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检测报告编制方法的探讨

2018-03-24

山西建筑 2018年4期
关键词:桩体人工报告

黄 龙 龙

(太原市兴华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3)

1 概述

人工地基检测报告是人工地基检测的核心成果,是建筑地基设计和施工的依据,更是建筑地基验收的重要环节。报告能否正确的反映地基处理的效果,关系到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地基处理施工的效果更是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检测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的人工地基检测报告的编写工作,且着重于验收阶段。

2 人工地基类型与地基检测方法

当拟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承载力及变形不能够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或场地地基土存在不良的地质状况时,就应当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以满足建筑物的要求。我们山西地区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且由于近几年经济的发展步伐较快大量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对地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地基处理工程也随之增加,对我们检测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工地基是相对于天然地基而言的,当对天然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后的地基就形成了人工地基,人工地基的类型较多,现就对我们山西地区应用比较广泛的类型进行探讨,根据山西的地质条件及建筑荷载可进行分类,在湿陷性地区应用比较广泛的挤密桩复合地基,包括了灰土挤密桩、素土挤密桩、挤密成孔的夯实水泥土桩;在地震液化区使用比较广泛的砂石桩及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只需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变形的地区使用比较广泛的水泥土搅拌桩及CFG桩。其中CFG桩在本地区已应用到30层高的建筑,建筑物的增高不仅对地基处理的要求提高,同时也对地基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是否合理,完全是通过检测工作体现出来的。

针对不同的人工地基类型及不同的设计要求,检测人员应按照相应的工程及相关的规范、规程和人员的工作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及检测数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检测方法的选择不当不能正确的反映地基处理的效果,检测数量的不足并不能代表本工程,但如果检测数量过多又会带来经济上的浪费和工期上的延误,这就对人员的工作经验有更高的要求。根据不同的人工地基可以采用有相应针对性的检测方法,现举例说明,对挤密桩复合地基可采用桩间土探井取样与静载荷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桩间土探井取样可以检测桩间土湿陷性的消除情况与桩间土挤密性和桩体土压实效果是否能达到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通过静荷载试验可以检测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是否能满足建筑物荷载的要求;对振动沉管碎石挤密桩复合地基可以通过桩间土标准贯入试验及静载荷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桩间土标准贯入试验检测经地基处理后的液化消除情况,通常可按桩间土标贯实测击数大于液化判别标贯锤击数临界值,通过静荷载试验可以检测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是否能满足建筑物荷载的要求;对水泥土搅拌桩及CFG桩可以通过桩体低应变动力测桩和静载荷试验,必要时可以对整个桩长范围进行钻芯试验,通过桩体低应变动力测桩试验可以检测桩身的完整性,通过静荷载试验可以检测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是否能满足建筑物荷载的要求,必要时可以通过桩体抽芯试验,检测桩体的施工质量及桩体材料的强度指标;检测数量应满足GB 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但如果出现了地基处理效果差的工程,应与有关单位进行协商要求扩大检测,必要时还应建议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专家论证。

3 人工地基检测报告的编制

一个检测项目在完成现场检测试验、取样、原位测试、现场数据编录和试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检测报告。

首先应进行原始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主要是包括外业原始记录和原始数据的整理,同时还要收集设计图纸与地质勘察报告和检测纲要,有些工程还要有土工试验数据或建材试验数据,最好还要有地基处理施工记录,以便分析发现异常的施工地方。其次就应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编制检测点平面(检测点应具备工程代表性)、试验数据图表及检测试验曲线,分析整编室内试验数据等。在此基础上便可进行文字报告的编写工作了,文字报告第一部分应包含本工程的一些概况性的东西,譬如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基础与结构形式、地基承载力、施工总桩数、桩间距、桩长、桩径、桩顶标高、桩端持力层等;第二部分应包括本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本部分可以帮助报告整编人员分析报告的合理性;第三部分应包括检测的依据(有关规范规程及设计图纸)、检测工作量(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检测试验的设备仪器型号和数量(检测设备应在计量部门检验的有效期内使用)、同时提出检测的目的与检测方法、检测工作过程中的一些现场照片;第四部分包括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判断,此部分是最重要的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应认真分析整理,分析复合地基承载力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桩体的施工质量及地基处理的效果;第五部分应是检测的结论,对合格的工程应提出明确的合格数据,对不合格的工程应提出相应的建议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分析不合格问题的所在。

4 综述

4.1 要具备牢靠的工程地质和结构设计的理论基础

工程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是地质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及工程地质勘察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结构设计方面,主要是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地基与基础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4.2 要熟悉和掌握有关规范规程

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工作指导性。对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和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应在具体工程中认真执行。

4.3 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

对于检测工程地段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应尽可能的搜集并熟悉,以便在具体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价值。

4.4 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

人工地基检测报告是检测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及数据。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为此,报告的编写者,最好是参与现场的检测工作。

4.5 提高综合知识技能

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提供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任何工作都是熟能生巧、触类旁通的,主要多干多学,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就可以逐步编制出一份质量高的人工地基检测报告。

[1] 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版)[S].

[2] 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S].

[4] 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S].

[5] 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6] JGJ 106—20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S].

[7] JGJ 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S].

[8] GB 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猜你喜欢

桩体人工报告
盾构隧道近接侧穿引起桥梁桩体的变形规律*
桩体模量和加筋体刚度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地铁车站支撑拆除对围护结构的影响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新型多孔钽人工种植牙
报告
报告