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袁公河治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8-03-24解学相王德明杨德同
解学相,王德明,杨德同
(莒县仕阳水库管理处,山东 莒县 276599)
袁公河干流全长62.5 km,其中五莲县境内干流长20.3 km,莒县境内干流长42.2 km。流经两县石场乡、桑园镇、招贤镇、峤山镇、城阳街道5个乡镇(街),是沭河上游最大支流。其主要支流左岸有大石头河、曲柳河等;右岸有程家庄河、宅科河等,是莒县境内除沭河之外最大的跨越行政区划的河流。上游为山区,下游为莒县沿沭平原地带、紧靠城区。
1 袁公河治理概况
2011年11月,袁公河治理第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12年6月完工,治理范围是仕阳水库下游至招贤镇东双庙村东交通桥下游400 m处,治理长度8.892 km、筑堤17.51 km;2012年11月二期工程开工,自东双庙村东桥至大崖头村南治理长6.739 km、筑堤13.501 km;三期工程在水库上游,自库区桑园镇桑庄村东至东苑庄村东南两县交界处,全长12.05 km、包括堤防工程、险工护岸工程、穿堤涵闸、拦沙坎等。2017年第4期工程是拦蓄工程及河道堤防硬化交通工程(硬化交通工程经费出自县财政归交通部门管理),自入沭口至仕阳水库溢洪道下游出口处、河道堤防双面或部分单面硬化改造。堤防拓宽工程长度8.556 km、新建9座不同高度及类型的挡水溢流堰,新建1座交通桥、生态绿化工程等。各期袁公河河道堤防防洪标准均为20年一遇洪水标准。通过治理,河道通视效果明显,防洪效益显著;子沟蓄水多了,水生植物多了,但是鱼虾仍不见,河道没有做到常年过水,水质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2 存在问题
袁公河治理数年来,在防洪交通方面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1)河道堤防标准低。河道堤防顶宽窄、顶部不平、交通受限。河道堤防两坡没有护坡,不稳定,沙化坍塌居多。河道堤防高程低。按20年一遇区间洪水设计,没有考虑上游水库溢洪流量大于20年一遇洪水数据影响。
2)河床疏浚不彻底。子沟宽度不合适,20年一遇洪水漫过滩地,甚至堤顶。
3)穿堤涵闸。穿堤涵闸数量和尺寸与实际需要不符,影响洪水穿过,进入河滩地段没有采取护岸措施、缺少导流墙。
4)沿河养殖污染源太多。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查处了不少污染源,但在实际测量作业中,仍发现大量规模化养殖棚在河岸或者河内滩地上继续养殖、方案中没有清除措施。
5)沿河偷沙作业。在2017年第三季度国家环保部督察过程中,至少两家采砂企业仍在胶新铁路附近袁公河内继续无序采砂。
6)交叉路口河道堤防窄而矮。袁公河沿岸交叉路口多,没有采取措施确保交通安全方便的同时,保证河道堤防宽度高程不受影响,影响沿河居民安全。
3 治理方案的不足
3.1 设计方案过粗
1~3期方案中对于交通桥两侧的护岸,多采用表面护坡形式,长度短,结构不合理,多为当年洪水冲决。穿堤涵闸大多没有导流墙,洪水直接冲刷滩地、影响河道堤防稳定。河道堤防高程按20年一遇区间洪水设计,没有考虑上游水库(仕阳水库、峤山水库、黄山水库)溢洪流量大于20年一遇洪水数据。三期河道堤防部分地段过窄,且不连续,影响农民种地作业需要。
3.2 没有考虑运行管理
1~4期治理工程中都没有考虑河道运行管理,没有根据法规建议必须设置河道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管理人员来管理河道枢纽工程,维护水质安全,确保防汛交通安全。
3.3 前瞻性差
四期治理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没有前瞻性,没有考虑绿色生态河道治理理念,建设材料、设计方案、输排水构造等结构形式都没有考虑生态河道治理理念。
3.4 治理模式落后
治理模式走向千篇一律,跟风照搬。部分河流(河段)没有很好的结合自身地理环境生物条件。剔除了原河道内的水生植物、净化水环境的功能消失。工程措施结合生物措施欠缺,治理方案中行业结合沟通差。没有加强行业、沿河居民、水利主管部门及河道管理单位之间的沟通对接,设计方案及施工措施尚有欠缺。
4 生态河道治理管理对策
4.1 树立生态河道治理理念
从设计方案入手,进行生态河道设计,包括河床水生物、拦河建筑物、河道堤防生态绿化护坡三大部分。
4.2 以“河长制”为基础,设计治河方案
规划设计生态河道治理原则:1)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生态水利建设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4.3 恢复河道弯道常态
无论河道堤防还是泄水主槽子沟,都要根据周围地形保持一定弯道,切记为了交通或所谓行洪方便过度取直,自然界的天然河道都是弯曲的,弯道才是常态,既有益于河床稳定,也便于河水沉淀净化,还有利于水生物繁殖生长。这四次治理方案都是采取了裁弯取直措施、长期运行对河道水生态不利。
4.4 采用生态护坡、生态导流结构
落实“河长制”方案和“生态治河”理念,努力保持河道生态原貌,合理进行拦蓄,保持生态基流,维护河道生态功能。坚持林水相依,大力实施水系扩绿工程,科学确定绿化范围,合理选择绿化树种,营造良好水系生态。加强水源保护和乡镇农村污水集中处理,深入开展水源涵养林建设,搞好河流上游、水库(拦河溢流坝)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建设水源涵养区,切实落实好“河长制”河长职责,从根本上改善水生态环境。拦蓄工程必须采取输泄水结构,既保证干涸时清淤方便,也有利于生态长流水,确保水质稳定、避免不良水过度渗透本区。目前莒县大多数河流的拦河溢流堰(坝)都没有采取放水输水结构措施,全年难以维系生态基流。
4.5 “河长制”与生态河道治理并行
推行“河长制”离不开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河道生态治理规划设计方案实施必须结合河长制职责落实。严禁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官员根据个人爱好意见设置或干预影响施工设计措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