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内蒙古文化建设

2018-03-24孟荣涛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化观内蒙古草原

孟荣涛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实践发展经验得出的结论是,文化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这一理论成果凝练并提升至一个崭新高度。因此,必须“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地位。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科学、唯物的理论观念,它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世界观等宏大层面来审视和解析社会文化现象,对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以及发展规律作出科学揭示与理论概括,总结社会文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启发和实践范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所讲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在文化领域也面临着这一转变。内蒙古自治区要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加强文化强区建设,着重解决全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文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坚定草原文化自信,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为把内蒙古建成文化强区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諧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精神引导和价值引领,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增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性质和方向。我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建设。

内蒙古文化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尊重社会历史和文化自身发展规律,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依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引领和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坚持文化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内蒙古文化建设,彻底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内蒙古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人民,统一思想、增进共识,从而把高度的文化自信转化为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自治区文化建设的共同行动。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发展,一直都是把理论命题与问题阐释同历史条件、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紧密联系起来的。内蒙古文化事业始终遵循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目标,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的文化理论成果,形成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并以辩证批判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文化事业、文艺作品和文艺现象作出科学合理的价值判断,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毫不放松地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文化工作者,坚决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干扰和侵蚀,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引导教育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营造团结友爱、积极进取、攻坚克难的社会氛围。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力抵御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错误思潮,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血脉,是人民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和核心。社会主义文化立足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放眼世界,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化的积极成果。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更加坚定自觉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更加坚定自觉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基础,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长期以来,多民族和谐共居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大特色,这使得内蒙古的文化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和独特性等特点。立足于各族人民群众团结稳定的民族关系和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赋予内蒙古文化发展巨大生命活力和内在动力的优势因素。新时代新发展,内蒙古在文化强区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将一如既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和目标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以开放的眼光正确认识和看待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并推动自治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中崭露头角,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实现内蒙古的文化自强。

坚定草原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在对自身文化抱有强烈信任的基础上,对文化发展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提出的“第四个自信”就是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要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里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绝不是盲目乐观的自信,而是基于对自身文化发展脉络、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整体认识和把握后形成的客观、理性的解析与自信,源于以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态度对待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碰撞,以历史唯物主义眼光批判借鉴,博采众长和取长补短中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自身文化,保持文化的主体性。文化自信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向心力,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

内蒙古的文化建设实践证明,坚定草原文化自信,是内蒙古文化建设的根基所在。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核心理念,不仅集中反映了草原文化作为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质,其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元文化包容互动、尊崇恪守诚信守义的精神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充分发挥草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集聚内蒙古各族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增强内蒙古文化软实力。从内蒙古实际出发,不断汲取草原文化资源营养,积极挖掘和释放草原文化自信所蕴藏的内在活力,以高度坚定的草原文化自信书写内蒙古文化新的辉煌。

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得以延续、发展和传承,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與创新,都将赋予文化新的生命力。离开传统文化谈文化发展,犹如断了文化的根脉,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始终坚持弘扬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把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进行有机融合,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发展,不断创新文化艺术、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新思路、新创意丰富和完善文化传播载体,以更富有时代活力、引领时代潮流的积极理念推动文化建设。在保持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独特性的同时,增强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并不断挖掘现代化背景下的时代性,这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草原文化传承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必由之路。

在当今文化发展多元化、文化消费多样化的背景下,再谈“酒香不怕巷子深”,既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也不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制定出台《“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舞台艺术重点剧目创作规划》等专业规划,重点指导和扶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剧目的创作生产,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利用,创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内蒙古民族传统文化品牌,是讲好内蒙古故事的一个好范例,将进一步增强内蒙古文化软实力。

内蒙古文化建设已经走过了七十年历程,面向未来,内蒙古各族儿女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各族人民的殷切希望和嘱托,以此为力量源泉,坚持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如既往地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草原文化。紧密结合草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草原故事,传播好草原声音,推动以草原文化为典型代表和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基础的内蒙古文化。加大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整合和开发力度,尤其要加强对有利于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时代发展需要的当代价值的挖掘,赋予其新的时代活力,担当起未来内蒙古文化建设新的使命,共同建设内蒙古文化强区,努力打造祖国北部边疆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 晶

猜你喜欢

文化观内蒙古草原
讲解《草原图》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out of Steppe
我把草原带给你
大学生培育正确的文化观
试论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闫锡聪
内蒙古大草原
马克思文化观的多维透视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