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乡村规划模式的若干思考

2018-03-24

山西建筑 2018年20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宜居整治

郭 静 媛

(原平市规划勘测局,山西 原平 034100)

0 引言

乡村是农村居民生活与生产主要的场地,同样也是在乡村振兴中着重要考量和提升的一个要素。结合在十九大上所提出的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有效治理、生活丰富”这几点为主要目标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在乡村规划模式上,要对发展现状做透彻的分析,并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的制定出整体发展、整治和管控方案,继而达到对整体空间布局的优化,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对乡村基础设施予以完善,从而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最终以精细化的管理,营造乡村和谐的人文环境。

1 乡村发展规划的现状分析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城市化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农村的社会经济也发生了巨大变革,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因为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村庄的规划,对广大农村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所开展的研究甚少,导致现有的村庄规划理论要严重滞后于规划实践发展,在现实实际当中,我们多是采用简单化的空间集聚模式来对出现的复杂化、多样化新型农村问题进行解决,而没有对村庄规划做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由此导致的乡村规划模式很大程度上都与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不相符,仅仅是盲目的照搬城市规划内容与标准,忽略了对乡村现状的结合,不具实际的操作意义。若还是继续沿用过去乡村规划模式来推进、发展,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大量规划是无用的,因此,应从根本上对这一局面进行扭转。

2 振兴乡村下的乡村发展目标分析

2.1 乡村经济繁荣

想要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究其根本便是加速产业的发展。而对农村地区来说,产业的发展应致力于对农村的乡土文化、田园风光和民俗技艺等这些独特资源加以依托,借助于自身以及周边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确定主导产业,构建出一、二、三产业相为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结构。

2.2 生活设施便捷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乡村的生活质量,关键在于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升级完善,像是交通、通讯的便捷,水、电、气的充足供应,完善的文体娱乐设施、医疗设施以及垃圾处理设施等等。而乡村的这些基础设施配备,都应与现代化城市标准看齐,同时也要保证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要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相符,在一定程度上突显出地域乡土风貌特色。

2.3 生态环境良好

乡村发展的基础保障主要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这一点上,首先便是要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所有的建设活动都要符合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河湖水系等山水格局、自然景观,保证生态系统得以良性的循环;其次便是通过开展环境绿化、污染防治、公共空间打造、景观塑造等一系列的工程,来为乡村民众营造一个舒适、优美、整洁的健康生活环境。

2.4 乡土文化鲜明

乡村的延续有赖于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因此,应通过对当地地域文化的挖掘、文创设计,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应用。通过延续并创新乡村的风貌特色,塑造出极具乡愁印记的文化环境空间,最后通过构建规范的管理机制,确保文化保护工作的落实。

2.5 高效乡村治理

想要振兴乡村,乡村治理的高效性、科学性则是基本保障。应以“三治”融合原则,也就是自治、法治、德治,引导乡村形成良好的规范,致力于实现村民为主体、村委会为主导的这一全民参与模式。

3 乡村发展规划模式分析

我国当前有300多万个乡村,而且在生活习俗、经济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上都天差地别,而即使在同一个地区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的,因此,对于乡村规划模式的确立,必须要因地制宜,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予以创新。下面就对几种规划模式进行概括分析。

3.1 村庄整治规划

自新农村规划被提起到兴起以来,我国国内经济文化、社会学等研究领域,已经从多角度上得到了对新农村建设问题的专业思考,在新形势下,想要彻底颠覆我国农村落后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根本途径。经过5年~10年的规划建设,就以大连来说,很多乡村的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改善,帮助当地解决了他们的一些基本生活问题,但不排除在一些其他方面还有问题亟待于解决。

村庄整治规划可以说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与核心内容,当前也已经变成乡村规划的主流了,它的主旨在于对旧村的整治改造。还是以大连为例来说,该城市可以说是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了,城镇发展的都很完善,但是究其农村地区发展来看,要怎样从村庄整治着手,进行新农村的规划、发展,实现城乡和谐,乃至于实现整个大连地区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乡村规划建设的一大重点。

就现阶段的发展实际来看,我国还是有很多的农村都处于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后期、环境治理阶段前期这一状态下。就针对于这种现状来说,主要任务便是全面保障村庄居民基础生活、大力度开展村庄的环境治理。

3.2 美丽乡村、宜居乡村规划

美丽乡村的这一规划模式多是体现在南方,而宜居乡村的规划模式则主要是体现在辽东地区。这两种模式究其根本来看,建设目标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划方法上却有很大差异。

“美丽乡村”这一概念的提出,首见于浙江湖州安吉县,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安吉县致力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塑造两手抓,率先建设成了国家的生态县,也成为了“中国美丽乡村”的代言。

其实在“美丽乡村”当中的“美丽”,不仅仅可以将其定为是一个形容词,更可以说是对乡村建设提出的更高的目标与导向用语,这个词语当中包含着乡村景观层面、乡村社会层面这两个层面,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的。

“美丽乡村”这一乡村规划模式就其本质来看,可以说是体现出了一种非常理想的乡村状态,其中所包含的乡村景观层面、乡村社会层面这两个层面内容更是囊括诸多。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既能够改善当地的居住景观,又能够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从而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宜居乡村” 这一乡村规划模式则是着重于强调对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关键是对村庄环境的整治,坚持建设宜居村庄的导向,在遵循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上,开展的宜居乡村建设。在这一乡村规划模式的实施上,主要的任务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治理乡村环境、改造乡村设施、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强调特色的打造,充分借助于当地独特的地域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历史文化传统,继而打造出具有历史文化、农业观光、温泉疗养等特点优势的特色乡村。

3.3 实用性乡村规划模式

在诸多的乡村规划模式当中,实用性乡村规划也是受到青睐的一种,其特点主要反映于规划内容。结合以乡村的差异,规划内容被具体的分成A,B,C这三个独立部分。其中A部分的内容是农房建设规划要求,规定内容囊括地块位置、用地范围、建筑高度等等;B部分的内容是村庄整治规划,像是基础设施、公共环境、设施服务的整治措施等等;C部分的内容则是按照特定需求所编订。

我们在实践落实上,是提倡按照村庄的不同,来选择A,B,C或者是其他组合。通常情况下,对于那些农户较为分散、村庄规模又小、编制能力差的地区,在乡村的规划上可以选择A,制定农房建设规划要求便可;一般性的村庄则可以选择AB,在制定农房建设规划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村庄整治安排;而对于那些具有特色景观的旅游、传统村落,有特色的村庄,在规划上应选择A+B+C。

4 结语

上文中我们通过对乡村规划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几个现阶段乡村规划主要模式。通过以上的分析,在未来的发展上,我们要致力于去反思、总结,反思在当代的乡村规划建设当中,何种规划模式适宜于乡村的发展,充分去理解乡村的农业生产特点与需求,意识到在当前阶段下,应慎重选择适宜于乡村当地发展规律的规划模式,从而促进乡村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宜居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专项整治
宜居的海底城市
专项整治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宜居大化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