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储金霞:给铁锻出跳脱的灵魂

2018-03-24王蕾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铁画迎客松层次感

王蕾

被父亲逼上这一行

储金霞爱美,年过七旬的她看上去依然时尚靓丽:灰色蕾丝帽子,蓝黄两色丝巾,椭圆的挂坠,三角大耳坠……就连她那十根涂了闪光指甲油的纤细手指,也很难看出职业特征。储金霞随中国科协“中国敦煌古代科学技术展览会”代表团赴台湾时,有位台湾观众好奇地问她:“小姐,你是从事什么艺术的?绣花?”储金霞笑着说:“我打铁!”对方大吃一惊,摇头道:“你的手实在不像!”

看起来是不像,可摸一摸,你就发现了不同:这双手铁钳一样有力,手心和指肚布满老茧,握上一下,让你呲牙咧嘴疼半天!

由于对身体条件的要求,铁画300多年的历史,是由男人敲成的。储金霞是铁画史上第一个女传人。

这得从储金霞的父亲储炎庆说起。在20世纪50年代的芜湖,储炎庆是唯一会制作铁画的艺匠,他心里时时惦记着这门古老技艺的传承。只有两个女儿的他,最终把主意打到了大女儿储金霞身上。

当年15岁的储金霞本来酷爱黄梅戏,但拗不过父亲,储金霞只好放弃自己的梦想,拿起了铁锤、铁剪,没想到,这一拿就是五六十年,还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唯一的安徽女性。如今她再忆起父亲的“霸道”,无比感激:“父亲的眼光是很准的,他知道我属于这一行。没有父亲,就没有我的今天。”

给铁锻出跳脱的灵魂

常言说,“天下行业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储金霞学艺时无论怎么小心,总不免被铁划破手、砸伤脚。“打铁时铁花会溅到衣服里、胶鞋里,当时疼得直蹦。晚上睡觉脱衣服时,皮肉连着衣服被撕下来,那是钻心地疼啊!”

随着铁花飞溅、伤痕累积,储金霞的铁画技艺得到迅速进步,乌黑的生铁在她手中渐渐生出跳脱的灵魂。她的花鸟、人物制作技艺功底深厚,画面层次感丰富,人物刻画传神。初看墨色淋漓,具有國画的神韵;细看飞丝走线,铁骨铮铮,锤痕斑斑,具有雕塑般的立体美。

其中,《鸡趣》就是一幅有代表性的精品。作品中公鸡的羽毛和丝瓜藤蔓运用了储金霞独创的、难度极高的淬火工艺,让黑色的铁变得多彩多姿,画面更加生动、有层次感。画中公鸡回望着丝瓜藤蔓上的天牛,悠闲神气的韵味非常到位。这幅作品后来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挂帅修复“迎客松”

2002年,储金霞接到一个重要任务——修复人民大会堂的“迎客松”,而这幅传世名作正出自其父储炎庆之手。

储金霞说,每根松针都是有“神”的,“迎客松”的“神”就来自松干、松枝和数不清的松针。“这个小松针在画家手中可能只需要轻轻一笔,在我们这里,几锤都不一定行。我们讲究锤锤不相同,锤锤见功夫。一个树冠就要几万根松针,全靠手工一锤一锤地敲,半天下来,我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那些日子,储金霞的神经始终绷得紧紧的,生怕出一点差错。“我觉得是用我的‘心在修复。”

25天后,“迎客松”修复完毕,专家给了12字评价:“修旧如旧,原汁原味,耳目一新。”储金霞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站在修复好的“迎客松”前,储金霞感觉和父亲进行了一次平等的艺术对话,他们的心更加贴近。

更多信息,请扫描二维码关注“老创客”微信公众号。如果您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拨打电话0551-62607765。

猜你喜欢

铁画迎客松层次感
“有温度”的铁画
——储铁艺铁画作品欣赏
妙手生画
黄山守松人
咏迎客松
祝融峰上迎客松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芜湖铁画的价值探索
芜湖铁画艺术品产业化发展研究
简单的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