子定带着1岁多的女儿和怀有身孕的妻子从深圳回到老家——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王店镇均张村。在外打工10年,张子定不但没有攒下钱,还因为给孩子看病,欠下两万多元的债。家中老母亲又突发脑溢血、行动不便,父亲也年事已高,一家子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2016年12月,当地企业牧原集团公司组织了扶贫就业专场招聘会,为全县贫困户提供生猪饲养员、社区保洁员等岗位,并提供岗前培训和工作辅导,每月工资2000~5000元不等。张子定很幸运地被牧原公司在内乡县的二十分场录用。由于二十分场既是公司原种猪场,也是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环境安全要求很高,员工实行场区内封闭作业,每月只能出场一次。张子定有点犯愁了,一家老小还指着他照顾呢。所幸场里为带家属的员工在场区内安排了家庭宿舍,解决了他照顾家人的后顾之忧。

现在,张子定每月能在组里拿到中上等的绩效工资,他对生活又重新燃起希望:“家里的欠债2017年就能还清,还能存点钱,感觉生活一下子轻松多了。”和张子定一样被录用的,还有湍东镇董堂村的贫困户董景彦。他原先腿部受过伤,干不了饲养员,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分场安排他当保洁员,平时在厂区浇水除草,一个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目前,河南牧原公司共安排内乡县贫困劳动力2100余人,在外县外省的子公司安排当地贫困劳动力7500多人,人均月工资达1800元以上,人均年收入两万元左右,有效加快了贫困户的脱贫步伐。

集聚效应:资金变股金,年年有分红

对于像余关镇黄楝村王岑生这些年岁较大且行动不便,出外打工已经不太现实的贫困户,牧原公司与内乡县政府共同创新一种“政府+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简称“5+”扶贫模式。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就是根据这一扶贫新模式创办的。据合作社理事长张国甫介绍,贫困户以户为单位,把到户增收资金入股合作社,每年稳定获得3200元的分红,合作社用这笔钱向银行贷款,用于建设猪舍,建好后出租给牧原集团,牧原集团承诺到期后再回收猪舍。目前,全县有15 263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96%。

2017年12月11日,合作社举行2017年贫困户资产收益全覆盖分红新闻发布会,当年第四季度已经向15 205户貧困户发放资产收益分红1216.4万元。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实现了2016年第四季度、2017年四个季度的分红,五次分红金额累积达到4507.4万元。内乡“5+”扶贫模式的精准扶贫效应还将持续释放。

内乡县县长杨曙光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他说“5+”扶贫模式,是多方共赢的:一是贫困户赢了,赢在几乎不承担任何风险和劳力的情况下,就能够长期持续地获得稳定资产收益;二是扶贫的龙头企业赢了,赢在既能承担起社会责任,也能获得国家金融扶贫政策释放的红利,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获得支持;三是金融部门赢了,赢在正常贷款业务收益上,经营成本降低了,贷款风险也得到有效控制;四是政府赢了,赢在有了完成全县脱贫攻坚任务的信心,且通过创新探索有效整合了县域金融资源、财政资金和优势产业,形成“抓金融促产业、抓产业活金融”的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决胜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溢出效应:公共投入增长,产业链条延长

走进内乡县马山口镇河西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标准的足球场,旁边还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小学生们正在你追我赶尽情游戏。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土路一片,教学条件非常落后。

河西小学的改变,得益于牧原的帮扶。秦英林说:“如果为每户农民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2015年,秦英林个人出资1500万元,设立“内乡县牧原教育基金”,建立扶贫帮困、奖优助学的长效机制,确保贫困家庭的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迈进大学门槛,从而斩断贫困的根源。他又承诺,自2016年开始,牧原公司每年向内乡县捐款5000万元,连续捐20年,合计10亿元,专项用于教育扶贫,包括向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发放补助、教师培训及引进优秀教师等,以便全面提升当地农村教育水平。

龙头企业的溢出效应,不仅体现在公共资源投入上,还体现在县域财政税收和经济发展上。在内乡县委和灌涨镇党委的支持推动下,牧原集团公司延长上下游产业链,以商招商,已经建立起中国(内乡)以色列高效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园、内乡县农牧装备产业孵化园等。这些将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

“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是发展产业。”杨曙光说,“既然内乡县自然条件有限,那么我们就要在现有优势产业上下足工夫,让当地龙头企业释放更多的社会效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让贫困农民在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持续获得收益,可谓是‘背靠企业好脱贫。”

延展效应:立足河南,走向全国,决胜脱贫攻坚

在2017年12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内乡县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霞介绍说:秦英林麾下的牧原公司结合内乡县政府实施的“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实现了对全县15 205户贫困户的全覆盖,并已复制推广到全国7省15县,将带动73 7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正是因为牧原公司的扶贫效果明显,公司董事长秦英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企业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奖”,并入选ESG“美好50公司”,成为值得长期投资的优秀公司。该模式也荣膺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精准扶贫优秀案例奖”, 获得理论界、经济界的广泛认可,先后受到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特别报道,还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关注和肯定,下一步计划署拟在内乡探讨合作建设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如今,牧原已走出内乡,走出南阳,走出河南,走向全国15个省(区),拥有下属公司100余家、员工3万余人,总资产300多亿元。两年来,秦英林带领牧原公司,着力把养猪产业发展成惠及千家万户的扶贫产业,以便促进更多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目前已累计在全国4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完成投资174.82亿元,其中,在内乡、社旗等1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完成投资147.2亿元,在山东曹县、单县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投资6亿元,在内蒙古奈曼、敖汉等贫困地区投资3.5亿元,建成一大批现代化生猪养殖产业扶贫基地,优先吸纳、培训贫困农民就业,直接带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用工17 956人,每人年工资5万元左右,并卓有成效地拉动了当地的一二三产业发展,显著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面貌。

自2016年以来,秦英林谋划着整合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在河南内乡、内蒙古奈曼和吉林农安等地建设农牧装备产业扶贫园,现已吸引数十家企业入驻,年可实现产值22亿元。其中,内乡已吸引8家企业入驻,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500多个,并带动当地相关扶贫产业发展。目前,牧原公司已在内乡、曹县等49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共计投资174.8亿元,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化的生猪养殖产业扶贫基地,已直接带动贫困县用工近2万人。未来5年,牧原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近10万个工作岗位,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2017年10月,秦英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万企帮万村”和“脱贫攻坚·奉献奖”颁奖表彰大会,回来后立即召开牧原深度扶贫工作会议,“5226工程”已被列入牧原集团未来的扶贫规划。所谓“5226工程”, 即在未来5年内,在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完成扶贫产业投资200亿元,带动20万贫困户、6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让牧原所在地区的农户通过公司深度帮扶而脱贫致富奔小康,让他们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教育,让家中的老人安度晚年。

春风化雨会有时,扶贫济困无穷期。通过公司的多重效应,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脱贫,是牧原集团公司扶贫攻坚的坚定理念,相信牧原未来的扶贫愿景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党史办 邮编:474350)

猜你喜欢

内乡县牧原贫困户
“南国第一牧原”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
让“扶贫月季”开出“致富花”——河南省内乡县人大常委会助推月季产业侧记
河南南阳内乡县拟投资80亿元建石材基地
内乡县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内乡县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牧原股份1-2月累计销售生猪31.9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